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冰脆李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冰脆李环境要求、种植要求、田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冰脆李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901李贮藏技术规程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2826李栽培技术规程
NY/T391NY/T496NY/T525NY/T839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有机肥料
鲜李
3术语和定义
冰脆李(IceCrispyPlum)
中早熟品种,6月中旬至7月初成熟。果实近圆形,单果重16~32g。果粉不均一,白色。果皮成熟前绿色,成熟后向阳面金黄色、阴面黄绿色。果肉黄绿色,肉质细脆,离核。
4环境要求
年平均气温16℃~19℃,1月份平均气温6℃~10.5℃,7月份平均气温23℃~26℃,最低气温-3.5℃以上。年日照时数1200h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mm~1300mm。宜避开早春霜冻和冰雹频发的区域。pH值为6~6.5的微酸性砂壤土、壤土,土层深厚50cm以上,有机质含量1.5%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土壤排水良好,空气、灌溉用水质等环境条件符合NY/T391的要求。不宜在已经种植过桃、
4
李等核果类树种的老果园土地上建园。
5种植要求
5.1园地规划
连片面积2hm2以上划分为一个小区,设计主路、干路、支路等道路系统与各小区相连,配套设计排灌系统、电力系统、辅助建筑等设施。坡度9°以下缓坡地顺坡方向设置行向;坡度10°~25°坡地修筑水平梯地,行向顺水平梯带方向。规划布局合理并绘制平面图。
5.2砧木选择
宜使用南方产的毛桃砧木,不宜使用北方产毛樱桃、山杏等的砧木。
5.3苗木质量要求
苗木等级应达到LY/T2826要求。
5.4栽植时间
苗木落叶结束后至发芽前,即12月~2月。
5.5种植密度
株距3.5m~4.5m,行距5m~6m。
5.6种植方法
栽植前用枝剪修除破损的根系,挖长、宽、深分别为0.6m~1.0m的定植穴,紧实土壤定植穴宜挖大、疏松土壤则可适当挖小,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表土与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拌匀后回填至穴口相平,每穴用肥量为50kg~60kg,待自然沉降或浇水沉降后再栽苗,覆土时高出地平面15cm~20cm并
垒成直径0.6m~1.0m树盘,但覆土不能超过苗木嫁接口。
4.6种植管理
种植后即时浇透水、覆膜、定干,定干高度0.5m~0.8m。
6田间管理
6.1土壤管理
每年结合秋施基肥,深翻或扩穴一次。以原树盘为中心逐年向外深翻或扩穴,紧实土壤深度
60cm~70cm、疏松土壤40cm~50cm。幼树行间可间作矮秆经作物或种植绿肥。结果李园秋季8月底至10初种植豆科或禾本科绿肥。种植绿肥宜先深翻除草后散播或拉宽10cm~20cm、深5cm~10cm小沟后
条播、小沟间距40cm~60cm,播种后7d内没有降雨应及时浇水或补种。树盘用秸秆或刈割绿肥覆
盖。
6.2施肥技术和方法
5
6.2.1原则
应按照NY/T496规定的要求执行。
6.2.2基肥
8月下旬~9月底施入,以有机肥为主、全部施用,有机肥应符合NY/T525要求。腐熟农家肥幼
树株施30kg~40kg、结果树株施50kg~80kg或可按1kg果实施用1kg~2kg肥,商品有机肥减量至
1/2~1/3。沟施或穴施,树冠外缘,挖4~6条放射状沟或穴,或环状沟,深30cm~50cm,宽度、长
度以能容下肥料为准。
6.2.3追肥
幼树生长期每月土施1~3次以氮肥为主肥料、每次用量30g~50g。结果树以果定肥,按每产
100kg果实在幼彭大期(谢花后20d左右)施高钾复合肥2kg~3kg。采果前30d左右,叶面喷施0.3%
磷酸二氢钾1~2次。
6.3灌水与排水
6.3.1灌水
萌芽前、幼果膨大期和果实膨大期3个时期如遇连续干旱10d以上,灌水1次。水质要求应符合
NY/T391要求。
6.3.2排水
平地果园四周挖宽度和深度为60cm~80cm排水沟,行间挖宽度和深度为40cm~60cm排水沟;坡度9°以下缓坡地在果园顶部和两侧挖宽度和深度为40cm~60cm排水沟,行间挖宽度和深度为30cm
相关知识
第二届贵州·普定“坪上冰脆李”文化节 坪上万亩李花踏春季活动开幕
切花月季红衣主教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规程
青脆李良种苗木嫁接繁育技术
甘薯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docx
数字化助脆李产业链持续延伸
龙船花属植物栽培技术规程
脆红李的品种特性育苗栽培技术
达州市通川区李花开满山 蜂糖李青脆李喜望丰收
《西兰花节水滴灌栽培技术规程》(10页)
葡萄苗木繁育技术规程
网址: 冰脆李栽培技术规程.docx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8870.html
上一篇: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
下一篇: 棉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