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取得重大突破

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取得重大突破

针对太湖流域湖荡湿地水质恶化、生态系统衰退、污染物拦截与净化能力下降的问题,由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张毅敏研究员负责的"十二五"水专项"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2012ZX07101-007)"课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8家单位参加,共同研发了入湖口导流、水力调控与强化净化技术,出湖口高效生态拦截技术,河湖浅水区水生植被诱导繁衍技术,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技术,湖荡引、布、排水优化技术、丝状藻类异常增殖生态控制技术等6项关键技术,集成河湖相联复杂水系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以及城市景观湖泊西湖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2套技术体系,以滆湖和西湖为典型区域开展了工程示范。

示范工程密切结合地方综合整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水质改善效果:滆湖北部14km2的核心示范区和三个出湖河口区TN、TP浓度显着下降,富营养化程度由中度改善至轻度;西湖逐步建立起趋向稳定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各湖区透明度显着增加,创历史新高,形成了壮观的水下森林景观。从而为2013第八届中国常州花卉博览会和2016年9月在杭州举办的G20第十一次峰会的成果召开提供了水环境保障,推进了太湖流域湖荡湿地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

图1:滆湖入湖河口区低污染水净化能力增强工程示范-扁担河前置库

图2: 滆湖入湖河口区低污染水净化能力增强工程示范-塘门沟前置库

滆湖是太湖上游的典型河湖相联复杂水系的湖荡,具水量调蓄、水质净化、拦截沉降污染物等生态服务功能,是太湖的前置库。张毅敏团队将"河湖相联复杂水系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的技术体系"应用于滆湖,以入湖河口低污染水净化,出湖河口污染物生态拦截为前提,以浅水区植被修复和湿地重建,湖体生态系统稳定维持为重点,建设了"滆湖入湖河口区低污染水控制与水体净化能力增强工程"、"滆湖出湖河口的生态拦截工程"、"滆湖浅水区生态修复及湿地重建工程示范"和"滆湖湖体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工程示范"等四个示范工程,污染物拦截和水体强化净化区水质改善效果显着,TP、TN浓度降低20%以上,生态修复区植被明显恢复,水生植被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张毅敏团队结合当地政府的滆湖综合整治措施,在滆湖北部14km2的核心示范区和三个出湖河口区TN、TP浓度显着下降,富营养化程度由中度改善至轻度,提高了滆湖自净能力和调蓄净化功能。该成套技术为2013第八届中国常州花卉博览会成功召开提供了的水环境保障,为湿地展区和主展馆的水域良好水质和优美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削减入太湖污染负荷、改善竺山湾及太湖水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杭州西湖是我国城市景观湖泊的典型代表,西湖城市景观湖泊西湖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成套技术在西湖示范区得到应用。

张毅敏团队建立了规模达5万m3/d的引水降氮工程,出水水质总氮由劣V类改善至IV类,年消减入湖TN达18吨以上;流场优化引水规模达7万m3/d,示范区TP、TN和叶绿素a浓度分别平均降低了28%、8.9%和25.9%,死水区面积控制在15%以下;在0.84km2湖区重建了较稳定的沉水植物复合群落,沉水植物稳定扩繁,盖度达30%以上,形成了壮观的水下森林景观,着生藻类生物量降低了1-2个数量级。结合当地政府的西湖综合整治措施,2015年西湖主湖区年均透明度达到了84.2cm,创历史新高。该成套技术为2016年9月G20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成功召开提供了水环境保障。清澈盈满的西湖水和优美的水景观给中外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作者 李和)

相关知识

生态修复与重建的技术手段与创新
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湿地的生态修复与保护
水专项里的典型工程示范
森林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基础知识及技术深圳景浩生态修复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筼筜湖生态修复技术策略研究
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范文
烂泥湖撇洪河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修复工程.pdf
清研智谈 | 近自然湿地生态修复助力生态环境绿色发展

网址: 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取得重大突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018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农业科技生态修复:植被恢复与生态
下一篇: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程度及恢复潜力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