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属于湿地生态恢复领域。
背景技术:
1、水鸟是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群繁衍、迁徙等对于维持湿地生态平衡、促进水域食物链稳定以及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有一些湿地遭受严重破坏和退化。更值得注意的是,水库的蓄水和释放对上下游河道水位有显著影响,会改变其上下游的水文条件,进而影响湿地和消落带的形成,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生生物栖息地和生态多样性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水生植物通常春夏季节萌发,生长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水位维持其生长。而在水库的消落带,春季蓄水导致河流在水库的入库口水位持续降低,无法提供该区域水生植物对应的生活史所需要的水位条件,因而导致较低的生物多样性;如何有效修复这些湿地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近年来,一些地区根据当地资源禀赋进行了广泛的湿地建设,以期为当地生态物种,包括水鸟在内,提供良好的栖息生存空间。然而,传统的水鸟栖息地修复方法主要集中在自然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上,包括沼泽、湿地和河口地带,这些区域通常是水鸟繁殖、觅食和迁徙的关键场所。而修复水库周边的水鸟栖息地则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方法,这包括根据植被生长周期进行合理的水位调整,以满足水鸟在这些受人为改变的环境中的需求。此外,传统的水鸟栖息地修复方法通常专注于恢复或保护特定的鸟类物种,而忽视了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如水质净化功能,固碳功能等。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鸟栖息地生态修复方法,以期以经济可行性、生态效益和实际可操作性为指导,恢复整体生态系统健康。强调湿地的整体生态系统健康,为水鸟栖息地修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鸟栖息地生态修复方法,该方法根据“水位-大型水生植物-水质-水生动物-鸟类”的关系,根据不同类群鸟类的生态需求,包括繁殖、觅食、休息、饮水和隐蔽等多种需求,建立鸟类生态需求和栖息地特征之间的关联,合理地设计水鸟栖息地,提升其生态功能,营造鸟类营巢、休息、隐蔽的环境,恢复目标区域的生态系统。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湿地生态修复:
2、一种水鸟栖息地的自然生态修复方法,该方法根据目标生态修复区域的现状条件进行水鸟栖息地微地貌和水文改造、植物群落优化配置,所述现状条件包括鸟类资源现状以及植被情况,包括以下步骤:
3、(1)水鸟栖息地微地貌和水文改造:在目标生态修复区开挖地台,回填0.3m的表层土壤,形成水深相对可控的小微水环境;
4、(2)植物群落优化配置:在所述目标生态修复区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
5、(3)监测:在所述目标生态修复区进行水质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总固碳能力监测。
6、上述水鸟栖息地的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其中,步骤(1)控制所述3个地台水位在6-9月分别保持恒定为0.2m、0.4m、0.6m,人工湿地四周和地台边均用木柱加固。地台根据水鸟栖息地面积距离相等。
7、上述水鸟栖息地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其中,步骤(2)所述植物群落优化配置方法具体为,根据湿地水深相应种植植物群落;其中:0.2-0.6m水深范围种植沉水植物,0.4-0.6m水深范围种植浮叶植物,0.2-0.4m水深范围种植挺水植物。
8、上述水鸟栖息地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其中,步骤(2)所述的沉水植物包括:苦草、眼子菜、黑藻、狐尾藻、大茨藻、金鱼藻、菹草;所述浮叶植物包括:荇菜、芡实;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荆三棱、水葱、三棱水葱、水莎草、菖蒲、稗、荷花。
9、植物种植应为群落化种,具体而言,0.6m水深范围种植群落为:苦草群落、菹草—苦草群落、黑藻—眼子菜群落、金鱼藻—眼子菜群落、狐尾藻—荇菜群落、苦草—荇菜群落、苦草—荇菜—狐尾藻群落;0.4m水深范围种植为:苦草群落、水葱群落、菖蒲群落、荆三棱群落、苦草—芡实—大茨藻群落、荷花群落;0.2m水深范围种植种植群里为:水莎草群落、三棱水葱—苦草群落、稗—水莎草群落。
10、上述水鸟栖息地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3个地台面积比为1:1:1。
11、上述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中,所述水质监测,包括总氮、总磷、水体浊度。
12、上述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中,所述生物多样性监测,包括鸟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
