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复效果评价
修复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污染治理效果、修复技术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价。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污染治理效果:
(1)污染治理效果主要是评价修复工程实施对场地污染风险的降低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的修复目标。评价治理效果时,应当评价去除有毒污染物、减少污染物量、切断或减轻污染物向接受者迁移趋势的技术。评价依据包括:降解、固定或处理有害物质的量;对污染物毒生、活性的减小程度;处理过程的不可逆水平;处理后遗留物的类型和数量。如经评价风险指数达到设计要求,表明修复工程实施效果达到预期计划目标,工程可终止运行。当从技术或经济上考虑继续进行修复的可行性不大时,即使修复目标尚未完全实现,环境主管部门可依据不同场地情况,要求关闭系统。
(2)场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即污染修复效果。这是污染场地修复效果的直接体现,是达到设计目标和修复目标的基础保障。具体指标有污染物去除率、降解率、半衰期等。
(3)不产生次生污染,这是评价修复技术体系的全面要求,随着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度提高和技术的进步,除污染修复效果本身,应对技术体系本身对环境的破坏度或影响度进行评估。主要指标包括污染物降解中间产物量及物质组成动态变化、修复过程及修复前后的介质毒理学特性评价与比较等。
1.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修复技术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此分项体系主要体现了场地修复效果的综合性,是污染修复效果的延伸与补充,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主要指标有修复工程的直接收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度、公众和舆论导向等。修复技术与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整体修复评价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修复技术只追求去除效果,而不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公众舆论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其总体性能和效益则只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价包括:①场地风险水平降低,实现对公众健康的保护;②场地功能及价值的提高,即修复可能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③修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主要体现为环境效益的实现与提高。
2.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生态学评价
全面而客观的修复效果评价是修复技术体系的全面总结与阐述,不仅是对修复技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判断,还是建立典型受污染场地修复流程模式的重要支撑,也是选择全面意义上的高效修复技术体系的评价基础和直接体现。
2.1 土壤生态效应评价 污染土壤修复后,其修复效果是否达到预定的工程目标或修复标准,是否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都需要通过灵敏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单纯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评价,不能揭示土壤的整体质量特征,因此需要生态学方法作为补充手段污染物土壤生态效应评价就是定量地分析和评价土壤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不良效应,为土壤环境质量评估、调控和管理提供科学依 据。污染物土壤生态效应评价的关键是生态受体的选择、反应终点和评价参数的确定。
生态受体是指暴露于土壤污染物压力之下的生态实体。它可以指土壤中的动物、植物、 微生物,动物体的组织、器官,还可以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生命组建层次。由于 可能受到污染物危害的生态受体种类很多,通常选择一种或几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生态受 体,反映整个生态系统受危害的状况。反应终点是用以表征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指标,任何 基本生态过程的不可接受的改变均可视为反应终点。反应终点的类型有存活类、生长类、繁 殖类、种群增长等,不同类型的反应终点,灵敏度也不同。表征环境污染物对生态受体毒性 效应的评价参数可分为两类:半效浓度(EC50)和非效应浓度。半效浓度常用于比较不同 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大小。非效应浓度指生态受体还未产生不良效应的污染物浓度。
以下针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简述植物毒性评价法、土壤敏感动物评价法、土壤微生物评价法和生物标记评价法等常用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方法。
2.2 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生态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1)植物毒性评价法:能生产出健康、优良的植物利用植物的生长状况监测土壤污染,是从植物生态学角度评价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重要方法。植物毒性评价法主要通过植物受害 状况、植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藻类毒性3种途径判断土壤修复的效果。植物受害状况是通过 肉眼观察生长在污染土壤中的敏感植物受污染影响后,其根、茎、叶在色泽、形状等方面的 变化,如高等植物的发芽毒理实验;或者分析修复后土壤中生长的植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变 化,如作物吸收毒理实验;藻类可用于土壤毒性的判断以评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2)土壤敏感动物评价法:除植物外,土壤中的敏感动物也能用于评价土壤修复状况。 目前常用蚯蚓和跳尾目昆虫等敏感动物暴露于土壤污染物中,以适当的实验系统准确地记录污染土壤对栖息动物的危害与风险,从而达到对土壤修复状况(污染或清洁)的指示作用。评价的内容包括污染物对敏感动物的存活、生长、繁殖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实验和繁殖实验。
(3)土壤微生物评价法: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分解土壤有机质和促进腐殖质形成,通过吸收固定并释放养分或共生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进土壤有机碳、氮不断分解,在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治理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作为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来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进程。通过组织或整体生物体来表征对一种或多种化学污染物的暴露或其效应的生化、细胞、生理、行为或能量上的变化,是衡量环境污染物暴露及效应的生物反应。它能同时指示母体污染物与代谢产物暴露于毒性效应,可将不同层次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系列测定综合,或通过生物标记物进行评价。
(4)土壤修复生态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目前土壤污染评价方法还局限在对土壤污染的评价上,专门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的方法很少。大多评价方法局限于通过对土壤中单 个污染物的残余量的评价,然而土壤中含有多种污染物,通常为复合污染。复合污染不是传 统概念上的单因子污染的简单相加,其生态效应不仅只取决于化学污染物或污染元素本身的 化学性质,更为重要的是与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有关,同时还受污染物的作用对象、作用部位以及作用方式的影响。 此外,对于生态系统而言,由于其复杂性和污染物的多样性,不同生态受体对污染物的 反应不同,个体和种群层次上的生态受体,往往缺乏代表性,其受危害的情况难以反映整个 生态系统的状况,而群落和系统层次上的生态受体则缺乏有效的反应终点来表达群落或系统 的效应变化。应用能够反映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变化的反应终点,才能使得以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受体来研究污染物环境生态效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关知识
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评估
桂花苗生物肥料效果评估.docx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关于2021年全省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效果评估报告评审通过情况的公告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评估优先列表概述 (二)
养花创业项目评估指南(养花创业评估怎么写的)
如何评估中航城绿化的质量和效果?这种评估方法有哪些关键指标?
运动治疗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与评估
花卉抗寒性研究方法和测定指标概述
城市绿化与生态保护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结果,需要包括噪音水平、空气污染、土地使用变化、生物多样性破坏等方面的评估结果.docx
网址: 效果评估概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7840.html
上一篇: 姐姐生日送什么花 |
下一篇: 给长辈送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