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成为独特的语言,讲述文化的故事

花成为独特的语言,讲述文化的故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花成为独特的语言,讲述文化的故事

  李村

  ■李村 千百年来,艺术家用墨用色将花鸟图画于纸端绢面,将花卉风景留存于油画画布。 不久前,专程看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的观众,从龙美术馆(西岸馆)一直排到了徐汇滨江的黄浦江边。 作为“花天花地——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中的重磅作品,《写生珍禽图》吸引了无数目光。不同于宋代盛行的工细写实的设色花鸟,也不同于后世流行的写意水墨花鸟,《写生珍禽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写生珍禽图》全卷共分十二段,以水墨写生的方法描绘了11种珍禽,其中麻雀出现两次。间以折枝式的杏花、木槿花或枝条,姿态生动,形神兼备。 宋朝时期,在唐朝就独立成科的花鸟画发展达到高峰。展览现场,除了《写生珍禽图》,同期展出的南宋李嵩的《花篮图》也体现了宋代花鸟画的高水准。李嵩的《花篮图》以竹篮插花作为绘画的主题,篮中错落有致地绘有白碧桃、海棠、连翘、林檎、黄刺玫等花卉。宋代的中国,在文人雅士的推动下,赏花风气盛行,“插花”被视为文人“四艺”之一,插花艺术的繁荣也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人们通过描绘花器与四季花卉来抒怀寄情。 彼时,在西方尚未兴起静物画。几百年后,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静物花卉题材开始风靡,才正式成为西方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而中国花鸟画一路高歌持续发展。 明吕纪以花鸟画著称于世。他的花鸟画远师两宋院体设色浓丽的风格,近学边景昭、孙隆、林良,画风工细精巧,花鸟形象写实逼真,点景树干、山石则笔墨粗放。这种精细相间、工写结合的表现方式,成为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主流,也将明代院体工笔花鸟推到了气势恢宏的境地。 清朱耷以花鸟画见长。所绘花鸟画在前人徐渭、陈淳的水墨写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笔墨豪放而温雅,单纯而含蓄,形成一种稚拙清新的独特风格。 清赵之谦擅画花卉,早年笔致工谨,后学徐渭、朱耷、石涛、扬州八怪,笔墨走向雄劲纵逸,并融入治印刀法和篆籀书法笔意,用笔凝重,构图饱满,大胆使用西洋红、柠檬黄等非国画颜色,用色浓丽沉着,与水墨相映成趣。 至方君璧、林风眠、关紫兰、庞薰琹、吴作人、周春芽等现当代画家,他们笔下的花鸟画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和内容。 纵观整个展览,“花”在十个世纪的时间轴上交织而行,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到逐步于19世纪中叶开始走向现代,尔后再迈向当代的艺术创作。表现到作品中,花可以作为物本身,可入景中,可伴人边,可述观念,亦在人心中。 该展以150余位艺术家横跨十个世纪的200多件作品,通过五个篇章来实现关于“花天花地”的绚烂呈现。其中,“天地之丽”以宋元以来的花鸟画,来讲述中国花鸟画之美与写意花卉的传承演变;“繁花似锦”“幽色在野”“百卉含英”分别从静物花卉、花卉与风景、花卉与肖像的角度,展示中国和西方艺术家对“花”的各种描绘;“无尽之花”则着眼21世纪以来“花”在全球艺术作品中的多元样貌与风格。可以说,“花”成为一种独特而绚烂的语言,在这个展览上为观众优雅地讲述文化的故事,穿越时间,不分中西。 从中观众看到,从具象到抽象,从卡通到观念,“花”作为美好的意象和哲学的思辨之物,始终在艺术表达中无尽延展着。无论是中国的花鸟画,还是西方的静物画,花卉都是画家主要的绘画对象之一,但因文化背景、审美理想和绘画方法上的差异,不同画家笔下的花卉展现出各异的样貌、趣味和魅力,并在中西交融的背景下,彼此借鉴方式与技法,共同丰富表达与内涵,使得“花”在艺术中不断绽放异彩、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 特约刊登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知识

讲述植物一生的美丽故事
四季花草,讲述时光的故事
《花的语言》——解码花语,走进花的世界
天竺葵的花语(揭示花草的情感语言)
布大孔院参加中罗大学生语言文化线上交流活动
幼儿园语言教案《花》
用画面讲述故事 用细节展现人生——纪录片《腊梅花儿开》的艺术特色
大班语言教案《花的语言》
花的语言
花的语言大班语言教案

网址: 花成为独特的语言,讲述文化的故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298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插 花 花 艺
下一篇: 花卉艺术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