13、上述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中,所述总固碳能力监测,总固碳能力的计算方法为y=∑tw×drr×0.44,y表示总固碳量,单位为千克kg;tw表示植物的湿重,单位为千克kg,drr表示植物的干湿比。
14、本方法结合生态学原理,核心在于根据“水位-水生植物-水质-水生动物-鸟类”的关系,基于不同高程的水位变化数据和植物群落特征,针对水鸟栖息地的特点,控制栖息地水位,选择适宜的水生植被群落组合。针对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在6-9月控制其生长环境的水位恒定,为植物提供了可预测的水分环境,有利于水生植物的根系稳定性;同时延长了水生植被的生长季节,降低了植物经历的干旱和水浸的频率和强度,减少了植物受到干旱或淹水对其生长的不利影响。本方法提高了水生植被的整体生长健康状况,有助于为水生动物、水鸟及其他湿地生物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
15、通过本发明的水鸟栖息地生态修复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水鸟栖息地的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技术特征:
1.一种水鸟栖息地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生态修复区域的现状条件进行水鸟栖息地微地貌和水文改造、植物群落优化配置,所述现状条件包括鸟类资源现状以及植被情况,包括以下步骤:
2.权利要求1所述水鸟栖息地的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控制所述3个地台在6-9月水位保持恒定,人工湿地四周和地台边均用木柱加固。
3.权利要求1所述水鸟栖息地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植物群落优化配置方法具体为,根据湿地水深相应种植植物群落;其中:0.2-0.6m水深范围种植沉水植物,0.4-0.6m水深范围种植浮叶植物,0.2-0.4m水深范围种植挺水植物。
4.权利要求1所述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沉水植物包括:苦草、眼子菜、黑藻、狐尾藻、大茨藻、金鱼藻、菹草;所述浮叶植物包括:荇菜、芡实;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荆三棱、水葱、三棱水葱、水莎草、菖蒲、稗、荷花。
5.权利要求1所述水鸟栖息地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3个地台面积比为1:1:1。
6.权利要求1所述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监测,包括总氮、总磷、水体浊度。
7.权利要求1所述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多样性监测,包括鸟类,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
8.权利要求1所述水鸟栖息地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固碳能力监测,总固碳能力的计算方法为y=∑tw×drr×0.44,y表示总固碳量,单位为千克kg;tw表示植物的湿重,单位为千克kg,drr表示植物的干湿比。
9.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鸟栖息地为人工湿地。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鸟栖息地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属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水鸟栖息地近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人工湿地微地貌和水文改造技术、湿地植物群落优化配置技术,旨在有效修复和改善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水鸟提供恢复栖息地的适宜环境。该方法有效、可持续且环境友好,具有经济性、生态性及实用性等多重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曹垒,苗清源,孙威威,刘磊,孟凡娟,谷德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相关知识
全国首个水鸟栖息地修复标准出炉 《滇池湖滨湿地 水鸟栖息地修复》4月1日起实施
注意!滇池湖滨湿地水鸟栖息地修复有了标准
盐城滨海湿地及水鸟栖息地保护
[东莞]开展水鸟栖息地恢复工程
浙江省湿地生态修复优秀案例:杭州西溪湿地莲花滩水鸟栖息地修复
Avian Res | 中国滨海湿地水鸟保护:成效、挑战与建议
复旦大学贺强团队揭示水鸟在滨海湿地修复中的生态功能
国家级!常德市一生态修复项目被评为典型案例
浙江公布第一批湿地生态修复优秀案例
10个上榜!浙江公布第一批湿地生态修复优秀案例
网址: 一种水鸟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6509.html
上一篇: DB11/T 1513 |
下一篇: 任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