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有关环保标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绿色校园鸟语花香环保成果你我共享。
3、我们是新时代的儿童。
4、手边留情,脚下留净。
5、乱扔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扔!——天下无脏。
6、地球地球我爱你,我们是你的好儿女,保护你是我责任,细心照料我最行!
7、尽心才能干净,干净才能静心。
8、关爱环境靠大家,清新空气每一天。
9、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环境。
10、请把迷路的垃圾带回家,别再让它哭泣了!
11、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
12、与新生活同行,与大自然同居。
13、楼道整洁,当然有你一份功劳!
14、让垃圾回到自己家,让白色污染和你说再见。
15、保护环境净化心灵。
16、保护环境我们有责任,让世界充满绿色。
17、看到绿色,我们才会有好心情!
18、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19、尽一份呵护,净一方土地。
20、跨越新时空,享受新生命。
21、保护环境,从你我开始。
2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3、百年校园,静净尽显。
24、明净之道,何忍污之。
25、只留下您的足迹,请带走您的“云彩”。
26、爱护身边的环境,等于爱护自己的生命!
27、小草也有生命,爱惜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28、水是有限资源,点点滴滴都是情!
29、人人播撒绿色美,处处享受环绿美。
30、我是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是你我的责任!
31、轻轻地走,正如你轻轻地来,不留下一片纸屑。
32、伸出你的双手,呵护美好校园。
33、我们进步的阶梯,不需要绊脚石。
34、“我”是美丽的,“脸”上有“斑”就不漂亮了。
35、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
36、爱护一草一木,建设美丽校园。
37、大榕树下阳明院爱护环境敬先贤。
38、保护环境,靠你,靠我,靠大家!
39、让我们的身边充满绿色,让我们的心情飞扬!
40、请用清洁回馈榕树母亲般的荫蔽。
41、让世界充满色彩,让生命充满精彩!
42、积攒绿色,储蓄生命。
43、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是一球妈妈的儿女,是祖国的接班人。
44、环境是一杯水,要你去珍惜;环境是一根草,要你去爱护;环境是你,要大家去亲手培养。
45、让环保在我们一中成为一种时尚。
46、愿这方净土,与您的心灵一样纯净。
47、少一些纸片,多一分清洁。
48、勿让垃圾在窗外自由落体。
49、国旗伴我成长,环保洁我心灵。
50、科技的阶梯,环保的楼梯。
51、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52、请高抬贵手,还我一片净土。
5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爱惜绿色,从我做起!清洁卫生,从我做起。
54、塑料包装用一天,白色污染害几世。
在七十年代时,英国学者卢卡斯教授提出了环境教育,且新课标也提出,目前的课程体系应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热爱劳动以及关心集体等素质,初中学生获得环保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校的环保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就能够让学生掌握环保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1.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小学环保教育开展十分顺利,而初中英语教育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同样是渗透环保理念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中环保理念的渗透通常较为深入,且在环境问题严重的今天,关于环保的话题也开始出现了英语考试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英语课程一般是以文化意识以及情感态度为重点,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环保理念,就能够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
2.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可行性
第一、英语教材为环保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素材。近年来,英语教材编排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关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逐渐丰富,且内容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以及可行性,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关注自然以及社会等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二、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关注技能的训练以及文化课,对于环保知识并不了解,也没有树立起环保意识,对于环境问题不关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环保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与实践
第一、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充分的发掘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料,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实际上需要每节课都实施,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下实施,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强烈的环保意识不仅仅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主要条件。而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环保理念是学生充分的认识环境,了解环境,认识到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主主要方法。以牛津教材8A Unit 4为例,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与分析资料,了解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例如The reduction of vegetation(植被减少)以及Wild animal decrease(野生动物减少)等,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与思考,就能够了解许多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以此树立起环保意识。
第二、有效地利用日常教学渗透环保教育。英语课堂不仅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就能够使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当学生融入社会后,还能够为环保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与环保相关的词汇融合在一起学习,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环境保护)、extinguish(灭绝)等。
第三、培养学生的环境情感与社会责任。学生时代正是环境意识形成的阶段,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与意识,使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环保理念最为有效,教师可以8A Unit4 Reading为例,在课前让学生找出与大熊猫相关的资料,比如大熊猫的外貌、性格以及生活习性等,通过梳理文章,寻找Giant Pandas面临的困难与解决的方法,使学生深刻地意识到由于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的各种威胁。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Should we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them?
