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最后一批成熟的瓜果即将收获完毕,大棚里的土也已经翻好准备进行消毒,下一季,这里将会种上节瓜、苦瓜、番茄等蔬菜,很快便能登上中山各大超市的货架。
何镇忠站在自家的承包地上,对这一季试种的新品种都十分满意,在从事了30多年的蔬菜贸易事业之后,他又回到了田头,在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的帮助下,利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开展蔬菜种植,而儿子何志勇则接手了流通环节,负责民众农产发展有限公司的运营、管理和销售。
现在,他们的业务既有将来自备案基地的蔬菜出口到澳门,也有把自家蔬菜基地的产品卖到中山市内的厂企和超市。不过父子俩都谦虚地认为,这条“蔬菜产业链”还处于始创阶段,尤其在生产方面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和探索。
从单一贸易到种植加工
“我以前也没有种过菜,”何镇忠说,“真正种地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现在,他们承包了新建村160亩的土地,其中有100亩用于种植蔬菜、60亩鱼塘用于水产养殖,并建起了15亩的蔬菜大棚,按照季节和市场需求,种植豆角、苦瓜、节瓜、生姜、番茄等农作物。
虽然已经到了“季尾”,大棚里的蔬菜也都收割完毕了,但依然能在田里看到苦瓜、节瓜、南瓜等累累硕果。瓜棚底下,土地也丝毫没有浪费地被利用起来,种植的生姜十分茁壮,何镇忠说,等天气好一点,生姜就可以收成了。
节瓜是他们这次试种的一个新品种,因其瓤少、青肉、口感好,受到市场的追捧,而且亩产能达到6000斤,按照平均每斤1.5元的价钱计算,一造亩产值就近万元。“广州的种子公司知道我们在种这种节瓜,还专门来看过。”何镇忠说,看到市场效果反应那么好,他们下一季还会大量种植。
从单一运输贸易到“两条腿”走路,何氏父子在转向蔬菜产业化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现在基地的技术也主要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指导。“大棚种植产量稳定,上市时间更佳,而且病虫害少,瓜类最快60天就可以上市。”何镇忠说,“这个蔬菜基地一年生产500吨的各种蔬菜应该不成问题。”
目前,大棚正处于歇作期,将要对土壤进行消毒等处理,不久后就会再次种上节瓜、苦瓜、番茄等作物,而在何氏父子的蔬菜基地里,土地都会以间作的方式被有效地利用起来,例如说下一季的节瓜下面就会种上菜心,以满足市场的多种需求。
公司搬到车站内提高加工和流通环节效率
每一天,都会有10吨以上的蔬菜从何氏父子的民众农产发展有限公司运往澳门,供应给多家著名高级酒店和餐厅。何志勇告诉记者,这些蔬菜大都来自湖南益阳的出口备案基地,每天都需经过多道关卡才能送到客户手上,“有备案就可以追溯源头,保证蔬菜的品质,”他说,“国家对出口食品的要求非常严格。”
在出口之前,来自田间的新鲜蔬菜都会先被送到位于民众镇番中公路大骏汽车站大院内蔬菜加工场进行清洁、分类、包装等加工。从傍晚运送蔬菜的货车抵达车站开始,工人们每天几乎都要通宵工作,直到清晨货车将加工好的蔬菜运走。
何志勇说,以前这些工序都是在他们家附近完成的,一年多前,他在办公室旁建起了这个加工场,并修建了两座冷库,分别用来存放原料和成品。有了冷库,蔬菜就可以保鲜,现在的加工过程也比以前更加有序,而加工场设在车站大院内则方便了货车出入。
接手父亲的蔬菜贸易事业已经超过5年了,何志勇转变经营思路的其中一个体现,便是把公司搬到了车站内,使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效率大大提高,公司的蔬菜贸易量也从每天几吨增长到了每天十几吨,翻了好几倍。
现在澳门的销路已经相当稳定,“只要生产能跟得上就没问题。”何志勇说。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便渐渐把目光转向了生产领域。
用新思维种菜与同类产品错开上市时间
位于田基沙水闸附近的这个蔬菜基地,与周边菜地最大的不同便是这些蔬菜大棚,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科技站站长陈国军介绍,大棚运用了水肥一体化灌溉、灭虫灯等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还会定期来调查害虫种类和土壤状况,并给他们技术指导。
“我觉得现在搞农业已经不能再用传统方式了,”何志勇说,“我们现在使用新思维在种菜,希望通过这种大棚种植等模式,为蔬菜业找到一条新出路。”这条“新出路”就是正被大力推广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
经营蔬菜贸易的何志勇对市场十分了解,他认为传统种植业的人力成本过高,而且难以承担风险,随着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农药少的蔬菜销路才能更好。
“大棚种植可以避开雨水等不利因素,病虫害少就可以少用农药,还可以更好地控制蔬菜生长期和成熟期,与同类产品错开上市时间,更能卖个好价钱。”陈国军说。
“不过搭一亩大棚要好几万元,普通的农户都不太接受,”何志勇说,“但是我觉得这是一次性的前期投资,相比传统农业最少80元一天的人力投入,长期来看会低很多。”有了大棚、水肥一体化的灌溉设施,再加上机械化种植,何氏父子的蔬菜基地建成短短一年多已经略有利润,他们的蔬菜产业链也初见规模。
南方日报记者 孙嘉琳
实习生 谢梦元
(原标题:父子齐上阵:打造蔬菜全产业链)
相关知识
热心居民齐上阵 废旧轮胎变“花坛”
打造“云花”全产业链
开远市打造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
姚安县打造精品花卉全产业链
园艺师生齐上阵 数万鲜花喜迎新
大环境 大整治 大提升|植树栽花齐“上阵”,推动全乡城乡环境质量
花卉全产业链
云南省多方面发力 打造云花全产业链
姚安县聚力打造精品花卉全产业链
推动花卉全产业链发展
网址: 父子齐上阵:打造蔬菜全产业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3210.html
上一篇: 从农田到餐桌 河南筑牢食品安全防 |
下一篇: 愧疚之花——以紫罗兰为主题的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