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精神,不因时代变迁而失色,不因岁月流逝而黯淡。近日,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以驻地红色基因为基本素材,严密组织“追寻初心·驻地、红色故事大家讲”活动,来自机关和基层单位的16名选手声情并茂地重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情景。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出荣获此次活动干部组第一名、该支队执勤六大队垫江中队政治指导员张掖之带来的精彩故事——《牡丹故里牡丹红》,希望我们读者能够从历史中探寻初心使命,接续革命军人的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向革命先辈致敬。
《牡丹故里牡丹红》
执勤六大队垫江中队政治指导员 张掖之
红色革命精神,不因时代变迁而失色,不因岁月流逝而黯淡。近日,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以驻地红色基因为基本素材,严密组织“追寻初心·驻地、红色故事大家讲”活动,来自机关和基层单位的16名选手声情并茂地重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情景。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出荣获此次活动干部组第一名、该支队执勤六大队垫江中队政治指导员张掖之带来的精彩故事——《牡丹故里牡丹红》,希望我们读者能够从历史中探寻初心使命,接续革命军人的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向革命先辈致敬。
《牡丹故里牡丹红》
执勤六大队垫江中队政治指导员 张掖之
在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白杨村的一间破旧的木屋里,住着这样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他个子不高、须发皆白、齿落耳背、背弯如虾,走起路来已经不是那么利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周边村民们眼中他只是一个不通人情、认死理的倔老头,衣着看上去和村里面其他的老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老人有一个爱好——喜欢牡丹花,每年在牡丹盛开的季节,他都会到离家不远的牡丹园走一走、看一看,并时常驻足凝视。然而,不管是白杨村的村民还是在牡丹园里从他身边走过的游客,几乎没有人会将眼前这位雪鬓霜鬟、步履蹒跚的老人与“雄赳赳,气昂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联系在一起,他们更不会知道这位老人曾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与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并肩作战。
他的名字叫包安廷。此刻,老人静静地凝视着盛开的牡丹花,他略带湿润而又坚毅的眼神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那血雨腥风、九死一生的战争。
1951年7月,年仅19岁的包安廷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自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个子虽然瘦小力气却不差。“营长让我扛机枪。高兴,走路都带风。”在东北军区某团机炮连,包安廷成了一名机枪手,“苏式重机枪,46公斤。威力巨大,打光一箱子弹用时还不到3分钟。”记忆里的战火让老人浑浊的眼珠里似乎燃起了一团烈焰,腰虽然无法挺直,目光却炯炯如炬。
1953年6月,在一次高地防御战中,包安廷手里的重机枪正喷吐着火舌,阻挡着蜂拥上前的敌人。敌机从头顶呼啸而过,炸弹倾泻而下。一颗炮弹就在距包安廷不到3米的地方爆炸。“轰”的一声,被冲击波震飞的包安廷瞬间不省人事。
趁着敌机投弹间歇,同乡战友黄建国把他从土坑里刨了出来。“后来听老黄说,当时我脸上血肉模糊,眼睛、耳朵、鼻子里全是沙子。”命虽然捡了回来,但从此包安廷的腰却再也直不起来了。
上甘岭,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因为67年前的那场惨烈战役,被世人铭记。包安廷,正是上甘岭战役的亲历者,同时他也亲眼见证了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全过程。
“黄继光所在的15军打主力,我们64军打支援,我是机枪手负责掩护。”当时,敌人的地堡阻断了前进的道路,一波又一波的爆破队员接连牺牲,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身为通讯员的黄继光连续三次主动请缨担负爆破任务。他与两名战士组成新的爆破组,在距离地堡十多米的地方,三人先后倒下。正在所有人都以为爆破任务又一次以失败告终之时,突然,浑身是血的黄继光站了起来,左手拿着用手雷捆绑的炸药包冲向地堡,他先把手雷扔进地堡,接着,他纵身一跃死死地趴在地堡的机枪眼上。
子弹不停地从他的后背打了出来,整块胸膛都被打烂了,鲜血直往外喷……“老人闭上双眼,泪水止不住地滑落到嘴角。他哽咽着说“战场上的英雄,只有两种:要么凯旋,要么战死。我不算英雄。真正的英雄,永远地留在了上甘岭。
包安廷老人喜欢牡丹,尤其是家乡的红牡丹,因为国旗和党旗的颜色都是红色。
1956年5月,包安廷复员后,选择回到群山环绕的家乡白杨村,并从1960年开始担任村里的护林员,这一干就是49年。护林员更多是义务性的,直到2009年包老干不动的时,一年也只有380元。即便收入微薄,包安廷工作却十分认真,白天都要巡逻,卢家包家寨、三坪两道梁,哪里栽着松树沙树,哪里的李子、橘子熟了,他都知道。
“小时候一提包安廷,我们小孩都害怕。”白杨村村支书李润平记得,当时偷偷上山砍树的人多,包安廷天天带把砍刀转来转去,吓唬那些乱砍滥伐的人。“我是护林员,碰到乱砍树的就要管。只要有我在,谁也不能破坏公家的财物!”