(2) Is a giant panda a lovely animal?
(3) Why is it difficult for giant pandas to survive in the wild?
让学生来寻找答案,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界应该怎样和谐相处,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由此产生正确的环境道德意识,培养环境情感与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深入地挖掘教材的内容,就能够发现教材中包含的多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找出渗透环保理念的切入点,扩大环保的教育范围。此外,教师还应当将环保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并逐步渗透到各个教学活动中,将课本知识与环境保护理念相结合,充分地发挥课堂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56-02
标语是一种大众宣传媒介,标语的内容及其品位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标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舆论宣传和传递信息等作用。它可以增进社会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还是在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标语在它们的历史进程和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语言是思想表达的工具,而修辞是语言的使用,是言语表达的艺术。修辞手段被看做“语言的装饰”,“思想的装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修辞这一现象处处可见,在环境保护标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环境标语的价值诉求和作用,这些标语都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选择修辞手法上略有不同。因此本文旨从语义,句法和语音修辞三方面对中外环境保护标语常用修辞及其艺术效果进行比较。
一、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标语
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标语具有鲜明的文体色彩,与主题的特点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呼吁和引导作用,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行为方式。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标语主要运用头韵(Alliteration)、回文(Palindrome)、平行(Parallelism)、重复(Repetition)和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的修辞手法。
(一)韵律优美的头韵(Alliteration)
头韵(Alliteration)是英语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是世界上最普通的押韵。头韵结构的主要特征为单词中音节或音节组合的起始辅音字母的重复。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译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Deserts and DesertificationDon't DesertDrylands!” (World Environmental Day Theme 2006)
2.“Women and Water” (World Water Day Theme 1995)
例1运用了头韵(Alliteration)的修辞手法,5个D使标语更有渲染力,更好的表达出标语的警示作用。例2简短但在头韵(Alliteration)修辞手法的作用下让该标语读起来富有音乐的节奏感。
(二)趣味十足的回文(Palindrome)
回文(Palindrome)一词来自希腊语中的Palindromos,意为“running back again”。英语中的回文即把单词,诗行,诗节或句子以字母或词为单位进行顺读或倒读,其意不变。
3.“Water for Wetlands, Wetlands for Water” (World Wetlands Day Theme 1998)
例3巧妙的运用回文(Palindrome)修辞手法使1998年的世界环境保护标语读起来富有趣味,能更好的引起人们的关注。
(三)气贯长虹的排比(Parallelism)
排比(Parallelism)就是把结构相同,语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词,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它具有节奏明快,表达简练,语义突出的特点。使用排比(Parallelism)的目的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突出所强调的内容,增强语言的气势。在标语中使用排比(Parallelism)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说服力和极强的煽动力。
4.“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World Environmental Day Theme 1985)
5.“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World Environmental Day Theme 1996)
例4例5都充分表达出环境保护标语的道义价值诉求,深刻的说明人类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失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自己也将灭亡。
(四)铿锵有力的反复(Repetition)
反复(Repetition)的基本用法是连续或间隔的重复使用同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以增强语气和语势,强调表述的观点,抒发强烈的情感,阐明深刻的道理,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虽然环境标语力求简洁,但有时为了更好的深化标语主题,不断强化对人们心理的冲击,使用反复(Repetition)修辞手法不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更能深化标语的主题思想内容。
6.“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World Environmental Day Theme 1989)
例6对单词“Global”的反复,突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更好的呼吁全世界的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保护环境。
(五)明知故问的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
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陈述句。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在标语中使用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修辞手法,人们可以从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它还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的印象,增强标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标语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7.“Wanted! Seas and OceansDead or Alive?” (World Water Day Theme 2004)
例7中的“Dead or Alive?”虽然表面上是个问句,实质上已经给出了答案“Alive”。充分说明“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主题思想。加强语势,发人深省。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标语
我国的标语历史源远流长,朱自清曾经在《论标语口号》一文中指出:“现代标语口号不但要唤醒集体的人群或民众起来行动,而且要帮助他们组织起来。标语口号往往就是这种集体行动的纲领”。 中国环境保护标语具有特殊性的价值诉求,即我国的环境保护标语生动地反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国民性格和文化价值观并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密切联系。我国环境保护标语主要运用了暗喻(Metaphor)、拟人(Personification)和对偶 (Antithesis)的修辞手法。
(一)含而不露的暗喻(Metaphor)
暗喻(Metaphor),它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点,把一事物的名称用在另一事物的身上,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在标语中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使标语更加形象生动。
8.“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你忍心伤害我们的母亲吗?”
