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城市更新理念下的绿化特色街区设计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浦江镇为例

城市更新理念下的绿化特色街区设计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浦江镇为例

城市更新理念下的绿化特色街区设计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浦江镇为例
Research on Design Strategies of Green-Themed Streets under the Concept of Urban Renewal—A Case Study of Pujiang Town in Shanghai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高速扩张,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和街区的绿化面貌千篇一律。因此,塑造与发展城市中的特色街区,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及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2]。为加快推进上海中心城区绿化特色街区建设,提升城市公共绿化品质,营造精致、精细、精美的绿化空间,2016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印发《关于本市绿化特色街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3]。2018年,又出台了《上海市绿化特色街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4]。随着导则的出台,绿化特色街区的建设陆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并在黄浦、静安和杨浦等区的实践项目中开展了理论研究[5]-[7],这对绿化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也体现了上海现有城市绿化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8]。随着上海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日益完善,城市建设的重心由“大拆大建”逐渐转变为“小微更新”[9]。根据各区域的历史文化和功能需求,打造独具特色和辨识度的街区景观,使居民更强烈地感受到优美公共环境的存在。本文通过对闵行区浦江镇联航路绿化特色街区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从现状、绿化特点、设计定位、功能分区和提升策略等多个层次分析,探索如何在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改造的方式,实现街区环境的精细提升。旨在挖掘并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街区改造经验,为其他类似区域的城市更新项目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 项目地概况

此次项目地位于闵行区浦江镇浦锦街道(图1),由恒南路、联航路、万芳路三条道路和沈庄塘围合的闭合区域,在这个闭合区域内还另包括三鲁公路绿化。总体绿化范围约97,000 m2,其中,道路绿化范围约88,000 m2,滨河绿化范围约9000 m2。闵行区总体规划为“一带两轴四板块”的空间结构,浦江镇作为其东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目标定位为宜居宜业的文化新市镇,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成为上海中心城周边的标志性区域。

3. 现状分析

3.1. 现有绿化特点

1) 植物层次与空间

Figure 1. Geographic location of the project site

图1. 项目地的地理位置

在商业区,绿化设计以大草坪为主,突出简洁和现代感。这种设计风格适合商业区的氛围,体现了开放和宽敞的空间感。在居住区,植物层次丰富,采用了多种植物搭配,营造出一个层次分明、景观多样的环境,提升了居住区的舒适感和美观性。在红星美凯龙处,绿化设计采用了折线的手法,形成了艺术草坡,增加了景观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使得绿化不再单调。复地申公馆处的绿化结合了欧式建筑风格,突出植物空间的步行体验感。绿化设计与建筑风格相协调,提升了整体环境的美感和行走的舒适性。

2) 植物色彩与构成

现有绿化以绿色为主色调,植物组团配置,绿量充沛。这种色彩搭配既能突出生态感,又能提供充足的绿化覆盖。下层灌木修剪整齐,以大曲线形成构图。这种整齐的灌木修剪方式和大曲线构图增加了景观的美感和设计感。

3) 绿化感受

绿化整体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一种温馨和亲切的感觉。这种色调的选择能够提升人们的心理舒适度和景观的视觉效果。现代建筑的贴面与绿色植物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景观的现代感和生态感。整体设计给人一种较为生态、自然的感觉,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2. 存在的问题

1) 色彩单一、设计杂乱

路域空间和路侧绿化主要以常绿树为主,导致植物色彩单一,缺乏花草点缀,色彩上显得较为单调。尽管设计有生态的考虑,但整体给人一种郊野、杂乱的感觉。植物配置过于厚重,阻碍视线的通透性。此外,路侧绿化明显缺乏系统的规划,绿化景观呈现出点状不连续的分布,无法突出区域特色。局部植物组团显得杂乱无章,缺乏整体性的设计和布局。

2) 缺乏特色

现有的小品设计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也不能充分展现区域特色。尽管周围企业众多,但却缺乏统一的logo展示和整体形象设计,无法形成街区特色。此外,主要商业地带在夜晚缺乏足够的彩化和亮化设施,使得绿化亮化效果不佳,空间视线也因此受到影响,夜晚的商业氛围较为暗淡,不利于吸引人流。

