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之二
我的少年时代
我六岁时,在湖南洪江寨头村上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上学期。父亲随机校西迁至重庆璧山县,复读三年级至抗日胜利。回到老家无为县,又复读三年级,直到解放。
在这三年多时间,我经历过无为县的四所小学,(当年无城镇共五所小学)先后上过《杏花泉小学》,《鼓楼小学》,《敦和小学》〈此校是我们“卢氏宗祠”所办,免交学杂费)。最后毕业于“私立敬文小学”,此校是一所教会办的学校,学校建筑除教室,教师办公室外还有座教堂,屋顶有座十字架。神父是西班牙人(高鼻子,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这是我首次近距离见到的西洋人(请见我的《小学毕业证明書》。我偶尔(星期天)上午去学校,见礼堂(教堂)内教徒们在作礼拜,神父在台上讲经,也有音乐,我感到很好奇?
凡学生有什么小毛病,去教堂旁的神父办公室,(神父也会说奌中文),给点内服药或外敷药膏(如是外伤)。
1949年,无为县解放那年,我小学毕业,
:父亲的店铺里还有些剩余商品,他在草市大街租了间门面房,继续出售。
解放后,我家经济一落千丈,因为,一是《永康五洋店》关门,二是解放前,父亲每年去一次巢县有关部门领取一笔“退役费?相当于现在的“退休金”,因为这两项收入取消,家庭经济很拮据,捉襟见肘。
1949年,我虽考上了无为中学,由于家中经济困难,我辍学了!
卢家老宅位于前新街北段路西侧,老宅的街对面,由左向右有四户:一是朱家,大门开向太平巷,朱家的孙子名朱以发,年龄与我相同,是我们的玩伴。二是张家,庭院很深,里面有一周家,周家以纺线为生,他们都不走正门,分別在南面墙壁开门,门外有一个大院子(周家织线就在此院里操作,织线就是将几根棉纱拧在一起,须要几十米长的空间)。院门开向朱家水井。(周边居民共用此朱家水井)。三是对门朱家,朱家的正门是开向皂角樹巷,后门开在井旁。朱家老两口育有许多子女(男孩和女孩一共8人最小的称“朱老八子”)他家老三(朱德生?)和前衡是同学。四,再向右是一座土地庙,庙门内有一院子,庙堂是三开间,中央是一座泥塑的土地爷高高坐在台上。文革时期,被私人佔为己有(原属于公共财产)。
卢家老宅大门同侧的邻居。
左手侧是倪家,正门是开向太平巷,倪家共两户,走正门的倪家,他家孙子名倪修道,与前衡是同学,后来考上合肥某大学。另一户倪家紧邻卢家老宅,旁门开向前新街,兄弟两人,哥哥是位私熟老先生,我刚回无为时,在倪老先先家上过私熟,每天要写毛笔字(临帖),朗读《百家姓》《三字经》……。
他弟弟是在外地学西学(洋学堂)还“留过洋”,会说英语,但有肺痨病(肺结核),无为中学曾想聘用他当英语老师。但遭其他老师反对,作罢。
后来,他在倪宅西侧大块的空地上筑了一间房,四面都开窗通风,养病。最后,因无特效药,不治病故。
卢家老宅右侧邻居姓“何”?院子跟大,从无来往。
補遗:
卢家老宅大院共住三家,但都无卫生间,如何解决“方便”?女人们都在家中马桶上大小便。男人在院子的厕所里解决。在小爷院子南墙外面,有一露天厕所,前面沒有墙,也沒有门,所谓厕所,只是埋了三口大缸(糞缸),每只缸口上面放了两块木板(跳板)大便时,两脚踏在跳板上,蹲下时,前面要放一把撑开的雨伞,很是尬尴。糞缸满了怎么办?不用愁,每天早晨城外的农民挑来空粪桶,並带来殼糠,在家门口大声喊叫“换粪哟!核粪哟!”,以糠换粪。
从前新街向北穿过太平巷就是桃花坞巷,巷内尽头有一卢家院子,是我们卢氏家族的远亲,住有兄弟两家。与我们有些关系。
哥哥名卢吾之,比我父亲大几岁,我称呼他“二伯伯”,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名卢前林,在某轮船公司工作。老二名卢前Ⅹ,犯过政治性错误,被下放到江西某农场“劳改”。老三名卢晋九,为人狡黠。不讨人喜欢!
卢吾之一家人,抗日战争时期,曾逃难到洪江寨头村,无处落脚(居住),我父母亲收留了他们一家三口人,腾出一间房,免费食宿丘近半年!
