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河谷植物生态适应与植被恢复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年05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干旱河谷植物生态适应与植被恢复
王会儒 陈国鹏 王飞 曹秀文 郭星 开通知网号
【摘要】:我国西南的干旱河谷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植被恢复/重建难度极大。概略介绍了干旱河谷气候、地质、土壤和植被特点,回顾和评述了植物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等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并结合植被恢复的现状,提出了干旱河谷植被生态学研究应关注植被演替及退化机制、从植物功能属性为视角了解生态学过程和推演植物在不同尺度的适应机制、自然灾害对植被的影响、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等几点期望。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生;张岚琦;宋占邦;王龙江;张海龙;齐孝华;奚淑;白龙江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类型与土壤持水特性[J];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22期 2 张立存;不同母质红壤下干旱胁迫对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22年11期 3 贺维;杨育林;张炜;尤继勇;张好;大渡河干旱河谷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建议[J];南方林业科学;2023年01期 4 刘兴良;刘杉;包维楷;李旭华;李贵祥;朱万泽;喻理飞;蔡蕾;潘红丽;冯秋红;李慧超;徐峥静茹;胡宗达;张利;刘千里;西南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途径与对策[J];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2022年05期 5 补欢欢;石福孙;陈晓霞;廖礼彬;李梦玮;蔷薇属植物在干旱河谷生态恢复中的应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年02期 6 黄语芯;虞西尔;高若允;杨柳生;林勇明;王道杰;李键;干热河谷植物沙丘形态及植物功能性状特征与土壤分形维数的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年04期 7 李霞;朱万泽;舒树淼;盛哲良;王文武;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大渡河中游干暖河谷草地土壤质量评价[J];生态学报;2021年10期 8 黄耀华;蒲文彩;余志祥;罗正平;董云祥;马焕成;元江干热河谷典型植物的叶片化学计量特征[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04期 9 郭幸飞;廖洪剑;陈晓蓉;朱兆华;徐国钢;叶建军;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困难立地植物配置及群落建植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21年07期 10 李登峰;冯秋红;胡宗达;徐峥静茹;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的光合与荧光特征干湿季对比研究[J];生态学报;2020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克彤;青藏高原东缘木本植物叶性状间关系随海拔升高的变化[D];甘肃农业大学;2022年 2 李登峰;金沙江干热河谷4种生态恢复树种生理生态特征的干湿季对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3 余昱;金沙江、澜沧江干暖河谷灌草丛群落特征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4 周会敏;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木矿质元素与抗旱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5 李静;大渡河干旱河谷优良早实核桃引种适应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6 余娇娥;基于功能性状干热河谷桉树种植对生境水分平衡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9年 7 王雷;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几种优势灌木的叶水势与抗旱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8 徐峥静茹;干旱复水对岷江柏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鑫;宫渊波;郑江坤;张兴华;姜广争;岳艳杰;左琴;刘牧;岷江上游山地牧道与锥花小檗种群特征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1期 2 闫帮国;何光熊;李纪潮;钱坤建;奎建蕊;潘志贤;史亮涛;纪中华;生态系统恢复后干热河谷植物叶片N、P、K含量及物种优势度的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4期 3 段爱国;张建国;何彩云;刘娟娟;曾艳飞;崔永忠;李昆;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气体交换特性的坡位效应[J];生态学报;2013年12期 4 李彬;唐国勇;李昆;高成杰;刘方炎;王小菲;元谋干热河谷20年生人工恢复植被生物量分配与空间结构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6期 5 许积层;唐斌;卢涛;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影像的汶川地震灾区河岸带植被覆盖动态监测——以岷江河谷映秀-汶川段为例[J];生态学报;2013年16期 6 田园;王静;胡燕;我国干热河谷地区土壤侵蚀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2013年06期 7 郑益兴;吴疆翀;彭兴民;张燕平;元谋干热河谷实生印楝人工林产量和品质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3年08期 8 闫帮国;纪中华;何光熊;史亮涛;潘志贤;李纪潮;岳学文;王春雪;彭辉;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在地表凋落物周转中的作用[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9 徐琨;李芳兰;苟水燕;包维楷;岷江干旱河谷25种植物一年生植株根系功能性状及相互关系[J];生态学报;2012年01期 10 秦纪洪;赵利坤;孙辉;李沙;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旱地土壤斥水性特征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会儒;陈国鹏;王飞;曹秀文;郭星;干旱河谷植物生态适应与植被恢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 杜玉婕;潘刚;西藏干旱河谷生态恢复初步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10年04期 3 金沙江;川西深处的雅砻江河谷与措卡湖[J];照相机;2023年11期 4 