9.“森林是地球的肺,我们要保护森林”
例8中把“大自然”比作“人类的母亲”,告示了人们大自然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哺育我们成长,破坏大自然就等于伤害我们的母亲,充分而形象的展现出标语的情感价值诉求。例9中把“森林”比作“地球的肺”,失去了森林,地球上的人类将不能呼吸,展现出标语的理性价值诉求。
(二)栩栩如生的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Personification)就是把人类以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声音,笑貌,使之情景交融,仿佛觉得外界外物也变得跟我们情感相通。我国环境保护标语运用拟人的修此手法拉近了人们与环境保护主题的距离,更好的动员人们共同行动。
10.“请您足下绕一绕,草儿向您笑一笑”
11.“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
例10中把“草儿”拟人化,使之具有人能笑的特点,语言生动活泼,意在无形的告诉人们爱护小草,小草也会向人们展现它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例11中把“鲜花”拟人化,使之具有人能流泪的特点,大大地增添了语言的感染力,引起人们的对鲜花的怜悯,突出了标语的情感价值的诉求。
(三)结构完美的对仗(Antithesis)
对仗 (Antithesis)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它形式工整、前后呼应、并且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在标语中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传诵。
12.“风调雨顺 始自环境保护 人寿年丰 源于生态平衡”
例12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整齐、语句匀称,高度概括了这一环境保护标语的主题思想,使之凝炼集中。
三、结束语
标语是一门艺术,既具有信息价值,又蕴含艺术价值。标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各具特色,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效手段。当今全球环境保护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体制,文化习惯,风俗等的不同,在选择环境保护标语的修辞手法上也不尽相同。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对我国和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标语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刘巧云.汉英标语对比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06.
[2]曾庆茂.英语修辞鉴赏与写作[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 建设新校园,卫生要先行。
2. 农民素质高一分,校园形象美十分。
3. 以关心整洁校园为荣,损害环境卫生为耻。
4. 提高卫生意识,建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5.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文明卫生新校园。
6. 热爱校园,热心卫生。
7. xx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8.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营造清洁生活环境
9. 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10. 家家讲卫生,户户比洁净。
11. 建新绿色生态村,构建社会主义新校园。
12. 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共建“实力胡乐美丽胡乐幸福胡乐”
13. 食品卫生,连着你和我,连着千万家。
14. 革除生活陋习,美化人居环境,优化生存空间。
15. 手拉手,心连心,创建xx新天地!
校园卫生标语【经典篇】
1. 干群齐动手,校园焕新颜。
2. 鲜花还需绿叶扶,校园更需村民护。
3. 整洁家园,人人有责。
4. 环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5. 学习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农民卫生意识。
6. 食品卫生无小事,您的健康是大事。
7. 环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8. 人人讲卫生,家家树新风
9. 创建校园美如画,点滴小事见精神。
10. 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11. 公德规范言行,文明美化心灵。
12. 大家一条心,建设卫生文明新校园。
13. 爱我村建我村,做个文明好村民。
14. 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15. 全民发动,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保护校园卫生宣传标语【热门篇】
1. 提高农民健康素质,促进校园卫生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 校园环境整治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
3. 培育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校园。
4.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环境友好型新校园。
5. 手拉手,心连心,创建校园新天地。
6. 建设新校园,弘扬新风尚。
7. 建设卫生校园,共建美好家园。
8. 清除垃圾,美化环境。
9. 用好你的手,垃圾无处溜。
10. 环境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11. 齐做好学生,大家保清洁。
12. 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创卫目标靠大家实现!
