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好家园读者俱乐部 Jane
编辑|叶子
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英国人举国热爱花园。有一本畅销书叫《园艺:英国人的隐秘爱情》(The Garden: An English Love Affair),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爱让花园和艺术、财富、精神一样,是可以融入姓氏、基因,代代相传的。
在英格兰东南部东萨塞克斯郡一个叫做 Northiam的小镇里,有一处举世闻名的花园。这个名为大迪克斯特(The Great Dixter)的庄园凝聚了两代人对花园的热爱,见证了英国最伟大的园丁的一生,并在今天成为公众的传世遗产。
(大迪克斯特庄园)
父辈
1910年,英国彩印行业的先驱纳撒尼尔·劳埃德(Nathaniel Lloyd)积累了财富之后,买下了一栋建造于15世纪的木质英式老宅,原名叫迪克斯特(Dixter),据说是第一至第三代温莎勋爵的府宅。这位业主买下之后,居然脑洞大开,从相邻的肯特郡 “跨省”搬运来了一座建于16世纪早期的老房,又在两个建筑之间加以新建,使之连为一体。这个工程1912年才完成,迪克斯特也正式升级为大迪克斯特(The Great Dixter),留下了劳埃德家族的印记。
纳撒尼尔·劳埃德请到一位神助攻——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埃德温·勒琴斯(Edwin Lutyens),此人被誉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建筑师,除了指挥三合一的建筑工程,他最重要的是为这座房子设计了花园的结构。
设计师并没有对花园的具体分工做太多安排,因为这个热爱园艺的家族日后将会在上面自由挥洒。但是他一百年前设计的树篱一直到现在都以原样保存,成为花园的核心架构。这些深绿色的树篱围绕着老房子,分割出不同区域,区域内各自保持着隐秘感,但它们的分布又像是向导,引导访客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并且顺利回到主屋。
男主人喜欢规整的建筑美学。所以他热爱矮墙般的树篱和修剪整齐的灌木。修剪可以看做园艺里的建筑,还保持了生命的柔软,造型包含着设计者的趣味。孔雀园里至今仍停着的18只“孔雀”,就是按照他的偏好修剪而成的。
不过,埃德温·勒琴斯的设计也没有被完全采纳。他原本为劳埃德家族设计的平整草坪,被改造成了野草地,看似杂乱无章疏于管理,其实是故意放任野蛮生长。这片草地是女主人黛西(Daisy Lloyd)留下的最伟大的遗产,她向往郊野和自然,把自己在各地采集到的野花,不断增加到这片草地中。今天,这样的“郊野草地”在英国别的地方已经很难找到。
黛西是英国“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的后代。两人结婚时,黛西就主动提出要求,要和丈夫每年各自拥有一个月自由的独居时间,这可是在1905年,可以算是相当前卫了。在这个月里,丈夫会去打高尔夫,而黛西则去欧洲游历访友,也源源不断地带回欧洲大陆的园艺新知。
她也是家里最忙碌的管事人。一战期间,这座房子被征作战时医院。中世纪风格的客厅里摆满了病床,挤满了伤员和医护人员。性格强势的黛西多少对于自己的家被别人接手管理十分不满。一次她在看到门廊前横七竖八摆满了雨伞,一气之下全扔进了病房,引得医院管理人员写信抗议。
对家庭角色的责任感从小根深蒂固,她曾写道,“当我12或13岁时,就曾经暗暗立下志向,要成为最好的母亲,培养出最漂亮的子女”。
这对夫妇养育了6个漂亮的孩子。房子在改造设计之初就在二楼育儿室弄了一个可以让婴儿爬近的小窗台,这样孩子们还没走路,就已经居高临下地欣赏花园了。不过,只有最小的儿子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继承了父母对花园的热爱,在他的手上,家庭私产成了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为庄园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克里斯托弗·劳埃德,被誉为英国最伟大的园丁)
继承
克里斯托弗刚长大一些,就跟着母亲在花园里帮忙打杂,学习植物的语言。9岁开始他上了寄宿学校,母子之间就频繁以信件往来。同时,母亲会将花园里最美的花打包,给儿子送去。
庄园里的档案室保存着很多家庭资料,其中就有一大叠母子的书信。BBC制作的《英国花园-时光流转》纪录片里展示了其中几封。其中一封克里斯托弗用稚嫩的笔迹写道:“亲爱的妈妈,我是第一个看到杜鹃花长出来的,我还是第一个见到紫露草的人,我的百合有12英寸高了。还有,我是第一个见到荷兰鸢尾花的人。”
随着克里斯托弗笔迹的日渐成熟,母亲在交流中更乐意把儿子作为一个同龄的园艺师。1929年3月,黛西写道,“我在乡下看到了成片的雪莲花,我极其渴望采下它们。现在你知道,一个人是如何产生对鲜花的贪欲了吧?”儿子的回复也好像是一个成年人,他甚至会“指导”妈妈如何对待自己种的花。用文字表达园艺的热情,为克里斯托弗日后成为作家打下了基础。
