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枚花朵胸针卖68元,郑州一老阿姨将爱好变现:摆摊是我的快乐源泉

一枚花朵胸针卖68元,郑州一老阿姨将爱好变现:摆摊是我的快乐源泉

河南商报记者 张逸菲/文图

自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及至郑州两会召开以来,打造夜经济消费场景,成为民间与官方的共识。

夜经济,是邻家小店的转转火锅,是一张方桌的把酒言欢,是街巷市井的声声叫卖,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生活回归的一份希望,是一座城市经济复苏的前奏。

烟火人间,饮食男女。当夏夜降临,夜间经济果真就逐渐带动了城市商贸业、餐饮文娱业的逐步回暖。

图片

揭秘郑州夜市生意人:辞职的夫妻、兼职的外卖员、国企的员工……

傍晚六七点,待太阳西斜,伴随着街边巷角叫卖的声音越来越响,郑州的夜经济随之拉来序幕。

他们多是骑着表面斑驳、看不出多少年岁的三轮车,车上拼着几块木板,这些木板一会儿就是货架。等夜市个体户们陆陆续续、把比人都高的货品依次卸下,扯块毛巾擦擦汗,还没来得及喝口水,逛夜市的人流渐次上来,该开张了。

图片

【健康路夜市的第一批商户:他和妻子当年双双辞职卖鞋】

两米左右长、一米多宽的儿童鞋货架,至少得由两个人一起看。

货架上的鞋得有近百双,汇集了当下最流行的鞋款。不时有大人带着孩子试鞋,老陈跟妻子各占据鞋摊两头,妻子所站的位置光线好,顾客一般在那儿试鞋。

天气热,晒烤了一天的地面还冒着热气,老陈躲懒,坐在一个结实的纸箱子上,不太忙的时候,还能看看手机。

不过,说是躲懒,老陈也没歇着,谈笑间,视线总能落在这一堆鞋上。

“黑色那双小号?有,在车上,308号,左边那排。”顾客看上一双鞋,妻子在货架上没找到,老陈看了一眼,就告诉妻子具体放在了什么位置。

老陈守着健康路的夜市,已经有快二十年了。二十年间,他看着属于夜郑州的灯一盏一盏亮了起来,有些感慨,“孩子妈怀着大儿子的时候,就在这卖鞋。”如今,儿子已近大学毕业,学的还是电子商务,从小跟着夜市一起长大,耳濡目染,儿子早早尝试开网店,做线上销售,在学校还屡获奖学金,让老陈很欣慰,“终于能不像我们,风里来、雨里去了。”

五月底,郑州夜晚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把老陈的货架淋了个透心凉,“全浇湿了。”老陈说,天气骤变,两个人根本忙活不过来,雨点儿又急又大,老陈和妻子顾不上自己,抓着遮雨布就往鞋摊上扑,盖了这边、却顾不上那边,幸好有在附近的妹妹和妹夫,接到信息,连忙跑来,四人一起,这才减少了损失。

进入六月,雨天频繁,“天气不好没什么生意不说,就怕再一场急雨,鞋子收都收不急。”

并不像别人嘴里流传的那些“造富”故事版本,繁华夜经济的背后,也有常人想象不了的苦。老陈说,当初和妻子双双从单位辞职,作为第一批健康路夜市的商户,这里是老陈家维持生计的全部。一路走来,的确比上班自由,收入也多些,但多年的打拼,也只是维持日常生活,“我们也只在郑州买了一套房,还在还着房贷。”

图片

【一年里只在过年期间休息十天】

章女士与丈夫经营一个箱包摊位,为了让光线好,她也学着邻居,在摊位旁支了一个巨大的白炽灯。灯光温度高,亮的耀眼,与白天不遑多让,晚上的凉风也“藏”了起来,把她热得满头满脸都是汗。

“如果没有疫情,一年里,我们只在过年期间休息十天。”章女士说,自己和丈夫是下岗职工,老家在河南省信阳市,漂到郑州打拼,两口扎下了根,满是干劲和不服输。

上世纪90年代末,两人在东三街摆摊,健康路夜市成立后,激活了郑州市的夜经济,也像是给在外漂泊的鸟儿筑了巢,他们作为第一批商户,正式驻扎在这里。

每到冬天,与其他商户一样,他们就成为了这条路的守望者,做彼此的观众,“大风像刀片,一阵一阵刮着你的脸,有时还下雪,商户们都裹紧了衣服,都做着梦,想着今晚说不定能开次张。”

维持生计、过普通的生活还可以,章女士说,别看健康路人流量大,各个摊位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多都是来问的,真正买的人倒也不多。”

最近,章女士和邻居们都特别生气,网间盛传健康路夜市里有人暴富,开上了豪车月入几万,“我来这里一二十年,从未听说过有人一夜暴富。”

“每晚的营业时间就三个小时,隔一天出一次摊,半个月的工作时间,一月赚五万以上,用脑子想想,可能吗?”