13. 做一个高尚的人,不随便乱扔垃圾。
14.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
15. 环境好一点,心情美一天。
16. 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17. 垃圾扔在地,羞耻写进心。
18. 教室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9. 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20. 请勿乱倒垃圾污水。
看过“保护校园卫生标语”的人还看了:
1.爱护校园卫生的标语
2.爱护校园卫生标语
徽标类
例如: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答案】这枚邮票设计主要由椭圆球、鱼、一双手、污水等构成。椭圆球代表着地球,鱼则寓意着水中的生物,双手展现的是我们应该用手呵护地球上的水生生物,而去阻挡污水之类的污染。行动起来保护地球,保护地球水环境。
【解题思路】徽标:即徽章、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是具有指代意义、具有标识性质的图形,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答题策略】
1.整体把握图画内容,确定并理解构图的要素。
2.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3.根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整幅图的寓意。
例如: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
【答案】标志由山、水、太阳及十个环构成。山、水、太阳表示人类的生存环境,十个环相扣形成保护圈,环又喻指环境的“环”,强化了环保意识。
【解题思路】我们首先看图,找出构图要素。除了文字以外,可以看到四个构图要素:环形、太阳、山、水。图中的环又可分为的大圆环和中间十个小圆环。其次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十个环相扣形成圈,表示将人类生存环境的太阳、山、水“保护”起来。
【答题策略】
1.整体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仔细观察组成徽标的要素;不要遗漏徽标的构成要素。
2.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徽标的含意,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3.根据要求选用合适的语言分点作答。
漫画类
例如:欣赏漫画《玩大了》,按要求作答。
(1)任选一条鱼,替它写一段简短的内心独白。
(2)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案】(1)鱼缸外的鱼: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我就不玩了。(2)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度,m可而止。
【解题思路】第一问,要注意所选对象的处境及心理(鱼缸内的鱼要突出其自责和懊悔;鱼缸外的鱼要突出其内心的悔恨和绝望),要联系标题,答案要符合情境;第二问,要抓住细节,结合标题,联系实际,揭示寓意。
【答题策略】
1.全面、准确地把握漫画画面内容。
(1)看标题。标题往往和主题密切相关,甚至就是主题。可以说标题就是漫画的“眼睛”。
(2)看画面。看画面的构成要素。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
(3)看画中字。漫画为了充分、准确地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漫画寓意。
理解和掌握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内涵与特征,是开展壮汉双语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理论前提,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内涵
要了解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内涵,首先要了解“保障”一词的定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保障”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如“保障人身安全;保障公民权利”;二是指“起保护作用的事物”,如“安全是生产的保障”,即对生产起到保护作用的是安全的环境。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名词一般做主语、宾语,由形容词修饰。可见,“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中的“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作为修饰定语,而“保障”属于被修饰的“名词”,在此作名词解,即意为指“起保护作用的事物”。所以,“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内涵,就是指对壮汉双语教学质量起保护作用的一切事物。如教学评价、学生评教等作为一种监督工具,就是对壮汉双语教学质量的保护手段。
二、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特征
与普通教育相比,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有一些明显特征,主要体现在目标上更注重结果,内容上更强调实践,方法上更强调过程,主体上更重视学生参与。
(一)保障目标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教育部于2012年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这与壮汉双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稍有差别。2011年3月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加强壮汉双语教育”。 广西壮族双语学校主要开展“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壮汉双语学校教育在保护壮族语言文化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开展了扎实的实践。但同时也说明,与普通教育相比,普通教育更注重人才培养的“教育结果”,而壮汉双语教育更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即并不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而强调壮汉双语言技能的熟练,能够满足生活交际的最低需求。
普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目标因此也更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对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目标来说,则需关注其教学的过程,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 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目标就是要为最终学生能够“壮汉兼通”而努力。
(二)保障内容更偏重实践指导,而非理论传授
对壮汉双语教育来说,由于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内容是要看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情况,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讲解水平,而非像普通学校那样偏重学理分析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所以,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内容更偏重实践指导成效,而不是理论传授多少。教育部有关文件中也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教师应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壮汉双语教学过程具备实践性和双向性的特点。为了保障这一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实施,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内容、保障的标准等都要服务于这一要求,自觉并积极地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与保护力度。
