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菊花什么时候种植最好

菊花什么时候种植最好

一、菊花种植时间的选择



菊花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卉,其种植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春季的 3 月底至 4 月初,气温逐渐回暖,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此时种植菊花,种子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快速发芽,幼苗也能在温和的气候中茁壮成长。据统计,在这个时间段种植的菊花,发芽率可高达 80% 左右。

秋季的 9 月中旬至 11 月初也是种植菊花的好时机。此时气温逐渐降低,阳光变得柔和,为菊花的生长提供了凉爽的气候条件。一般来说,秋季种植的菊花在冬季会进入休眠期,经过一个冬季的休眠和养分积累,到了次年春季便能迎来盛花期。例如,一些在秋季种植的菊花品种,如秋菊,经过冬季的沉淀后,在春天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成为花园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种植菊花,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菊花的品种特性进行灵活选择。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春季播种的时间可以适当提前至 2 月至 3 月之间;而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地区,则需要适当推迟春季播种的时间,以确保菊花能够顺利发芽和生长。同时,不同品种的菊花对播种时间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些早花品种可能需要提前播种以提前开花;而一些晚花品种则可以适当推迟播种时间以延长观赏期。

二、菊花种植的准备工作



(一)土壤准备

菊花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且排水性好的沙壤土中。据研究表明,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下,菊花根系能充分伸展,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从而生长得更加健壮,花朵也会更加艳丽。

在种植菊花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和改良。首先,进行深翻可以使土壤更加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一般来说,深翻的深度应在 20 至 30 厘米左右。然后,添加腐叶土、河沙和有机肥料。腐叶土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能为菊花提供充足的营养。河沙可以改善土壤的排水性,避免积水导致菊花根系腐烂。有机肥料如腐熟的牛粪、羊粪等,不仅能提供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例如,可以按照腐叶土、河沙和有机肥料 3:2:1 的比例进行混合,为菊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种子处理

菊花种子一般需要进行浸泡发芽处理。首先,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水温控制在 20℃左右为宜。浸泡时间约为 12 小时,在浸泡期间要每隔 3 小时搅拌一次种子,让其充分吸水,加快种子发芽。浸泡完成后,将种子捞出,放入湿润的沙土中。沙土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但不能过于潮湿,以免种子腐烂。将种子和沙土搅拌均匀后,放置在温暖的地方,等待种子发芽。一般情况下,种子在 15 至 20 天左右就会发芽。当种子发芽后,就可以进行移植了。移植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幼苗的根系。将幼苗移植到准备好的土壤中,浇透水,然后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幼苗适应新的环境。

三、菊花的种植方法



(一)播种

将经过处理已发芽的菊花种子均匀地撒在准备好的土壤上,播种深度控制在 0.5 至 1 厘米左右为宜。种子之间的距离保持在 15 至 20 厘米,行距控制在 25 至 30 厘米。播种完成后,轻轻覆盖一层细沙,细沙既能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又不会阻碍种子的呼吸和发芽。然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但要注意不能过于潮湿,以免种子腐烂。一般来说,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菊花种子通常需要 10 至 15 天才能发芽。

(二)移栽

当菊花幼苗长到 4 至 5 片真叶时,就可以进行移栽了。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此时光照较弱,温度相对较低,能减少幼苗的蒸腾作用,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在移栽前,先在种植区域挖好合适的坑,坑的大小要适中,以便幼苗的根系能够舒展。将幼苗小心地从原来的土壤中取出,尽量保持根系的完整。然后将幼苗放入坑中,扶正后填土,轻轻压实土壤,使幼苗与土壤紧密结合。移栽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让幼苗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例如,移栽后的菊花幼苗在精心照料下,一般一周左右就能开始恢复生长,长出新的叶片和根系。

四、菊花的日常管理

(一)浇水

菊花喜欢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喜欢过湿的环境。在浇水之前,应检查土壤的湿度,只有当表层土壤稍干时再进行浇水。春季一般每 2 - 3 天浇一次水,此时温湿条件比较适宜,浇水不能过多或过少。夏季气温较高,植株的水分蒸发较快,要及时为植株补水,避免植株被高温灼伤。此时可以每天对它进行 1 - 2 次浇灌,还可以给植株的叶片或周围喷水起到增湿的作用,每天可以进行 1 - 2 次浇灌。秋季是菊花的花期,要减少对植株的浇灌以免影响植株的开花。建议每 3 - 5 天对植株进行一次浇灌,使土壤保持在比较湿润的状态就可以。冬季低温时菊花就会进入冬眠期,此时菊花对水分的需求降到最低,要减少对植株的浇灌以免植株受涝、受冻害。要等到植株的培土干了以后才能浇水,一般是隔 7 - 10 天对植株进行一次浇灌。