后来,克里斯托弗进入了剑桥大学学习现代语言学,期间他又经历了二战服役,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家。那时他二十出头,被自己的同性恋取向困扰,只想一头钻入自家的花园,把园艺作为自余生的事业。对于这样出生于中等偏上阶层的年轻人,园丁可不是什么正经职业。克里斯托弗在离家很近的韦伊学院(Wye College)学习园艺学,毕业后又留校任教了5年,作为一个理论与实践兼具的专业园丁,他在33岁摆出一副接班的架势归来,想要接手自己的家——大迪克斯特花园。
这个家庭打响了“权力争夺战”。一贯强势的母亲倍感压力,儿子也继承了这种坚持和执拗,母子之间经常就花园管理问题发生争执。
克里斯托弗的第一个战场,是贯穿庄园的一条长长的花境。这条步道是花园区和草坪区的分界,两边原来的植物分布是母亲黛西的得意之作。而他要做的改造,是有意将一些高的植物移到路边(而传统做法是从近到远、由矮到高,好让观者一览无余),让后面的花若影若现,形状与颜色相近的花又有意在同一视野中呼应出现,牵引着观者的目光,移步易景。
这种全新的花境组合方式看起来像在“造反”,但也正是它让克里斯托弗和大迪克斯特的花园声名远扬。渐渐地,黛西服软了,听由儿子主导花园的改造,两人成了亲密的事业伙伴。于是改造来得更加大刀阔斧,父亲引以为傲的一片修剪得齐齐整整的草坪变身成肆意生长的郊野式草地,父亲独特设计的矩形水池则不再蓄水,挤满了各色花丛。
克里斯托弗终于走出了上一代的“阴影”,以自己的意愿和品味给花园以新的生命。他无拘无束的花园实验慢慢给自己积累了名气。著名的园艺杂志开始找他约稿,他的专栏闻名全国,一写就是42年。“写作成了我生活的另一半。”他在过往的一次采访中说。他的毒舌风格也在众多园艺作者中独具一格。“如果你受不了某种植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如果它属于你,扔掉;如果属于别人,眼不见心不烦;要是它属于你讨厌的人,别害羞,尽情地排斥它吧!”
传世
1972年,黛西以91岁高龄与世长辞。这位前卫女性生前觉得人们过于看重金钱和死亡,因而死后连葬礼都不让办。而她的小儿子一样潇洒,在她去世后第二天,克里斯托弗就开车去苏格兰开植物讲座了。
也许真正成为花园的主人,让克里斯托弗重新开始探索自己的人生。他在家里办了很多聚会,邀请社会各界的朋友们来做客。家里的晚辈们难以置信,这位老先生自称年轻的时候“极其害羞”,因为他们看到这位长辈非常活泼外向,是派对的灵魂人物。有一次访客指着门口的植物说:“劳埃德先生,种植印度大麻是违法的!”“但是,它只是一株漂亮的观叶植物啊!”老头儿一脸无所谓。
到克里斯托弗70岁时,大迪克斯特庄园长久以来保持的风格让他自己都感到厌倦了。他决定拿已经有80年历史的玫瑰园开刀,砍掉了母亲挚爱的10个品种的玫瑰,将其改造成一个有东方情调的热带植物园。“他疯了!”人们窃窃私语,但他乐在其中,还在书里写道,“庞大而古老的根茎的劈裂声,让我想起了一只吞噬啃咬木板的鬣狗”。
在他的晚年,克里斯托弗被英国皇家授予国家级别的OBE荣誉勋章;皇家园艺学会也同时授予了他园艺界最高级别的维多利亚奖章,以表彰他对园艺事业做出的贡献。
2006年,84岁的克里斯托弗告别了这个世界。和母亲一样,他要求不办葬礼,只是邀请了一个小型亲友聚会。而关于这个花园,克里斯托弗不希望自己的家变成一个虚假的纪念堂或者是一座博物馆。为此,他在生前就成立了大迪克斯特慈善信托(the Great Dixter Charitable Trust),在他去世后接管庄园的运营。“我对于它的未来没有任何的担心与害怕。我知道它终究是会有些改变的,对此我了然于心,但是总有年轻一代会让它一直存在下去,以它的方式存在下去。”他在生前说。
《经济学人》杂志在其每期的“讣告”栏目中纪念了他,开篇即称他为“一位反传统的园丁”。“他最坚定的信念便是自由与有趣(freedom & fun)。”文中写道。
克里斯托弗的得意门生福格斯·加勒特(Fergus Garrett)继承了他对花园的理解与热爱,至今仍作为首席园丁继续打理这座花园,供全球花园爱好者前来膜拜。人们也可以在大迪克斯特官方网站上,跟着克里斯托弗撰写的文字,隔空欣赏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杰作。
“一天晚上,克里斯托弗和一位年轻的朋友要演奏勃拉姆斯的二重奏。房间里除了钢琴旁的一盏落地灯几乎没有灯光,我坐在房间另一头的炉火边,火星在黑暗中升起。”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克里斯托弗晚年的知音、园艺设计师与作家贝思·查特(Beth Chatto)的脑海里,这就是大迪克斯特庄园在她心中的意象——到处都是闪烁的火花。
部分图片来源于大迪克斯特官方网站,本文来源于《美好家园》2019年4月刊
相关知识
2017惠州惠东花果山传奇庄园樱花节
庄园志
《花园百科全书:威斯利花园》
花卉人像好去处 北京周边花圃庄园大搜罗
加拿大布查特花园
2020成都漫花庄园牡丹文化节活动时间
潇洒似江南 济南有名园
花神咖啡馆百年传奇:海明威在这里写作,萨特、波伏瓦来这里聚会
百年上海滩,驴屋city walk系列|探寻上海的前世今生
“中国鑫诚杯(黄山徽州庄园)”盆景创作大奖赛
网址: 大迪克斯特庄园:百年名园传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3013.html
上一篇: 学会刊物 |
下一篇: 《中国花卉园艺》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