与其他非壮汉双语教育相比,壮汉双语教育要更强调 “实用型”人才培养,而非“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技能,而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弱。所以,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内容应与其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与普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内容相比,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内容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技能,更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并行的操作,更强调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训练。壮汉双语教学必须以实践指导效果为核心的质量标准,促进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满足社会与工作需要。
(三)保障方法更注重过程管理
壮汉双语教师教学保障方法更注重过程管理,这与其人才培养的特点有关,即与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有关:一是实践教学需要过程指导,注重教学和指导的过程。对于语言技能传授为主的知识,如果没有完善的指导过程的知识,是很难真正掌握一种语言技能的。因为语言学习带有很强的过程性,缺少某一段学习训练过程的知识,可能会导致整个语言教学的失败。二是实践教学需要注重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关键环节,对实践教学来说,如果忽视了某些环节,也会导致语言学习的失败。从整个教学体系来说,壮汉双语教学推行学练结合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将训练和模仿作为关键环节来抓。这也表明壮汉双语教学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重视。
(四)保障主体更注重学生参与
一贯以来,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英语课程目标除了上述内容以外,还蕴涵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和目标,要求学生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拓宽国际视野,培养世界意识,包括环境意识,从而使学生在形成健康的人生观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1) 新异性。英语与我们所熟悉的汉语之间有很大差异,而它们所负载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大,这就使英语具有很大的新异性。(2) 应用性。作为国际上最通用的语言之一,英语在各种环境下具有鲜明的应用性。(3) 人文性。英语教材中处处渗透着人文因素,我们应把英语学习过程变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这是一个能发挥英语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我们不妨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
1. 环境教育与教学内容相配合
英语课程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和数理化不同,它属于语言教育;英语是一门语言,但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学到的又不仅仅是语言。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均具有人文内涵,课文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从英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异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政治、历史、地理等等各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在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与丰富多彩的同时,培养全球意识,包括环境意识。
中学英语课本里不仅有许多蕴涵在课文里的环境教育内容,而且还有很多直接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如:通过SEFC Book 1A Unit 10 The world around us 的教学,学生在学会谈论英语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去感受环境中美的事物,热爱美的事物。在强调重视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2. 环境教育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英语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英语教学是通过“听之有声,感之有气 ”的英语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自然而然的认同态度。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说:“现在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总是和意识密切相连的,即使潜意识的知识也只有使它成为意识的才能获得。”我们说过意识是心理结构的外表,也就是说:“我们已把它作为一种能划归在空间上最靠近外部世界的系统了。”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探究活动的设计,力求实现学生解决环境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我们可以将在教学阅读课文“Are we endangered?”之后的课堂活动设计成分组活动,组织学生用英语讨论 “What things we could do to make our world better?”通过讨论学生会想出许多他们能做到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如:I will plant some trees every spring./ I will collect cans. / I try to save clean water and recycle waste water. / I will do my best to protect wild plants and animals.
这样的活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可以付诸于实践的亲身体验,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环境保护要从身边做起。并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环境生态知识来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建构环保的价值观和态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倡尊重与热爱生命的品质等,从而实现其终身发展。
3. 环境教育与社会大环境相吻合
以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为出发点,整合环境保护和英语知识来学习英语课程。通过SEFC Book 2A Unit 9 Saving the earth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懂得了在当今世界上,地球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问题,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些问题,(What is the biggest problem facing the earth? / What causes the problem? /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去思考: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将怎样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How will we use what we have learnt in our own life?) 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创造美好环境的重要性。请看下面这个例子: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看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只之王会落魄到这般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在鸡舍里长大,所以它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决定将鹰放飞。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反复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于是,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了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环境造就人”的道理,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一点――人类的健康生存离不开美好的环境。
