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贵的用户,已为您跳过广告
您上次观看至-:-处,已为您续播
正在加载 视频播放器。
记者从东北林业大学了解到,该校教授姜广顺带领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与来自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美国加州大学、黑龙江野生动物研究所等国内外机构的专家合作在《生物保护》(Biological Conservation)杂志在线发表题为《整合评估呼吁建立东北亚的可持续的东北虎集合种群》(Integrated assessments call for establishing a sustainable meta-population of Amur tigers in northeast Asia)的关于中国野生东北虎种群动态和保护潜力的最新研究成果。成果显示,中国东北已经是至少55只野生东北虎的家园,而且未来能够支持300多只东北虎的生存。
该研究历时6年,覆盖我国所有东北虎分布的栖息地景观斑块,累计布设自动相机约2400台,总监测时长约220万天;完成5km长的雪地调查样线662条;收集东北虎粪便遗传样本146份,足迹、捕食痕迹等其他有效信息122条,同时收集了所有有蹄类猎物的分布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表明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的种群呈现增长动态,并提示了东北虎栖息地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研究基于野生东北虎的家域空间面积和猎物生物量需求等评估了我国当前东北虎栖息地景观的保护潜力,指出“全球下一个虎保护的热点区域将会在中国”。
研究通过自动相机记录的影像数据共识别出野生东北虎55只(包括20只幼体),成年个体数量从2013年的7只增加到2018年的33只,同时通过粪便样本遗传信息鉴定出东北虎个体30只。在此期间,种群的平均增长率为1.51%。与2000年我国调查到12至16只野生东北虎相比,个体数量有了倍增性的恢复,保护成效十分显著。研究还发现,我国境内有东北虎稳定分布的森林面积47813平方公里,其中老爷岭区域18029平方公里;张广才岭区域10941平方公里;完达山区域5580平方公里,小兴安岭区域13263平方公里。
研究表明,所有景观斑块内的有蹄类猎物均以体形较小的狍为主,野猪、马鹿等东北虎偏爱捕食的大型有蹄类相对缺乏。各栖息地斑块内当前猎物总生物量可支持的虎种群数量分别为110只(老爷岭)、56只(张广才岭)、14只(完达山)和31只(小兴安岭)。但如果考虑东北虎捕食偏好,可支持的东北虎种群数量会明显下降。
尽管如此,我国当前4个景观斑块内的东北虎分布区面积能够支持的成年雌虎数量仅分别为45只(老爷岭)、27只(张广才岭)、 14只(完达山)和33只(小兴安岭)。国际虎豹专家查普隆(Chapron)等在2008年的研究已表明,需要至少83只繁殖雌性个体才能够维持一个虎种群的可持续生存。因此,研究认为包括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所处的老爷岭在内的所有景观斑块均不能独自支持一个可持续生存的野生东北虎种群。
研究指出,猎物密度,尤其是大中型猎物的缺乏,是影响种群持续稳定恢复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由于各景观斑块均不能独自支持野生东北虎种群的可持续生存,只有通过建立生态廊道连接各景观斑块,以及俄罗斯境内东北虎栖息地,构建完整的东北虎集合种群才能够实现东北虎的全面恢复,保证其可持续生存。因此,除了大型猎物恢复外,研究还建议我国东北虎的保护应推进国家顶层的国土空间利用规划、有效的人为干扰管理、景观斑块间连通性改善,以及广泛的国际合作。(总台央视记者 迟嵩)
(编辑 黄诗娴)
相关知识
国家林草局: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国家林草局:我国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提高至74%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中国首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恢复向好
监测显示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
我国发布首批789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
持续监测显示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数量正在恢复
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已建自然保护地1.18万处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林草贡献
网址: 国家林草局专家:我国东北虎种群和栖息地的恢复潜力巨大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6450.html
上一篇: 九寨沟修复1.85万亩珍稀动物栖 |
下一篇: 国际最新研究:AI辅助动物声音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