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做好栖息地恢复,为东黑冠长臂猿重建家园丨关注“生物多样性修复”③

做好栖息地恢复,为东黑冠长臂猿重建家园丨关注“生物多样性修复”③

  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邦亮保护区)位于靖西市西南部,面积6530公顷,与越南重庆县长臂猿保护区相连。东黑冠长臂猿目前全球仅约140余只,属极度濒危灵长动物,相连的两个保护区就是东黑冠长臂猿全球范围内仅存的栖息地。十几年来,邦亮保护区通过修复栖息地,让中国境内的东黑冠长臂猿达到5群34只,比2007年第一次中越联合大调查时增加了15只。而在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修复中,最重要的就是生物多样性修复。


  东黑冠长臂猿只生活在远离人烟的原始森林,天生孤傲,拒绝嗟来之食,是树栖动物,因此恢复栖息地既需要种食源树,也需要种骨架树。黄嵩和摄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

  3月11日清晨,邦亮保护区笼罩在烟雨中,56岁的保护区编外技术员许家龙又要巡山了,他踩着湿滑的山路,翻过壬庄乡大笃屯后山的垭口,最后来到谷底,一片幼林赫然眼前。

  “看!这些光榕树、酸枣树、构树都是东黑冠长臂猿爱吃的。而香樟、秋枫则可以帮助不下地的它们,从一个山头荡到另一个山头。”许家龙向记者介绍着自己为东黑冠长臂猿建造的桥梁。


  2017年,大笃屯后山的山坳还是光秃秃的。许家龙摄

  一棵光榕树的幼苗下,长满了荩草,许家龙皱起了眉:“荩草是滥生草,需要除掉。”原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也不是一味地“放任自流”。2012年,中越两国专家经实地评估、数据分析,汇编了110页的《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恢复技术手册》。手册上面就明确写着:需要有选择性地移除入侵植物、杂草,促进天然更新植物生长。


  邦亮保护区的实验区紧邻村庄,生物多样性尚待修复,不适合东黑冠长臂猿生存。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巫碧燕摄

  打开保护区的卫星地图,可以看到邦亮保护区的实验区里,山峰显示的是绿色,山坳因曾是农田和牧区,则呈现出黄色。让后者再披绿装,让密林连成片,是许家龙和同事们的任务。


  邦亮保护区最早种下的树,现在已经有十几米高。保护区供图

  许家龙在林业系统种了25年树,经历了植树造林观念的演变。他说:“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种的是树种单一的经济林,现在把它叫‘绿色沙漠’,后因经济林投入产出低,90年代改种针叶阔叶混交林。再后来,我进了保护区,不讲‘植树造林’了,讲‘栖息地恢复’。”


  邦亮保护区核心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黄嵩和摄

  2021年3月,大笃屯一名老村民偷偷破坏了邦亮保护区核心区弄曼的8.25亩林地,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为了修补这块“伤疤”,2021年6月,邦亮保护区的“女将”何金纯和同事们背着树苗、工具,花了3个小时进入弄曼,大家白天种树,晚上就回到附近监测站。所谓的监测站,就是在石头上搭起的铁皮房子,做饭只能用积蓄的雨水,颜色混黄,水里头还有不知名的小生物。深山里的气候捉摸不定。一天,大家正种着树,突然天降暴雨。何金纯回到监测站,已经浑身湿透,之后一病就是半年。


  邦亮保护区职工进入密林深处植树。保护区供图

  邦亮保护区需全面禁牧

  3月11日下午,许家龙出山了,大笃屯村民黄天雷便为他备好了热乎饭菜。


  邦亮保护区界碑就立在群众的后院,一条水管从碑下穿过。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巫碧燕摄

  说来,许家龙特别感谢黄天雷。他说,大笃屯的集体林地、牧场都划进了邦亮保护区。2014年,邦亮保护区全面禁止放牧,给予养羊户50元/头的补助。黄天雷是大笃屯的组长,他当即把家里的40头羊卖了。在黄天雷的带动下,全屯10个养羊户里,只剩3户还零星地在田间地头放养,不再进山。这使得大笃屯后山的长臂猿食源树苗长势最为喜人。


  大笃屯后山的幼林长势良好,许家龙拿出手机拍照。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巫碧燕摄

  在邦亮保护区周边,有3个乡镇11个村86个村民小组,并不是所有村屯都能顺利禁牧。许家龙和同事需要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也没少遭到谩骂。现在,保护区内盗猎、盗采、盗伐近乎绝迹,但仍有村民偷偷把羊群赶到保护区内。许家龙期待国家能调整保护区内集体权属公益林地的补偿标准或者办法,增强乡亲们的获得感,加快栖息地恢复的进程。

  全面恢复任重道远

  3月12日,许家龙给记者发来了一个好消息:在刚刚结束的第四次中越联合大调查中,中国境内的东黑冠长臂猿达到5群34只,比2018年第三次中越联合大调查时增加了4只,比2007年第一次中越联合大调查时增加了15只。


  栖息地的树要足够大,才能支撑住东黑冠长臂猿。图为一只母猿。黄嵩和摄

  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境内长臂猿种群数量增加明显,而越南种群数量增长不明显,表明越方环境容纳量有限,种群数量已趋于饱和状态。报告还显示,2012年以来,中越双方栖息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面积共3000多亩,其中中国更新恢复2100亩,占比70%,中方在栖息地恢复方面功不可没。

  面对成绩,许家龙他们依然清醒:数量增长还是太慢了,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栖息地;正在进行的人工促进栖息地恢复试点项目,因为缺乏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而进展缓慢;还要彻底解决放牧问题,避免牛羊啃食,才能更好促进食源树、骨架树的生长。

  “整个邦亮保护区的面积有90000亩,按2000亩林地养活一群长臂猿计算,希望可以繁殖出45群长臂猿……”许家龙向记者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未来,他和同事们还将为此而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知识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纪实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我国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林草贡献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大 开展栖息地保护修复
生态栖息地保护与恢复.pptx
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修复.docx
生物多样性大家庭又添新成员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在行动

网址: 做好栖息地恢复,为东黑冠长臂猿重建家园丨关注“生物多样性修复”③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647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崇明东滩:智斗互花米草,守护鸟类
下一篇: 滨海湿地水鸟栖息地恢复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