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科技名家】朱凤美:我国植病界的奠基人

【科技名家】朱凤美:我国植病界的奠基人

  【11月29日科技名家推荐:朱凤美】

  1895年11月29日,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朱凤美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

【科技名家】朱凤美:我国植病界的奠基人

  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其父曾任教于清华学校,1911年在沪创办大同大学。朱凤美少年受父母薰陶,对诗词颇有志趣;但他特别爱好植物,常在课余或假日采集花草植物压制标本,有时还进行观察分析。1913年他考取南京江苏第一农业学校,1917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18年赴日本鹿儿岛高等农业学校学习。

  1921年毕业回国,先后担任江苏第一农业学校、安徽第二农业学校教员,后在河北大学农科专门部、武昌大学、北平农学院等学校任教授。1927年再次去日本,留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专攻植物病理学。1930年回国,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浙江省昆虫局技师。1933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进行麦类病害防治研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中央农业实验所内迁,1938年到贵阳,他兼任农林部贵州省推广繁殖站主任和贵州省农业改进所病虫害系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随中央农业实验所返南京,1947年任该所病虫害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病虫害系疏散到杭州,在杭州迎接解放,并即迁回南京继续留任。1950年原中央农业实验所改称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他一直在研究所工作。

  朱凤美一生从事植病防治研究,在开拓我国植物病理学研究事业和农作物防治实践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制的线虫汰除器,经大面积推广应用,控制了该病的流行。在1950年,农业部授予发明奖;他研究发现小麦拌种时,掺加油粕粉末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和秆黑穗病;从油粕中分离出抗生菌能防治作物病害,为农作物防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1950年农业部授予他爱国丰产奖状。60年代初期,他提出的“杜绝菌源为中心,秧田期防治为重点”的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方案,首次有效地解决了白叶枯病的防治问题,1978年他被授予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人民为了表彰他在植物保护研究及生产中的贡献,1956年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并先后被选为江苏省第二届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聘他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他备受植物病理学界的尊重和爱戴,曾先后被推选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北京农业大学编写的《普通植物病理学》的第一页上刊登着戴芳澜、俞大绂、邓叔群与朱凤美4人的照片,他被公认为我国植物病理学界的奠基人之一。

  朱凤美早期从事麦类病害防治研究,以由种子传染的黑穗病类、线虫病为研究对象,他深入生产实践,以田间调查、试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科研方法和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

  朱凤美的一生,治学不倦,经常日以继夜地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他在研制线虫汰除器时,曾连续工作7昼夜,直至完工。他以全部精力贯注于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病害防治学的研究之中。

他选择课题,不从个人兴趣和专长出发,更不从文献资料中寻找。他早年研究的重点是真菌分类,在浙江昆虫局时曾对菌核病类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到南京工作后,即根据生产需要安排研究课题,先后研究了麦类黑穗病、小麦线虫病、赤霉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影响粮食生产的严重病害,并领导和指导棉病、柑桔病害和植物病毒病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放在病害防治上,为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服务。

  朱凤美从不局限于传统植物病理学进行室内研究所通常采用的微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而是把生产现场调查、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结合起来应用于病害防治研究。如稻瘟病的研究,即在通过田间调查取得病害发生为害规律的大量数据之后,再研究运用劳模陈永康的高产栽培经验,用以控制稻瘟的方法,推动了应用栽培技术控制病害的进展。

  在人力安排上,他不仅在本单位组成一支坚强的科研队伍,并且重视组织其它单位人力开展协作研究,共同攻坚。如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病毒病等的防治都是这样进行的。他还重视与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单位之间的联系。为了开展病毒病的研究,他聘请魏景超教授来华东农科所病虫害系主持病毒病研究课题,使该所的病毒病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推动了对粮食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病毒病的防治研究事业。

  在病害防治策略和措施上,他克服以往不少学者单纯着眼于消灭病原的片面观点,重视品种、栽培条件和环境因子对于病害发生发展的作用。因此,他不仅重视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而且重视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诸如他试验出多种种子处理方法,创制了线虫汰除器,强调肥水管理和应用抗性品种在稻瘟、白叶枯病防治中的作用,以及研究饼肥防治土传病害等。这是早期综合防治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他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调查研究,重视生产的表现。

  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严谨周密,对青年同志要求十分严格。每当新的试验开始,他必亲自参加,共同探讨,然后判定试验方案,共同进行工作。当取得结果以后,必经严格考核,才给予肯定。他注重从实践中提高中、青年的研究能力,树立科学态度。当研究工作遇到问题时,则毫不放松,严加分析,寻找原因,设法解决。例如石灰水浸种遇到阴雨天气,麦种发芽出现问题。他总是十分冷静,又很虚心地再一次进行实验,最后得出以拌草木灰的简易方法,吸收水分予以控制。还继续试验,明确气温与浸种天数之间的关系,使操作规程日臻完善。

  朱凤美重视在研究工作中培养干部,同时还重视业余培养和脱产培养。他经常不厌其烦地亲自编写、打印教材,帮助同志查阅文献资料,熟悉试验技术。

  50年代他先后派出有关同志到大学、科研单位学习植物病毒、线虫、微生物实验技术,以提高干部的学术和业务水平。他兼任华东农林水利部农林干部学校植保训练班主任、植物检疫训练班主任时,亲自主讲植物病理学基础课,经常备课到深夜。一次由于通宵未眠,体力不支,以致跌倒,但他仍挣扎起来,坚持讲完全课程。这种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深受同学敬佩。

  朱凤美一生为祖国的植保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曾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接见。“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和其他科学家一样,受到了冲击,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努力工作。在他逝世前的最后30分钟,桌上还展开尚未读完的一页书,钢笔尖上尚留着书写未尽的墨水滴。他作为我国植病界的奠基人之一,以及他在病害防治和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远镌刻在我国植保业绩的丰碑上。

  人物百科

  朱凤美,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他在麦类黑穗病、线虫病、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防治方法的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成果。他在研究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过程中,发现了生物拮抗作用,为生物防治开拓了新的领域;他首先将菌类分类与病害诊断研究结合起来,为病害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奠基人之一,是植病研究工作者的楷模。

  (科普中国出品,11月29日编辑报道)

[责任编辑:单清伟]

相关知识

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
我国应重视进出口花卉病毒病的检疫
长春花黄化植株植原体株系的复合侵染
我国花卉病毒病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南方日报】省人大代表、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副所长杨凤玺:“科技兴花”让绿美走进千家万户
国际公认的植物营养科学的奠基人是()。
我国常见药用植物病毒病的危害与防控
花生果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河南烟区烟草病毒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陈焕镛先生

网址: 【科技名家】朱凤美:我国植病界的奠基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396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理学:绿色守护
下一篇: 分子植物病理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