(二)施肥

在菊花定植前一定要施入足够的底肥,如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人畜粪肥等,这样才能确保营养的持久性,满足菊花的整个生长周期的需要。在菊花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施肥。在枝芽生长时期,大概间隔 10 天或 15 天左右施一次蔓叶高氮型的大量元素水溶肥,配 3 - 5 公斤蔓叶微生物菌剂作为追肥,随水冲施,使用后菊花叶片油绿,茎秆粗壮,长势喜人。在花蕾期施浓肥水后应暂停施肥,可适当补充磷钾肥,如用蔓叶富里微碳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2 - 3 次,每次间隔 7 - 10 天,能够促进菊花开花,并能让花开更艳,花期更长。

(三)光照和温度

菊花喜光但不耐强光直射,生长期间应放置在阳光充足处。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每天让它接受 4 小时左右的光照是最为适宜的。夏季温度过高时,应适当采取遮阴措施,避免强光直射对菊花造成伤害。菊花要健康成长,外界温度应保持在 18 度到 23 度之间。温度高于 32 度,或者低于 10 度,都会影响菊花的生长。



(四)修剪和整理

在菊花生长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摘心、摘除病弱枝等处理。菊花在幼苗期的时候需要进行摘心修剪,一般在植株长到 10cm 左右的高度就可以进行了,将其顶端的枝叶和生长点剪除,使植株只留植株基部 4 - 5 片叶,等到侧枝生长出来后,再进行修剪,这样它才能更加低矮茂盛。同时,要及时摘除病弱枝,保持植株的健康。在花蕾期要进行疏蕾,观察到它的花蕾开始生长后,就需要将植株的侧蕾剪除,使每一个枝干上只有一个花蕾,这样可以避免多余养分的消耗,有利于它之后开花时更加艳丽美观。

五、菊花的病虫害防治

(一)常见病虫害及症状

1.叶枯病:在菊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叶片受害。初出现褐色小点,扩展后成圆形或椭圆形,或因受叶脉限制形成不规则形病斑。严重时叶片变黑枯死,病斑上密生针头状细小黑点。