4. 绿化特色街区设计方案

4.1. 设计定位

项目区域内的道路滨水将结合周围片区绿化的特色,形成一条“艺术生活时尚段–科技创新共享段–工业历程展示段–生态滨水景观带”的文化线。贯彻“四化”要求,突出绿化主题街区特色,推动“廊、园、林”织网,通过建设规模品质俱佳、季相色彩绚丽、植物层次丰富、结构类型多样、林冠线自然的“四化”标志性项目,从而提升新市镇的生态环境和整体风貌。通过“花林结合”,加大开花色叶乔灌木、自然草花、宿根花卉等植物的应用,形成以绿冠树荫为骨架,花藤环绕其间、地被花境铺地的街道美景,让街区更加浪漫,步行更加宜人。建设一个有亮点、有特色、绿树成荫且有文化内涵的漫步街区,助力浦江镇创建文化休闲新市镇。

4.2. 特色片区与功能分区设计

周围用地现状主要有居住、工业和商业3种类型,因此,将项目基地划分为3个特色片区,分别是艺术片区、工业片区、科技片区(图2)。这一划分考虑到周边区域的现有特征,通过景观设计的差异化,提升道路的整体美感和功能性。结合周边区域特征及产业分布,再将整个绿化特色街区划分为4段,分别是工业历程展示段、科技创新共享段、艺术生活时尚段、生态滨水景观带(图3)。

Figure 2. Design of characteristic area division

图2. 特色片区划分设计

艺术生活时尚段对应艺术片区,由于该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对艺术和生活美学有较高的需求和关注,故而定位为艺术段。科技创新共享段对应科技片区,该片区周边为商业和科技园区,是现代科技创新的集中地,具有强烈的创新和科技氛围。希望通过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打造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公共空间。工业历程展示段对应工业片区,该片区周边为工业园区,有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工业景观。恒南路–万芳路为生态滨水景观带,通过滨水景观设计,营造一个生态和谐、自然美丽的公共空间。设计中将融入生态修复技术和自然景观元素,打造一个供市民休闲娱乐的绿色空间。

Figure 3. Functional area design

图3. 功能分区设计

4.3. 提升策略

4.3.1. 加强彩化

结合街区各分区的功能特点,选择具有鲜艳色彩和季节性变化的植物品种,通过补种红枫、色叶小乔木和大灌木,增加开花植被和路侧绿化,又或者选用银杏和西府海棠,以突出季节变化的景观特色。通过这些植物彩化设计,提升绿地的美观度和生态效益,同时营造出季相变化和地域特色的独特氛围。

4.3.2. 增加特色

根据功能区各自的文化和功能特色,打造独具风格的街区景观。通过设置企业形象展示的小品和城市家具,营造工业文化主题的休憩空间。通过攀缘植物实现围栏透绿,展示企业形象。结合艺术和时尚元素,尤其是在商业区,景观设计考虑夜景效果,延长场地使用时间,并通过点缀艺术小品和设置休息空间,提高公共绿地的开放共享性。使得整个街区景观设计统一协调,注重展示地方特色和企业文化,力求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城市街区。

5. 景观提升设计

5.1. 工业历程展示段

工业历程展示段(图4(a))位于万芳路西侧,周围有众多企业。景观设计将结合企业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小品,同时展示工业文化特色。环境绿化策略包括:梳理和改造现有植被。在机非隔离带补种红枫,利用色叶小乔木和大灌木,形成特色林荫街道。修整行道树绿带,增加下层开花植被,营造生态的上层空间和舒适的步行环境。路侧绿化增加开花地被和色叶乔木,主要以银杏为特色植被,提升绿地效益和美观度,推动“四化”工作。设置城市家具和绿道,提高公共绿地的开放共享程度,营造工业文化主题的休憩空间。协调周边环境,沿线增加企业形象展示的小品。

5.2. 科技创新共享段

科技创新共享段(图4(b))位于浦江智谷周围,主要信息企业云集。景观设计将融入企业文化,服务于以青年人为主的使用者,促进交流与共享信息。环境绿化策略包括:保留并梳理现有植被。在机非隔离带增种西府海棠和桂花,增强道路绿化色彩。路侧绿带改造后,上层植被以玉兰为特色树种,下层结合办公区域设计有韵律、有色彩的绿带,营造绿彩相融、花色相间的街区。设置立体绿化,展示地方企业形象。通过攀缘植物实现围栏透绿,提升立面空间的绿视率和彩化度。建立绿道系统,增加休闲交流空间,服务周围上班族和青年人员。

(a) (b)

(c) (d)

