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子孙后代守护好白云山、越秀山”“坚定不移推进还绿于民”。广州各区各单位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全力推进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重点整治白云山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和进山通道周边,共拆除红线内及主要门岗周边、进山通道两侧违法建设和影响景观建筑51.05万平方米,其中红线内拆除12.64万平方米,缓冲区拆除38.41万平方米。
打通了白云山视廊通道,初步实现了拆违复绿,显山露水。4月13日上午,广州市在白云山下举办第 76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活动,白云山主要门岗,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的广州地区大师团队按照一门一策来量身打造。其中,白云山南门由何镜堂院士亲自操刀设计,预计今年年底前可以完成改造。
在南门一片复绿的大草坪上,何镜堂院士首度详细揭秘了白云山云山南路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云间花海:白云生处 木棉花开》。
“南门广场的设计,要体现生态性、地域性、文化性的理念。使用了白云和木棉花的元素。”何镜堂表示,“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云绕着山,广州是花城嘛,把花这个概念和云的概念融合起来,很突出。”
设计创意:“云间花海:白云生处 木棉花开”
白云山云山南路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用地面积18548.2平方米,位于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侧,云山南路北端,是白云山风景区面向城市和游客的重要门户。是为了提升南门广场整体风貌,提升广场及其周边片区环境品质,凸显景区门户形象,完善入口各项配套功能,打造白云山新名片的重要举措。
设计主题采用“云间花海”。何镜堂表示,“结合地域文化性,取白云之意,构岭南之风。”据介绍,大门形态自由灵动,犹如流动的云朵漂浮于重峦叠翠之间;格构式的组件化整为零,轻盈而飘逸,仿佛一把把云伞散开遮蔽,阳光倾洒之下,地面光影斑驳。晚间,华灯初起,云间木棉花通过灯光装置映像出来,一朵朵木棉花在云间欢快地绽放和跳动。
白云山云山南路集散广场是广州花园到白云山风景区的一个过渡,在景观设计上采用曲线的形式,与周边广州花园场地形式协调统一,创造一个可游览、集散、活动、休憩的多功能场所空间。形成三大景观特色:结合现状高差地形形成台地式集散广场的花海景观;打造人在花中走(台地景观)-人在云中游(起伏建筑)-人在山中行(平坦广场)复合景观空间;形成花海-云海-林海的多样化景观体验。
标志性门楼:前移40米,完善南门区域景观连续性
白云山南门现状门楼位于大榕树后方,沿云山南路进入白云山过程中无法看到,作为景区主入口的标识性、昭示性不足;上山人行坡道较陡、缺乏景观及绿化,不适宜游客停留观景,因此人流车流混合聚集在三角形广场狭小的范围内,功能分区混杂不清。
为了将门楼的标识性功能和检票功能分离,何镜堂告诉记者,“我们将标识性门楼前移40米,布置在现状大榕树前方,极大地提高了白云山主入口的昭示性。”
据介绍,将南门广场门楼的影响范围扩大到了北环高架下方,成为统领整个南门集散广场,指引上山游客的重要景观地标。完善补足了整个大南门区域的景观连续性,从南端入口的云台花园开始,到复绿新建的生态停车场沿路景观,再到广州花园主入口,最后以新建的南门集散广场为终点,形成一个完整的进入白云山的大南门景观序列。
新空间体验:人在花中走、人在云中游、人在山中行
另外,通过标志性门楼的前移,将红线范围内的用地分为“前-中-后”三个功能不同,景观特色不同的区域。台地式前广场,将现状近12%坡度的简单坡道进行台地化处理,结合绿树遮荫、花地漫游等景观处理,为游客上山提供一个观景、拍照、漫步上山的前导空间;中集散广场,游客穿过标志性云伞门楼进入中部的集散广场,该区域结合现状大榕树和不锈钢云伞雕塑群,布置了检票集散区、云伞休息区、广场附属功能服务楼、眺望广州花园的休闲茶座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一个满足各自服务需求,可短暂停留观景的区域;后电瓶车广场区,检票进入白云山风景区后,步行上山的游客主要集中在上山坡道的西侧,电瓶车广场区布置在上山路东侧,结合林间大树、自然草坡打造以山林为特色的景观效果,与绿树林坡融为一体,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上落客候车区。
何镜堂告诉记者,“通过合理分配功能布局、优化空间层次、丰富景观特色,新集散广场为游客提供了一种人在花中走、人在云中游、人在山中行的新空间体验。”
独特形态:云伞构筑物,形成白云山独特的标识
原白云山门楼造型辨识度较弱,不能很好地体现白云山的特色。本项目突破传统的平面式门楼,以成组的空间立体景观雕塑的形式重新打造南门广场的新标志。
白云山因白云缭绕、青山笼罩在茫茫云海之中而得名。景观雕塑形态取意“云间花海”,通过伞状不锈钢结构雕塑的高低大小组合变化,形成一片轻盈飘逸、重叠幻影、通透洁净的云海,日间在山下眺望,如山间萦绕一片如梦如幻的白云,故名“云伞”。夜幕降临时,云伞雕塑的夜景照明采用独特的内发光的形式,集中照亮云伞内部的脉络,通过灯光,云伞变换为一朵朵盛开的花朵。以不同的主题,全天候诠释白云山风景区的魅力,提升白云山南门的文化辨识度。
交通优化:结合周边区域交通优化,实现南门整体人车分流
现状广场,电瓶车站点设置在广场西侧,电瓶车流自广场东侧上山车道穿过中部步行游客集散区,至西侧上落客,导致现状广场人车混杂。广场东上山车道允许私家车及出租车停车下客再掉头转出,导致广场周边交通拥堵,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人行区域舒适度低。
根据白云山大南门区域交通优化改造,北环高架南侧、云山南路东侧清拆流动商贩区,复绿新建绿化景观及生态停车场,社会车辆统一在生态停车场停靠及下客。
结合大南门区域交通优化,云山南路集散广场工程将电瓶车上落客区从集散广场西侧统一调整至上山车道东侧,保证西侧人行广场的纯步行化,并通过景观改造优化行人步行环境,实现南门整体的人车分流。
由于检票口前上山车道东侧用地属于越秀城投用地,场地内有远期计划拆迁建筑,但经摸底协调发现近期拆迁建筑费用过高,拆迁时间过程长,不适宜建设,因此电瓶车停车楼选点在检票口后方东侧山坳,利用南低北高的地形,建设两层电瓶车停车楼。
【记者】谭超
【摄影】符超军
【作者】 谭超;符超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知识
何镜堂院士领衔设计 广东最大都市园林式酒店群开业
广州将打造全国第一城市花园 选址白云山南门周边区域
广州花园超细亮点首度披露
10万株郁金香如约而至白云山,助老广“花”式过年
10万株郁金香装点白云山 广州“花”样十足过新春
10万株郁金香装点白云山 广州“花”样十足过新春
10万株七彩郁金香、过万平方米花海、120余种兰花……新春花海,你最爱哪片?
“花城名片”广州花园最新规划出炉 8公里云道连接越秀山花果山白云山
春节到花城看花,广州处处花海
“花城名片”广州花园最新规划出炉:8公里“云道”联通白云山、花果山、越秀山
网址: “云间花海”,何镜堂首度揭秘白云山南门广场设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4891.html
上一篇: 我院花境微景观设计作品喜获益阳市 |
下一篇: 国庆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