卢吾之弟名卢又轩,比我父亲小二岁,我称呼他“三爷”,会下围棋(稍后再述),他有四个男孩,老大名卢越东,和前静兄同过学,解放前去了台湾。老二名卢前树,脸上有天花病的后遗症(瘢痕),外人称他为“卢MA子”,比我大二岁,在常州铁路局工作。老三名卢禄议,与我同年考取芜湖卫校,分配到芜湖长江打捞局卫生所工作。老四名卢禄士,不肯念书,长大后,只能干苦力活,为他人挑(送)大糠(是旧式厨房灶膛的燃料),他老婆是专门卖五香蚕豆〈春夏季),和卖烘山芋的(秋冬季),手提一小木桶,上盖一块棉垫子,外加一杆盘称,大街小巷到处跑,叫卖!古训有“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至理名言!卢禄议和卢禄士名字的由来,分別是他们祖毌61岁,64岁时家中添的两个孙子,名字禄议、禄士是两个数字的谐音。
父亲喜欢围棋,这与徐庭瑶喜欢围棋有关,早在湖南机校就常与同事对弈。我那时年幼,只知两人轮流向棋盘上的交叉奌上投子玩,不理解,也无兴趣。遗憾的是当年我沒有跟他学习太极拳!
回到老家后,已十多岁了,见到父亲有时翻开老围棋谱(线装书,是历代国手们的精彩对弈时,每一步的记录),拿出黒白两盒棋子,按谱下子(“摆谱”)。他见我在旁观,似乎有求知慾望,就教了我关于围棋的基本规则,和“开局”“死活”“胜负”“收官”等技巧……。只知道到如何下法,记不住,还必须要实践,卢又轩知道我会下围棋之后,主动约我每星期日下午都去他家下棋。我的水平,在父亲的指导下,日益增长,卢又轩再想赢我已经越来越难了。时至今日,我对围棋的酷爱仍未泯灭,它是中国的“囯粹”!只是现今年纪大了,经不起这“无硝烟战场”的刺激,一着不填,“满盘皆输”,刺激太强烈了!现代科技又开发出不少围棋软件如:阿尔法狗(ALPHA GO),深蓝(DEEP BLUE)。它们每秒钟能计算出几十万个下一步棋的优劣,並从中选出最好的奌位,(人脑只能看出后面的三五步好点?)它俩〈电脑)能轻松打败全球高手。使人沮丧。我现在虽不与棋友对弈,但电视上如有围棋赛节目,〈中日韩三国仍是全球强国)我也观赏,胜负与我无关!不紧张,无刺激。
春季里,他喜欢紥、放风筝。紥只灯笼,也能飞上天!很奇妙!那年代,找根长而无结头的风筝线是个大难题,
卅年前,我在镇江退修后,身体健康,也有空闲,江边公园里,有各种风筝卖,线也不是问题,有各种粗细的尼龙线,饶线盘内装有轴承,几百米长的尼龙线无一结头,收放自如!大风(五六级)放大风筝,也不必担心断线。
夏秋季,小爷喜欢玩蟋蟀,我常跟随,晚上到荒野的瓦砾处,蟋蟀的鸣声,就是我们的猎物所在。手电筒、网罩和竹筒,就是捕获蟋蟀的必备工具,一个晚上能捕捉几十只。小爷家中备有上百只蟋蟀罐,养蟋蟀时,罐内配有小卧室(套间)、小水盆和餐食盆。养蟋蟀的乐趣在于
一是斗蟋蟀,此过程,很有讲究(在此从略),
二是聆听蟋蟀的“琴声”,蟋蟀分雌雄,雄性(尾端有两根尾须,简称“二尾”),性格好斗,不知是为了争夺配偶?还是争夺食物?大概是遗传基因所致吧?。一只罐内只能养一只二尾,“一山不容二虎!”
