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锥栗(Castanea henryi(Skam)Rehd.t Wils.)是浙西南主要的木本粮食树种,仅浙江庆元县就有锥栗5.8万亩,在锥栗林地进行复合经营既可以缓解农林争地的矛盾,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目前“锥栗+多花黄精”林药复合经营模式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广泛,但对锥栗、多花黄精两者的科学配置方面还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试验以锥栗和多花黄精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套种密度对锥栗林下生态效益的影响,不同种植模式对锥栗与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旨在筛选出科学配置的复合种植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锥栗+多花黄精不同套种密度对林下生态效益影响不同。以锥栗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密度40%、60%和锥栗纯林(CK)相比较。不同套种密度对林下微环境的改善程度存在差异,与纯林对照相比,套种密度40%和套种密度60%林下的空气湿度分别提高了 15.7%和24.3%,0-5cm深的土壤温度分别降低了 2.2%和2.8%。各林内距地面0.5m处空气温度,分别为锥栗纯林34.1℃、套种密度40%锥栗林33.2℃、套种密度60%锥栗林32.9℃。土壤酶活性和肥力指标各指标总体均表现出一定规律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指标呈逐渐下降趋势,各样地的土壤酶活性和肥力指标总体均表现为套种密度40%>套种密度60%>纯林,差异显著(P<0.05)。与纯林对照相比,套种密度40%和套种密度60%林地的林下植被盖度依次增加了 50%和60%,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升高了 216%和324%,Shannon-Wiener指数依次升高了 94.7%和142.1%,均匀度指数依次降低了 3.5%和4.7%。地表径流量与水土流失量大小排列均为纯林(CK)>套种密度40%>套种密度60%。由此可知,锥栗套种多花黄精后比纯林(CK)种植有更佳的生态效益,而生态效益最佳的套种密度为锥栗林下套种60%多花黄精。2、不同种植模式对锥栗和多花黄精的生长影响。锥栗林下套种密度60%多花黄精、大田大棚遮荫条件多花黄精和大田无遮荫条件多花黄精3种模式下多花黄精的生长对比研究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多花黄精生长影响不同。上述3种种植模式多花黄精的茎高大小依次是94.85cm、106.38cm、103.53cm,地径大小依次是 0.82cm、0.93cm、0.88cm,叶面积大小依次 22.13、32.48、31.63cm2,多糖含量分别为23.91%、21.05%和22.67,皂苷含量分别4.7%、3.7%和3.2%。其中无遮荫条件多花黄精叶片在7月开始逐渐萎缩,其他种植模式叶面积基本保持不变。林下套种密度60%多花黄精、大棚遮荫条件多花黄精、无遮荫条件多花黄精在第二年地下块根增殖倍数依次是2.8倍、4倍、2倍。由此可知:大棚栽培条件下株高、茎粗、叶面积、块根等生长性状都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和性状表达,而林下套种条件下的生长又优于无遮荫种植条件下的生长状况。锥栗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密度40%、60%和锥栗纯林(CK)3种模式下锥栗的生长对比研究表明:套种多花黄精后,锥栗生长明显不同。与锥栗纯林(CK)比较,锥栗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密度40%、60%两种模式下锥栗细根的生长量均得到大幅提升,且细根分布趋势开始上移和外扩;上述不同套种密度对锥栗的叶面积、新稍长度、光合速率和果实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与纯林CK相比较,其中结果枝长度依次增加了 23.89%和17.09%,结果枝叶面积依次增加了 23.07%和16.92%,净光合速率依次提升了 8.8%和7.8%,果实产量依次增加了 24%和16%,淀粉含量依次分别提升了 7.7%和4.9%。锥栗果实综合品质均较好,其中以套种40%密度种植方式最为突出。3、不同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对比研究。锥栗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密度、大棚遮荫条件多花黄精、锥栗林下套种密度40%和无遮荫条件多花黄精的年利润依次是4090元、3425元、3331元、1883元和939元。由此可知,不同种植模式中,锥栗林下套种60%多花黄精模式的经济效益最高。综上所述,锥栗林下套种60%多花黄精模式是锥栗与多花黄精复合经营的合最佳合理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相关知识
多花黄精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
湖南多花黄精栽培技术
多花黄精种苗繁育技术探讨
多花黄精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多花黄精诱导愈伤组织与不定芽培养基筛选
多花黄精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范.pdf
多花黄精内生贝莱斯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与促生作用分析
【多花黄精盆栽】
不同林分下多花黄精播种育苗研究
网址: 锥栗与多花黄精复合经营生态经济效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5515.html
上一篇: [复习]油茶树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
下一篇: HarmonyOS NEXT正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