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鮮花經濟”活力日益彰顯,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動能。一組數據折射出“鮮花經濟”的熱度:進入夏季銷售高峰期,單日最高供貨量850萬枝,日均供貨量687萬枝,較去年同期上漲31.61%﹔我國花卉種植面積約150萬公頃,花卉從業人員超500萬人,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重要的花卉貿易國和花卉消費國﹔近幾年鮮花市場規模穩步增長,規模在2000億元左右,並且借助新業態新渠道,向著2025年3000億元、2035年7000億元的年銷售目標加速邁進。
2022年11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於推進花卉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花卉種業創新、延長花卉產業鏈、完善花卉市場體系等12個方面的主要任務,為現階段推動花卉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鮮花經濟”持續釋放潛能擘畫了發展藍圖。
以科技創新打造“鮮花經濟”發展新引擎。推動花卉業高質量發展,強化科技支撐是重要發力點。昆明晉寧作為中國鮮切花種植和生產的大縣,供給了全國所需超50%的鮮切花。不過,全國消費市場每年所需花卉種苗數量很大,遠超過了晉寧每年種苗的培育產出能力。為此,近年來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張福鎖院士“雲南晉寧花卉科技小院”、高俊平專家工作站、李淑斌艾薔薇產研小院等眾多科研團隊和科技企業開始進駐晉寧,為晉寧花卉品種升級換代提供技術支撐。高層次科研人才和創新團隊的聚集,極大改善了晉寧花卉種苗依賴進口的現狀,並研發出具有優異基因的新品種,真正實現了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化。
完善產業鏈,激發“鮮花經濟”發展新動能。當前,我國鮮切花生產正在提質增效,消費需求旺盛、產業配套趨於完善,總體看已進入長期景氣周期。其中,冷鏈物流作為鮮花採摘后維持最佳鮮度和質量的重要保障,是鮮花產區重點建設的基礎設施之一﹔蓬勃興起的鮮花電商打通了“鮮花經濟”的“最后一公裡”。產業鏈和創新鏈的融合融通,高精度智能化種植、全產業鏈數字化交易平台搭建、大數據產業分析服務的聚鏈強能等,都為“鮮花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在雲南,鮮切花產業已實現全產業鏈覆蓋,建成輻射全國、面向亞洲的花卉交易市場和流通體系,2023年雲南省花卉種植面積195萬畝,鮮切花產量189.73億枝,農業產值471.96億元,鮮切花產銷量連續28年保持全國第一。
以文化傳承拓展“鮮花經濟”發展新場域。中國的花卉文化綿延數千年。《桃夭》開篇即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楚辭》寫香草22種、香木12種,尤其是蘭花:“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從古至今,識花、賞花都是提升文化修養、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以花為媒、以旅彰文,“文旅+鮮花”的跨界互動也為“鮮花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並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新契機。廣西各地結合當地鮮花資源條件,努力挖掘鮮花背后的文化內涵,從百花祈福到香囊制作,從花神巡游到夏荷酥餅,鮮花文旅商品和文創產品的開發,拓展了“鮮花經濟”的消費空間。
“鮮花經濟”的火熱折射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為我國鞏固經濟向上向好態勢、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未來,我們期待著“鮮花經濟”保持“超長花期”,迎接花樣前景!(劉思陽)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相关知识
“鮮花經濟”迎來花樣前景
“鮮花經濟”悄然綻放
看脫貧花如何變為振興花(經濟聚焦)
紫荊花開別樣紅
昆明“鮮花經濟”持續綻放活力
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花卉産業多維發展 豐臺用“花卉+”點綴花園城市美好圖景
七夕將至 豐台鮮花“甜蜜上新”
花卉產業綻放公園城市
7月的成都街頭 和春日一樣“花重錦官城”
人文交流合作正成為中國—東盟關系新支柱
网址: “鮮花經濟”迎來花樣前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8895.html
上一篇: 360元/束!七夕买花,你“花” |
下一篇: 多地花市“花团锦簇”人气旺 姹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