4. 在课前渗透环保教育
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满地垃圾,而学生那副无所谓的样儿,我常会随口说一句:“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起初,学生一片茫然,接着我会给他们讲一些有关环保的小故事。如:长城上满地狼籍,来往的中国人熟视无睹,而老外却停下了脚步,拣起了垃圾。见到此情此景的中国人还戏称:“有病!”;夏令营活动时,中国学生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乱扔垃圾,而被赶出了酒店等等,最后故意拉长语气说:“让垃圾远离我们吧!”。久而久之,学生也学会并理解了这句“口头禅”――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并经常在注意自身的同时提醒着别人。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了环保意识。
5.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课外英语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将英语知识用于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四年级下册:Public signs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书本知识给校园花坛、树木、水池等制作英语的环保标语:Don't pick the flowers!(勿摘花!)Don't climb the trees! (勿爬树木!) Don't walk on the grass! (禁踏草坪!)Don't feed the birds! (禁止喂鸟!)等等英语标语。使学生在制作标语的同时学习与应用英语,同时也教育他们要爱护我们生活、学习的环境、保护生态。
结合英语知识的学习,平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全球性的污染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等,经常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塑造学生的基本环境素养。为了我们自己以及全人类长久的生活幸福,我们应该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7.《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实验稿)英语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在教学前渗透环保教育
当我看到教室里的满地垃圾,而学生那幅满不在乎的样儿,我常会给他们讲一些有关环保的小故事。如:当长城上一些老外捡拾垃圾,国人熟视无睹,还嘲笑:有病!“Who is ill?(谁有病?)”夏令营活动,中国学生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噪音大、影响他人,被赶了出来。痛心之余,感慨我们环保意识的淡漠。我还常常找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宣传画,对学生提出 “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让垃圾远离我们吧!)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学习的家园。
将环保教育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可使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让“环保”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并真正地落实在行动上。
(一)在词汇教学中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可以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词汇教学中。如新标准英语第二册中,出现了panda、 bird、lion、elephant等动物类的单词。可以使学生认识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它是仅生存在中国的珍惜动物。像孟加拉虎、象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这些词汇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二)在会话教学中
小学英语的课本中,会话教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如我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七册时,有一些警示标语如:Don’t walk on the grass.等,这样还可以鼓励学生讲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爱护环境的例子,这样就把环保知识融洽地融合进英语课堂里。
(三)在小诗、儿歌等教学中
小学英语教材中小诗、儿歌等也占有着主要的地位,这些教学内容深受小学生喜欢。我们可以将一些关于环境的诗句编成儿歌,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说儿歌,并且可以自己动手保护环境,使保护环境落实于行动。
(四)在课堂练习中
课堂练习,除了巩固所学知识,也可设计环保教育渗透其中。我们曾经作过这样的练习题,将这几个单词放在一幅画面中,让学生来辨认涂色。如复习bird,sky,boat,plane,girl,boy等单词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画面并涂色:远处绿树青山,近处碧水荡漾;沙滩上有人在野餐,水里有人在自由自在地游泳;天空,孩子们在试飞风筝与航模。好一幅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图啊!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画面,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产生向往之情,而这种意识情感的萌生,正是我们环保教育所必须的。
三、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1. 清洁卫生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2. 住在巴中,热爱巴中,美化巴中,繁荣巴中。
3. 创建卫生城市美化我们共同的家园。
4. 实施青山绿地工程,构建文明祥和巴中!
5. 群策群力创建卫生城,同心同德打造和谐新巴中。
6. 众志成城迎评估,全力以赴夺优秀!举全市之力,创省级卫生城市!
7. 创建卫生城市,改善投资环境。
8. 为人民管好城市,让城市更加美好。
9. 卫生连着你我他,创卫需要靠大家。
10. 加大拆违力度 巩固长效管理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1. 全面动员,举市一致,争创省级卫生城市。
12. 树文明新风,创文明社区,建文明城市!
13. 热爱津城热心创卫!
14. 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市民文明卫生素质!
15. 创建美好家园,从一点一滴做起!
2017卫生宣月传标语(集锦)
1. 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创卫目标靠大家实现!
2. 依法实施对城市卫生的监督管理!
3.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 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5. 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
6. 美化市容讲究卫生绿化名城保护环境!
7. 整洁家园,人人有责!
8. 安居西安我们是一家,清洁环境不分你我他!
9. 创卫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10. 热爱名城热心创卫!
11. 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12. 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13.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人人受益!
14. 安居天津我们是一家,清洁环境不分你我他!
15. 关爱城市家园,倡导品位人生!
16. 摈弃陋习,崇尚文明!
17. 西安是我家,整洁靠大家!
18.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清洁生活环境!
19. 天津是我家,整洁靠大家!