Figure 4. Design effect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a) Industrial history exhibition; (b)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haring; (c) Art, lifestyle, and fashion; (d) Ecological waterfront landscape belt

图4. 不同功能区的设计效果:(a) 工业历程展示段;(b) 科技创新共享段;(c) 艺术生活时尚段;(d) 生态滨水景观带

5.3. 艺术生活时尚段

艺术生活时尚段(图4(c))位于商业圈周围,景观设计结合艺术和时尚元素,吸引人流。该段紧邻地铁8号线,应考虑展示浦江镇特色的精神堡垒。依托召稼楼古镇文化背景,提取古楼剪影文化元素。雕塑将灯光与立体绿化结合,融入召稼楼古镇水乡元素,增加艺术气息。商业区道路景观可结合夜景打造,延长场地使用时间。环境绿化策略包括:保留并梳理现有植被。整理行道树绿带。在机非隔离带增种西府海棠和桂花,强调道路色彩效果。梳理道路两侧绿带植被,增种色叶树和花带。增设休息空间,点缀艺术小品,提高公共绿地的开放共享性。

5.4. 生态滨水景观带

沈庄塘周围有大型居住区和商业圈,人流较多,对优美环境的诉求明显,该地段主要为生态滨水景观,因此设立为生态滨水景观带(图4(d))。但现状绿化层次单一,绿化本底薄弱,景观界面杂乱。环境绿化策略包括:岸边布置层次多样的水生植物群落以及花灌木,打造自然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游赏体验。通过片植池杉、水杉、落羽杉等水湿生木本植物,吸引鸟类来此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选用垂柳、乌桕、沙朴、垂丝海棠、花桃等乔木,搭配黄馨、金丝桃、翠芦莉、大花金鸡菊、金叶石菖蒲、丛生福禄考等丰富色彩的灌木及地被;水生及湿生植物采用花叶美人蕉、鸢尾、千屈菜、菖蒲、水葱、旱伞草等,营造多层次景观效果。

6. 结论

绿化特色街区的建设对于提升城市街区与公共空间的服务品质、生态价值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探究浦江镇绿化特色街区项目设计策略与方案,在了解项目基地的绿化景观特点后,并提出目前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根据其内部特征将项目基地划分成三个绿化特色片区和四个功能分区,围绕功能分区进行提升和改造,充分利用项目地内的资源优势,重塑绿化环境,助力建设生态人文滨江新城区。

本研究不仅深入挖掘联航路街区的特色,还通过系统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为提升城市绿化品质、促进生态与人文和谐共融提供实践指导。同时,也期望为同类型街区的改造与新建项目提供借鉴,推动绿色城市建设理念的深化。通过本次绿化特色街区的实践,设计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需要设计者重点考虑:

1) 功能区块的划分

根据用地现状将基地划分为不同的特色片区,再将特色片区结合周边区域特征以及功能需求为导向,构建不同的绿化特色街区的功能分区。从居住、商业、工业等方面考虑,设置多样的功能分区类型,以满足区域内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为街区的特色营建夯实基础。

2) 特色的挖掘和展示

街区的文化内涵是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者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并与场地特点紧密结合,从而提升街区的辨识度和独特氛围[10],如艺术生活时尚段,结合召稼楼古镇文化,挖掘提取艺术和时尚元素,通过与灯光和立体绿化的组合,展示街区艺术风采。

3) 绿化效果的提升

结合“四化”要求,在设计中增加彩叶植物与开花植被的配比,通过植物彩化设计,呈现不同的植物群落特色、季相特征与景观风貌。另外,根据各功能区的文化和功能特点,打造出独具风格的街区景观,营造多元化、人性化的生态休闲活动及体验空间。

相关知识

观点丨城市商务区绿化特色街区的设计策略研究——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
现代城市商业空间特色绿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硕士论文
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基于零干扰理念下的动植物生态湿地改造策略
生态设计理念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生态修复背景下城市绿心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东湖绿心为例
商业建筑屋顶花园绿化设计分析——以广州太古汇屋顶花园为例
低成本屋顶花园景观营造策略——以上海市为例
缀花草坪景观营造研究——以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为例
西安浐河桃花潭滨水公园设计理念探讨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公共空间设计与房地产开发

网址: 城市更新理念下的绿化特色街区设计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浦江镇为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583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珲春林业有限公司开展“优雅职场
下一篇: 基于公园城市理念下绿地时令花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