现在的一切,都是依靠自己双手打拼出来的,章女士说,世间没有不劳而获,夜经济也与其他经济类型一样,都是靠着大家伙二十年如一日积攒下来的,章女士对网上打着健康路夜市名号,编故事骗流量的方式十分不屑。

图片

【白天外卖员,晚上是摊主,90后“子承父业”】

刚把摊位支好,妻子照看年幼还有点闹人的女儿,小刘把待卖的床品一件件往摊位上搬。

不时有年轻人过来,问小刘摆摊的租金和摊位情况,“最近夜经济大热,每天都有好多想摆地摊的年轻人过来问。”小刘摆摆手,“就是跟风凑个热闹,他们也不会知道其中的艰辛。”

三十岁左右的年纪,皮肤黝黑,背已经有点佝偻,小刘已经是个“老社会人”了。白天,他是一名外卖送餐员,每天上午十点开始送餐,下午五六点结束。收拾一下,匆忙扒拉点饭吃,拉着货、开着车,就要往夜市赶了。

小刘带着小女儿,正是调皮爱闹的年纪,“家里还有一个孩子,今年八岁,我们在家装了监控,摆摊期间,有时间可以看看他。”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小刘的所有时间都给了两份工作。妻子白天需要照顾两个小孩,做做家务,重活累活都由小刘承担。

麻利地从箱袋里搬出货品、快速地摆放着,一堆一堆地进行归类,人流逐渐多了起来,小刘怕好看的货品摆不及,被顾客错过。不过,二十分钟的时间里,询价的多,货品却一件也没卖出去。

“他卖这床品,一晚上能卖三五件,就高兴得不得了咯。”旁边首饰摊位的商户调侃道。

小刘的夜市摊位,是从父母手下接来的,算是“子承父业”。父母当年卖的就是床品,聊到是否想拓展下其他商品,小刘没精力、也没多余的勇气。

“就是挣个辛苦钱,想干其他的,得有那个精力。”年纪不大,或许是经历很多,小刘话语间总会带着点无奈和酸涩,“撑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想小孩,还有这个家。”

图片

【国企临退休职工摆摊卖手工艺品,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来摊位卖货】

高新区的夜市上,广场上一直播放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街角有人驻唱,周围环境热闹嘈杂,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李阿姨的钩针手工艺品摊。

“都是自己纯手工做的。”李阿姨五十多岁,是一名即将正式退休的国企员工,她与旁边热情介绍商品的商户不同,显得有点“佛系”。

但没人小看她的东西。小小一枚精致的花朵胸针,她能卖到68元,来询价的人没有断过,好多小女孩被色彩斑斓、惟妙惟肖的小玩偶吸引,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爱不释手。

“这是我的爱好,我玩钩针已经十几年了。”李阿姨说,自己一天不摸钩针就手痒,2017年,她加入了创意市集,偶尔会将自己的作品拿去售卖。

图片

今年6月初,她开始在高新区夜市摆摊,哪怕家住南三环,每天打车来回,李阿姨十分满足,“每天我都期待着,晚上就要去我摊儿上了,这是我的快乐源泉!”

平日里不缺钱,丈夫和女儿也都支持自己的爱好,李阿姨被理解和幸福包围,总是笑眯眯的,不为生计发愁,李阿姨只“新鲜”了几天,6月7日,她就没在夜市“工作”了。

她说,自己平常特别“宅”,丈夫担心她没有正常社交,在家憋坏了。如今,郑州市大力发展夜经济,李阿姨“档期”满得很,6月下旬,她还会参加为期三天的汉服集市,再接着来夜市。

李阿姨说,虽然做钩针手工,眼睛不太好,颈椎也有点难受,但看大家伙都喜欢她的手工,有人还专门请她做私人定制。

爱好能变现,她很开心。

(河南商报编辑 吴冰 吉倩倩)

相关知识

一枚花朵胸针卖68元,郑州一老阿姨将爱好变现:摆摊是我的快乐源泉
新手小白摆摊卖花之资材篇。新手小白摆摊卖花之资材篇 前言:
贵阳街头 寻找怀旧好物
桑洲油菜花引八方游客 村民摆摊卖麦饼每天销售额达两千
女子因爱花成了园艺师 你的工作是你爱好的吗?
挑战花店日入3000的第十三天。#我的花店日常 #零基础花艺培训 #鲜花实体店 #客订花束 #新手包花教程
神豪:开局女上司是我租客
退休大爷放弃麻将爱好,靠4个养花技巧成功谈起了黄昏恋
快乐新年作文
花朵新婚快乐图片

网址: 一枚花朵胸针卖68元,郑州一老阿姨将爱好变现:摆摊是我的快乐源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56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洛克王国蹦蹦种子
下一篇: 栀子花有3个“爱好”,满足它,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