20. 美化市容讲究卫生绿化城市保护环境!
2017保护卫生的标语(精选)
1.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美化我们共同家园!
2. 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3. 手拉手,心连心,共建文明新天津!
4. 创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5. 你我多一份自觉,西安多一份清洁!
6. 创造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
7. 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8. 你我多一份自觉,天津多一份清洁!
9. 有了您的真心呵护,天津才会更加美丽!
10. 珍爱生活空间,热心创卫工作!
11. 鲜花还需绿叶扶,城市更需市民护!
12. 发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精神!
13. 加快城市建设,共创美好明天!
14. 做城市主人,当创卫先锋!
15. 创造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创建卫生城市!
看过“2017保护卫生的标语”的人还看了:
1.2017爱护卫生宣传标语
2.2017保持卫生的标语
1.引言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是生产者推销商品的宣传手段之一,也是商品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关联理论是探索交际与认知关系的语用理论,对商标及其翻译都有相当的解释力,尤其是对于商标翻译中的形象转换和具体翻译策略很有启示。本文拟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商标翻译中商标词的文化形象转换作粗浅探讨。
2.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形象价值
在当今社会,商标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商标是一个企业(商品)的形象代言,商标的优劣集中体现着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的程度深浅,这就对商标的翻译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译者在翻译商标过程中不仅注意到源语,还应该关注译语文化,尤其是商标词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形象内容。
一个好的商标词其所包含的文化形象应在消费者和商品之间建立最大的关联性,从而使消费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商标所代表的产品。
3.关联理论对商标翻译文化形象转换的阐释力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活动属于认知活动范畴,交际活动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其中言语交际是主要形式。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认知活动;交际双方能相互识别对方的目的或意图,其基础在于双方对认知环境具有共识;认知环境由三种信息组成: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语信息,其中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是造成各人认知差异的主要因素。[1]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交际行为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行为。关联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关键所在:人们只对那些与他们有关的现象产生注意。因此,一则翻译商标成功与否,应该看是否能代表企业形象,使受众感到与自己相关,是否能使他们产生注意,从而引发兴趣、形成欲望、采取行动。就是说,相关性应该成为商标翻译中译者可遵循的翻译准则。
但是中西文化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如何在译语文化里再现商标源语文化形象,找到中西文化形象的转换途径,正是商标翻译的关键所在。
那么在商标翻译中,怎样才能在译语里生动形象地传达源语文化形象和内涵,从而使译语读者能像源语读者(消费者)一样在看到商标后联想到产品的优质和独特功能,产生同样的购物冲动呢?谭载喜说:“翻译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深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2]因为商标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切换,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它可以对产品输入国消费者的传统习惯、心理、信仰等产生直接冲击,从而影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商品的销量。
这就需要译者采用关联理论,根据最佳关联的原则,分析目的语的认知环境和文化背景,确定如何恰如其分地将交际信息转达给目的语消费者,而目的语消费者则会结合商品的话语信息和相应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下进行推理,对不同译语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形象进行分析,寻找最佳关联,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3]