2.枯萎病:受害植株叶片自下而上褪绿,渐呈黄色或褐色,失去光泽,最后整株叶片萎蔫枯死。病株茎基部表皮粗糙,有时有黑色条斑。根部呈黑褐色腐烂,根毛脱落。

3.白粉病:叶片表面会出现白色斑点,情况严重者,新长的嫩枝包括花蕾都会受到影响。温度不断升高且通风不畅潮湿的地方易发病。

4.锈病:常见的锈病有白锈病、黑锈病和褐锈病。患有白锈病的植株,叶片背面会长出灰白色的脓包;黑锈病、褐锈病将分别形成黑色、褐色的苞状突起。

5.褐斑病:叶片从下到上生出许多圆形的暗色斑点,若不加控制,植株终会枯萎而死。

6.叶斑病:患病叶片会枯萎下垂,倒挂在菊花的茎上。

7.蚜虫:以若蚜、成蚜危害菊花,群集危害幼茎嫩叶,影响茎叶正常生长发育。秋后还会危害花梗、花蕾、花蕊等。

8.红蜘蛛:吸食叶片汁液,造成叶片失绿、黄化,严重时叶片脱落。多在高温干燥季节,潜伏于叶片背面刺吸叶汁。

9.菊叶螨:主要寄生在叶背上,危害叶片和叶背,由下部叶片往上蔓延,使枝叶发黄。危害严重时,全株叶片变枯黄,花朵变小,花期缩短。

10.菊天牛:成虫在菊花茎梢咬一圈小孔并在圈下 1 - 2 厘米处茎髓部产卵,致使茎梢萎蔫、容易折断。卵孵化后幼虫在茎内向下取食。

11.大青叶蝉:成虫、若虫危害叶片,被害叶片呈现小白点,使其坏死或枯萎,还可传染毒病。

12.蛴螬:幼虫咬断幼苗的根茎,造成苗枯死。成虫取食叶片和花,白天潜伏于土中,黄昏时陆续出土咬食菊花茎叶。

13.菊小长管蚜:以若蚜、成蚜危害菊花,影响茎叶正常生长发育。秋后群集危害花梗、花蕾,严重影响花的生长发育及产品质量。

14.盲椿象:包括绿盲蝽、中黑盲蝽等种类,能飞善跑,危害菊花收成。

15.菊花潜叶蛾:成虫体长 2 毫米左右,全体为白色。幼虫潜入叶表皮下蛀食,叶片上有数条潜道,导致叶片枯萎,早期脱落。

(二)发病规律

1.叶枯病: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枯死的病列叶或已感染的菊株基部新芽上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器,通过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温度、降雨量和湿度影响发病,通常 4 月上旬开始发病,8 月后加重。药菊花品种间抗性有差异,根头老的植株、过多施用氮肥的植株发病重。

2.枯萎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侵入根部或茎基部伤口,在导管内发育,产生孢子堵塞导管,分泌毒素引起细胞死亡。气温 15℃以上时,随着温度升高,病害逐渐加重,6 - 8 月低洼积水或潮湿的田块发病重,线虫危害可加重发病。

3.白粉病:春季温度升高,通风不畅潮湿的环境易发病。

4.锈病:多发生在湿度大、通风状况不佳的环境。

5.褐斑病:高热高湿的酷暑易发病,冬天病原体活性下降。

6.叶斑病:既常见又难缠,冬天及时搬回植株让其在温暖室内越冬、避免浇水时液体飞溅等可减少发病。

7.蚜虫:菊蚜一年发生 20 多代,3 月初开始活动繁殖,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9 月中旬到 10 月下旬为繁殖盛期,从 11 月中旬起以无翅孤生雌蚜集中在留种株或菊茬上越冬。



8.红蜘蛛:多发生在高温干燥季节。

9.菊叶螨:由下部叶片往上蔓延,螨虫会上迁至新叶、新芽。

10.菊天牛:1 年发生 1 代,以成虫在根部潜伏越冬。

11.大青叶蝉:最多可年生 5 代,成虫善飞能跳,若虫活动能力较低,早晨气温较冷或潮湿不活跃,午前到黄昏较为活跃。

12.蛴螬:4 月份地温稳定在 14 - 15℃越冬幼虫开始危害,5 月中下旬始见成虫,6 - 8 月为成虫产卵期,8 - 9 月为幼虫危害盛期,10 月开始以幼虫越冬。

13.菊小长管蚜:每年发生 10 - 20 代,3 月初开始活动繁殖,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为繁殖盛期,8 月初开始回升,9 月中旬到 10 月下旬为第二次繁殖盛期,11 月中旬起以无翅孤生雌蚜越冬。

14.盲椿象:成虫能飞善跑,防治期间应抓住若虫期用药。

15.菊花潜叶蛾:5 月间在叶子上产卵,幼虫孵化后即钻到叶肉里蛀食,一年发生 3 - 4 代,到 10 月间仍有发生。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最后一次采摘菊花后割去植株地上部分,彻底清除并集中烧毁地面病残体、落叶,减少越冬菌源及翌年田间病害初侵染源。

深翻土地,并实施 3 年以上轮作。

选用健壮无病的母株新芽繁殖,培育壮苗。及时摘除下部病叶,带出田间外掩埋或烧毁。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钾三要素适当配合,促使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灌水时避免采用上部喷浇方式,减少病菌随水滴飞溅传播的机会。最好在上午浇水,可使叶片沾水后快干。雨后及时开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合理密植以保持株间通风透光,减轻病害。选育并栽种药用价值高的抗病品种。

2.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对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进行自然控制。

使用生物农药,如 Bt 乳剂、农用抗生素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3.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有效减少害虫数量。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设置黄色或蓝色粘虫板进行诱杀,对蚜虫、粉虱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化学防治: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正确选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用药时间和方法,确保防治效果。

适时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同时,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可以降低害虫的抗药性。

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定期检查植株,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可利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综合防治,为菊花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关知识

菊花苗什么时候移栽最好?菊花移栽注意事项
郁金香什么时候种植最好?
向日葵什么时候种植最好?
菊花什么时候种植(菊花种植方法和时间)
郁金香什么时候种植最好北方?
长春花种植全攻略(什么时候播种最好?时间、环境、方法一网打尽!)
花种什么时候播种最好
百合浇水时间(百合什么时候浇水最好)
春天,花什么时候种植最好?不犯这个错都行
菊花什么时候开花?花期有多长?

网址: 菊花什么时候种植最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658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生态保护红线|中国关键词
下一篇: 过期药片的养花妙用,以后千万别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