光阴如梭,须臾之间,当年包安廷细心呵护的草木已长成苍天大树;泥墙灰瓦、鸡鸭成群,牡丹园里繁花似锦。“现在,每月我有抚恤金1960元、老党员补贴140元、社保115元……党的政策好,吃穿不愁。”老人膝下两儿两女,老伴离世多年,除了长子包善平外,其他都已成家立业,需要他操心的事已不多。
但包老也有遗憾的事情,1961年,因为家中太过困难,母亲将他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以10元钱的价格卖掉了。“铜制的,二两多重。当时,靠着这10元钱换了一大筐萝卜秧,解决了一大家人好一段时间的吃饭问题。”
如今,包安廷黑色的塑料袋里,除了有两张三等功立功证书和喜报外,还有“八一”帽徽和“和平万岁”纪念章。虽然劳苦功高,但老人家从来没有以此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老人不仅复员时没给组织和政府说,就连去年县里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时,他也只字未提。
如果不是一名网友偶遇包安廷的长子包善平,并听包善平无意中提及父亲有一个装着立功证书、喜报等物品的黑色塑料袋,老人的这些秘密或将永远地归隐于山林,当然还有那一园鲜红的牡丹。
有感于红色故事《牡丹故里牡丹红》
垫江中队战士:兰宗原
在革命老区重庆这片红色土地上,传承着一辈辈革命先辈们的红色基因与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不朽功勋。
他们不论贫苦,富裕,都有着一颗爱党爱国、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红心,在充满斗争的疾苦大地上闪闪发光;他们的故事像黑暗中的一束烛光,照亮了在黑暗中的迷茫的贫苦大众,他们终将被世人所铭记。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他个子不高,须发皆白,齿落耳背,走起路来尚不是那么利索,可是谁能想到这位老人曾和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并肩作战。在政治指导员张掖之充满激情的演讲中我仿佛被带到了当年老人浴血奋战的战场上。
从故事中我了解到,包安廷老人19岁便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自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个子虽小力气却是不差是机炮连里的一名机枪手。在一次高地防御战中,包安廷手里的机枪正喷吐着火舌,阻挡着蜂拥而上的敌人。
敌机从头顶呼啸而过炸弹倾泻而下,一颗炮弹在距老人3米的地方爆炸,老人的命虽然捡回来了,但腰却再也立不起来。在上甘岭战役中老人亲眼见证了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全过程。
老人闭上了双眼泪水止不住的滑落到嘴角,他哽咽着:“战场上的英雄,只有两种,要么凯旋,要么战死。我不算英雄。真正的英雄,永远的留在了上甘岭”。包安廷老人喜欢牡丹,尤其是家乡的红牡丹,他的心是红色的就像国旗和党旗一样鲜红。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武警战士,我们更应当保持一颗爱党爱国的红心,让鲜红的国旗飘扬在我们的头顶,让红色基因深埋在我们的心中。
文/图:陈山、郭传伍整理
WANGQITUIJIAN
往期推荐
6.
转载请发送信息至本公众号,并注明出处
主 编:陈万金
责任编辑:向华瑞
编 辑:曹 洋
联系电话:023—67923246
投稿邮箱:3027140761@qq.com
我们有故事,您有关注吗?
记得长按“二维码”,留下您的手印。
重庆武警
微信号 : cqwjnews
武警重庆市总队发布
原标题:《红色故事会——《牡丹故里牡丹红》》
相关知识
【牡丹鉴赏】大红色系牡丹,没有人不爱!花王:百花之王,红色牡
九大色系的牡丹花瓣画法技巧,适用于初学者!
牡丹花头的详细画法
写意牡丹的九大色系调色技巧
牡丹一开冠群芳 在武汉植物园一口气看170种牡丹
牡仙牡丹商学院:牡丹花叶子的特点和医疗功效
牡丹这样调色,才画得出国色天香
探索国画牡丹的魅力:从基本技法到名家艺术
谷雨三朝看牡丹——国画-摄影花卉艺术作品
2021年《故事会》合订本. 128期
网址: 红色故事会——《牡丹故里牡丹红》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5721.html
上一篇: 放羊娃与牡丹花 |
下一篇: 武则天与牡丹花~一个由爱生恨的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