具体来说,商标和商标的文化形象转换从关联理论角度来看,可以采用保留源语文化形象、替代源语文化形象和删减源语文化形象三种基本策略。
3.1保留源语文化形象
源、译语读者认知环境相关方面(如语义和语用)有很大的重叠,源语的有些文化形象对译语读者来说是可理解的,此时保留文化形象可实现原、译文高层次的趋同,不会导致其与目的语文化相冲突,也不会误导读者,并且译语读者也能调动自己的认知语境,得到最佳关联。
Eg.1:Crown(car)皇冠(轿车)
Ivory(Perfume soap)象牙(香皂)
轿车Crown译名保留原文的文化形象,直译为皇冠,因为皇冠在中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和英文读者对于Crown的认知基本一致,都还有此车品质超群或车主位尊权重的寓意,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又满足了其虚荣心。而香皂Ivory译为象牙,也保留源语的文化形象,暗示人们使用该香皂皮肤会像象牙一样光洁细腻,对爱美的消费者有极大的诱惑力。在中西方语境下,这些文化形象对读者来说具有相同的联想,语境效果也是类似的,因此可用保留策略,鲜明的形象给人以无穷、生动的联想,读者可得到丰富、积极的语境效果。
保存原文文化形象是商标翻译过程中文化形象转换的基本措施。如“老板”电器(Boss)、美国生产的“PLAYBOY”牌服装(“花花公子”)、王安公司的“APPLE”牌电脑(“苹果”机)都采取了保存文化形象的措施,在目标国起到了良好的产品销售效果。[4]
3.2替代源语文化形象
若源语与译语读者认知环境在文化形象相关方面差异很大,对后者来说不理解或涉及社会禁忌、敏感话题(如政治、道德、风俗)等,采用保留策略会误导读者乃至产生消极影响,必须花费大量的认知推理努力,并且关联性不强,译者可在译文中相同或不同位置引入新的相关文化形象(不必是同一主题),以达到最大关联。
Eg.2:Opium鸦片/罂粟情人
“Opium”是一种名牌香水,此名称可以唤起英语读者无穷联想:浓郁的东方情调、梦幻、浪漫和诗意等。因此香水对异性极有魅力(Cook,1992:105-106)。然而在中文语境中,人们对鸦片战争那段历史记忆犹新,其对应词“鸦片”几乎是贬义词,用作比喻时(如“精神鸦片”)也指消极事物,因此保留此形象可能误导汉语读者,甚至产生反面效果。译者可用替代策略,“罂粟”指美丽而“邪恶”的罂粟花,此处指其另类的情调。“情人”属于拟人,突出其诱惑力,制造一种“亲密、暧昧”的氛围。再造的文化形象新颖别致,在传递原文化形象一系列隐含意义从而产生丰富语境效果的同时并没有耗费读者不必要的推理努力。[5]
还有名牌轿车Benz(奔驰),以及超市Carriefore(家乐福)和Coca-cola(可口可乐)都是妙译,所包含的文化形象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认知环境,从而达到最大关联的效果。
3.3舍弃文化形象
翻译如同临画,要有取有舍。同样,商标文化形象转换也要适当作出取舍才能达到商标的目的,要考虑目的语读者认知心理和认知环境,这也是符合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
Eg.3:五羊牌自行车――Five Rams(误译)
在中国文化中,羊的形象是比较可爱、吉祥的,有“三羊开泰“的成语,倍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然而在英文中,ram除有”公羊“之意义外,还有“猛撞,猛击”之意,骑上这种商标命名的自行车,不免使人产生“横冲直撞”和“不安全”的感觉。因此,在翻译中,应该舍弃原文的文化形象,笔者建议音译结合,译为“Fun Running”。
Eg.4:Goldlion(名牌领带)――金利来
在英文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尊贵的象征,但是因为在中文中“金狮”和“金失”谐音,这是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所不能接受的,根据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原则,必须舍弃原文的文化形象。译者根据其谐音取义译为“金利来”,意含“财源滚滚来”的意思,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顺从其认知语境,从而达到最大关联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商标翻译之后的文本应该仍然是商标,即仍具有商标的功能,代表企业(商品)的良好形象。不顾中西文化差异,照搬照抄原文的文化形象、力求字面上的对应的商标译文,最大程度地忠实商标原文文本的同时,也往往最大程度地丧失了商标译文文本的商标功能。因此在进行商标翻译时,译者应遵循关联原则,充分考虑源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对两种语言的认知环境进行比较,从原交际者(源语商标)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求出最佳关联性,然后再根据译语接受者(商标受众)共知的认知环境,对商标中的文化形象适当进行转换,传递给译语接受者,达到最大关联,从而实现商标的意图,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
参考文献:
[1]Sperber,D. an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谭载喜.翻译是一门科学――评介奈达著《翻译科学探索》[J].翻译通讯,1982.
相关知识
绿色生态环保宣传标语十篇
有关保护环境标语口号大全(精选32篇)
节能环保活动总结十篇
绿色生态环保宣传标语160句
环保绿色标语
绿色环保宣传标语
绿色环保宣传标语(15篇)
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总结十篇
最新环保宣传标语200字(十三篇)
保护环境宣传标语三篇
网址: 有关环保标语汇总十篇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747.html
上一篇: HMC消防水池钢花管土钉墙施工方 |
下一篇: 花王采用可回收再生设计,持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