雌性蟋蟀在两根尾须下方多一根产卵管,故简称“三尾”,背部的翅纹与二尾明显不同,不发声。
如将一雄一雌放在一只罐内,两者不但不会打斗,而且二尾还会振翅,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琴声”,如同人间的“小夜曲”,表示向对方求爱。
小爷的身体比较魁梧,这与他经常锻炼(他会打太极拳)有关。
堂伯父的爱好较多,他的闲暇时间较多,他(卢振声)和此文前面提到的卢又轩两人均是徐庭瑶家的“朝奉”,所谓朝奉一职,是旧时地主家为了和佃农打交道而雇佣的一班人。一年之中,只是在秋收前后繁牤些。秋收前要下乡,到地主的农田,觀测当年稻谷的长势和收成。决定佃农应该上交稻谷的数量。秋収后,要为地主家催促佃户按期足额上交租谷。他们所获俸禄也不少,养家不成问题,朝奉们此后就沒有任务在身,比较空闲。
伯父的爱好之一是养鸽子,在天井他家一侧山牆的屋檐下,装有一长排鸽舍,就是一排敞开的小木箱。每个木箱内住有一对(雌雄各一)鸽子。鸽子一生的生活规律和習性都在我眼前。伯父有时在鸽的尾羽上安装特制的哨子,鸽子飞在天空,会发出阵阵哨音……。也是一种乐趣。
伯父家有个独立的小花园,周边筑起花坛,栽培些季节性花卉。我也从中接触到些如何播种,扦插,嫁接,施肥等知识。
园内还有两口水缸,放养了许多条金鱼,红色的,黑色的……。水泡眼,大尾巴,很好看。每年春末初夏季,缸内投放些金鱼草,雌鱼会将大量鱼卵产在水草上,经过数天太阳照射,原先亮晶晶空空如也的鱼卵,内容发生了变化,变成灰黑色,表示卵内的胚胎逐渐成熟,最后,头大身小的鱼胚破壳而出,因此,我幼年时期就知道些花、鸟、鱼、虫等生物学知识。
1949年夏,我考取了无为中学,但因故缀学一年。这一年,父亲让我学做小生意,当年我十四岁,肩挑一付箩筐,每天早晨去东门大桥外的一家糖厂,批发些糖果糕奌,回到大桥上贩卖(这里来往行人较多,无为县城外有一圈护城河,县城外一共有四座桥,东南西北各有一座),挣奌差价。午后回家。
半年后,大哥和父毌亲商量,我如此做小生意,既挣不了多少钱,还担误了我的前程。决定让我继续读书,1950年,我和大弟前衡同时考取了无为中学,继续读书,现在回想这一决定是正确的。 对于初中三年的学习,印象不太深刻,只记得我和前衡同在一个班里,班主任是化学老师,名为胡和贵,他的胞弟名为胡和荣,教我们音乐课,要求我们识简谱,上课很认真!他会拉二胡,会吹口琴,我后来能识简谱,並喜欢上音乐,完全是他的功劳。我在卫校时期,能当上班文体委员,也与初中认真学习音乐课有关。
曾祖父育有三男孩
老大名卢自友,他有一个独生子,名为卢振声
老二名卢自X,婚后即病故,无子女,其遗孀(我们称呼她“二奶奶”)终生守寡,吃素。生活由卢振声扶养。
老三名卢自杰(我祖父,育有二男二女,老大是女孩名卢光善,老四是女孩名卢小妹,她俩成年后出嫁。两个男孩即我父亲卢瑞卿和叔父卢霭卿,曾祖父将房产一分为二,堂屋东侧两间加厨房给卢振声,堂屋西侧两间加厨房给卢瑞卿和卢霭卿。后来,卢振声在他小院子东侧,墙内加建了三间,卢瑞卿和卢霭卿在朝门外西侧建了两大间和一个小院子,即卢霭卿的家。
文革期间,无为造反派头头刘瓦匠(?)非法佔据我家和小爷家菜园建房!
此后,大哥和前荣家共商将老屋拆除重建,原堂屋一分为二,大哥这半,前为厨房后为卫生间,天井也一分为二,朝门归大哥所有,前荣家另有院门出入,各不干扰。大哥将房间改成四小间,在房屋改建期间,大哥大嫂曾搬家到北门城外“巴根头”农村暂住(我曾去住过一亱)
直到改革开放年代,前新街以西和北门大街之间的民居全都拆迁(北城小学有所扩大),由开发商建成隆兴苑,即成为现在的样子。大哥大嫂新家搬至该苑一幢一单元306室,三室二厅,一厨(北阳台)一卫,住房问题一次性彻底解决。从此,住房再无后顧之忧。
下接回忆录之三
相关知识
爷爷给残疾孙女编手工花当生日礼物
爱的守护!爷爷生前为奶奶种下一片花墙
小区“花爷爷”十载苦辛不言累:最是人间好时节
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蚱(zhà)蜢(mĕng )好像会跳;小鸟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那些虾,身体像是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似的.白石爷爷
宋爷爷的礼物也翻过车,花一周冻的大冰坨,福宝看了掉头就跑
2周年快乐《梦幻花园》周年庆皮肤炫亮登场
送上鲜花制作网页陪同默哀 一场“私人定制”的网上祭扫
文学好书榜1月榜单
梦幻花园官方网站
阿尔卑斯山顶的阳光和鲜花
网址: 二爷爷的回忆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148.html
上一篇: 二环高架即将再现“一路繁花一路景 |
下一篇: 2021年《北京市建设工程计价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