以雨水花园为例探讨节约型园林的植物选择与应用节约型园林是21世纪风景园林行业的主旋律,意义重大。它就是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金、资源和能源投入创造最佳的室外人居环境[1]。节约型园林理论依据主要有生态绿地格局理论,生物修复理论,立体绿化理论,群落营造理论,循环工艺理论。在景区建设中主要可以实践的是立体绿化理论和循环工艺理论。立体绿化理论是指通过见缝插绿、沿墙贴绿、屋顶绿化等方式,在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能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降低噪音等,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具体实现方法有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天桥以及高架桥绿化[2]。第二个是循环工艺理论,循环工艺建立在无知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要求把人类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变为产品,在变为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程,在整个园林绿化过程中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3]。它遵循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具体可应用于景区建筑建造材料,景观小品材料以及雨水收集,如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指在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凹地上种植地被植物、花灌木甚至乔木的一种生态型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它收集并渗透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加以净化,极具观赏价值,是收集、净化和造景功能三位一体的设施[3]。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带来了一系列的水问题。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使得不透水地面增加,城市的暴雨径流产生的洪涝灾害不可忽视。另外一方面,城市的淡水资源匮乏,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供水水源。此外,雨水降落到地面便很快排入排水管道,缩短了土壤的有效净化吸收时间,雨水夹杂着污染物排入城市河湖水系,严重污染了城市水体。雨水资源作为轻度污染的水源可以经过很简单的处理用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因而增加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量,将是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家兴起的雨水花园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植物是雨水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景观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雨水花园中植物的选择原则,除了考虑植物景观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何种植物能在雨水花园特殊条件下生长良好,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能。1雨水花园中植物的功能植物在雨水花园中所起的作用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污染物吸收与净化,雨水滞留与渗透,审美与环境教育及生态功能等。(1)污染物吸收与净化屋顶、道路以及其它不透水面的污染物质会随着降雨径流进入雨水花园中,这些污染物质包括沉积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雨水花园中的植物可以吸收、净化雨水径流中携带的多种污染物。与传统工程措施相比,利用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具有成本低、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2)雨水滞留与渗透在雨水花园中,植物茎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滞留雨水、减缓雨水径流;植物根系能够吸收渗透到土壤中的雨水,并通过茎叶的蒸腾作用向大气中释放。植物根系还有助于维持土壤长期的渗透性能,是雨水花园发挥雨水渗透功能的关键。(3)审美与环境教育植物是雨水花园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它能够使雨水花园充满生机和美感。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植物本身的形态、线条、色彩、质地、尺度等特征,对不同植物进行艺术性地搭配,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植物景观效果,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享受。雨水花园的植物之美,还可以让人们充分
以雨水花园为例探讨节约型园林的植物选择与应用 - 副本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雨水花园设计营造2011年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上海园
节约型园林及其园林植物应用分析.pdf
成都地区冬季花境植物选择、设计及植物养护管理探讨——以万科五龙山公园花境为例
探究城市生态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居住区水环境营造手法的探讨——以合肥绿城·桂花园水景设计为例
雨水花园赏析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之“雨水花园”研究
康复花园功能型植物景观设计——以昆明某公司“菊乐园”为例
南昌雨水花园景观营造中植物及群落配置研究
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综述
网址: 以雨水花园为例探讨节约型园林的植物选择与应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79491.html
上一篇: 一种节水式的花卉种植专用装置的制 |
下一篇: 一种节水花卉养殖装置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