王蕾;家宅中的“奥”及其空间特征研究——以河谷家的住宅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4年02期 5 潘铭聪;河谷乡村:“衣冠南迁”后栖居与变迁中的山水家园[J];公共艺术;2023年02期 6 黄磊;刘中宪;张雪;李程程;含流体层的河谷场地对地震波散射的间接边界元法模拟[J];地震学报;2020年06期 7 赵瑞斌;徐亚敏;刘中宪;刘萌;沉积河谷-衬砌隧道体系对平面P波的散射[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年06期 8 李万才;邓辉;苏航;丁中辉;陆泌锋;郝浩;李安润;河谷下切对岸坡卸荷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人民珠江;2020年02期 9 张文韬;陈梦琪;陕北河谷型城市门户空间设计研究——以延安市万花出入口为例[J];城市建筑;2020年11期 10 范建容;杨超;包维楷;刘佳丽;李炫;西南地区干旱河谷分布范围及分区统计分析[J];山地学报;202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平;阔克苏河谷的清晨[A];大江文艺(2018第2期 总第173期)[C];2018年 2 王春凤;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服务学生理念的研究与借鉴[A];传承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C];2014年 3 邵兵;《赢家》、《红河谷》创作小结[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4 林春明;下切河谷的形成演化及其地质意义[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李荣强;河谷伴生断裂的形成机理探讨[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6 张春华;孙永玉;刘方炎;崔永忠;李昆;金沙江干热河谷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气候特征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7 马玉凤;严平;哈斯;李双权;吴永胜;张萍;内蒙古叭尔洞沟中游河谷小区的风水交互侵蚀动力过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才锐;李铭;王涛;戴光远;山地河谷型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策略研究——以西宁市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C];2018年 9 胡再强;李宏儒;苏永江;窄陡河谷面板堆石坝数值模拟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8年 10 徐超平;张娜;李浩;张赓;新时期河谷型城市近郊县区转型模式探讨[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03年 2 张振华;深切河谷岸坡开挖过程动态预警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3 杨超;干旱河谷范围定量识别及干燥指数时空演变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22年 4 李保华;冰后期长江下切河谷体系与河口湾演变[D];同济大学;2005年 5 黄蓉;削山造地对河谷型城市大气环境的数值仿真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周国良;河谷地形对多支撑大跨桥梁地震反应影响[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7 欧阳琳;喜马拉雅中部河谷的降水特征与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21年 8 江汇;颗粒料压缩破碎仿真-应用与高坝蓄水河谷-库坝变形研究[D];清华大学;2019年 9 杨济达;德钦县干旱河谷生境要素对葡萄地带性种植的影响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9年 10 宋贞霞;考虑河谷场地效应的拱坝—地基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水全;深切河谷高应力卸荷区应力特征及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21年 2 成亮;西北地区河谷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婷;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河谷型城镇山地利用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娟;陕南河谷型城镇住区空间形态地域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王正才;孟屯河谷题材系列创作的思考[D];四川美术学院;2020年 6 金辉;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基本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7 唐梦瑶;歌剧《红河谷》中丹珠的音乐形象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年 8 盛志强;窄河谷城镇的地震动参数小区划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3年 9 李丹;论孟卫东歌剧《红河谷》中“丹珠”的人物形象塑造[D];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 10 杨永刚;山西河谷型城镇大气污染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帕提曼;河谷花期预报上线[N];伊犁日报(汉);2021年 2 伍海峰 陈耿 本报记者 杨明月;温暖阳光洒遍察隅河谷[N];中国国防报;2021年 3 记者 王丽薇;太行红河谷旅游策划综合规划汇报会召开[N];邯郸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前三季度安宁河谷县市领跑凉山经济[N];凉山日报(汉);2018年 5 周琳 本报记者 徐中成;十多年坚守 为了绿满干旱河谷[N];四川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于量;一条“红河谷”,一张上海援藏名片[N];解放日报;2019年 7 佛山日报记者 周文琪;河谷智能 低调的高精尖装备制造商[N];佛山日报;2019年 8 闫川平 池文史 本报记者 谭健;希望,在金色河谷绽放[N];中国国防报;2019年 9 吕俊河 王富强;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联席会议召开[N];邯郸日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陈治红;以好项目引好企业 安宁河谷六县(市)西洽会之行收获满满[N];凉山日报(汉);2019年
相关知识
蔷薇属植物在干旱河谷生态恢复中的应用.docx
横断山区干热河谷气候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植物的生态适应与生态位.pptx
植物的生态适应与生态位占据
植物的适应与生态
植物的生态适应和进化策略
煤矿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技术
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策略.pptx
植被恢复技术
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pptx
网址: 干旱河谷植物生态适应与植被恢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