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清马面裙形制及传世文物
马面裙除明初的基本款式之外,又演变出很多的流行样式。
从裁缝方法上,先后演化出了三种,拼缝用条状阑干装饰成立体效果的,叫阑干裙。之后褶裥变多,有的多至百褶,叫百褶裙。最后在褶裥之间以丝线交叉串联,就是鱼鳞百褶裙了。
从装饰上变化的,把飘带或系或缝在马面裙上,这是凤尾裙。
从色彩上变化,每个褶都用不同颜色,色如月晕,叫月华裙。
各种样式之间的总体关系如下图,其中月华裙和凤尾裙中不属于马面制式的在此就不介绍了。下面对各个款式做简单介绍
1、马面裙基本款(褶裥式)
明代常用款式,较为简洁,马面褶大且疏,为活褶,用长方形面料,只在上边打褶,增大了下身的活动空间。裙襕指裙底以及膝盖位置饰以各种纹样的宽边,装饰纹饰多样且寓意丰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动物类纹样中,如龙凤象征吉祥和美好姻缘、蝙蝠代表福、鹿代表禄、仙鹤代表长寿、鹌鹑代表平安;植物类纹样中,牡丹代表富贵、松柏代表长寿、荷花代表和美、石榴表示多子等。
命妇按身份等级,裙上有特定花纹,如葱绿地妆花纱蟒裙。裙身主体为葱绿色暗花纱,织缠枝牡丹、菊花、荷花等纹饰;裙身以妆花饰为双襕,襕内金织正蟒、行蟒和翔凤,间饰流云、海水江崖、各种花花卉等纹饰。显得威严沉稳、典雅端庄。
民间不同时期,又有不同流行色。流行素色时,即使刺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为压脚。如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裙分为两大片,每片均由三幅织物拼缝而成,左右相向各打四褶。裙身衣料为暗花纱,纹样为折枝梅花。上部镶白色暗菱纹纱裙腰,两侧缀一对穿鼻。裙摆用红、绿、草绿、蓝、黄、黑等色丝线绣山石、小桥流水、牡丹、石榴花、菊花、睡莲、荷花、蜀葵、牵牛花、竹子、梅花、蝴蝶、翠鸟、燕子、鸾凤等纹饰。留白空间较大,用色素雅宁静,如春日般清新明丽。
2、阑干裙
到时清初,人们直接用细长三角形或梯形面料拼接缝制成裙,面料之间的拼缝用条状阑干装饰成立体效果,所以叫阑干裙。相对明初褶裥式的活褶,阑干式是死褶。阑干裙与褶裥裙外观相似,但制作手法复杂立体,颜色多变。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有这样的描述:“裙制之精粗,惟视折纹之多寡。折多则行走自如,无缠身碍足之患。”至于马面裙的裙幅到底多少最为合适美观,李渔在书中也有交待:“幅既有八,则折纹之不少可知。予谓八幅之裙,宜于家常;人前美观,尚须十幅。”
如清中期红色暗花纱彩绣博古插花阑干裙,腰际两侧打大褶,每褶皆以青色缎镶边,裙门及裙下摆镶大边,色与阑干边相同,有的施以彩绣。
清中期 红色暗花纱彩绣博古插花阑干裙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3、百褶裙和鱼鳞百褶裙
阑干裙褶裥变多,有的多至百褶。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清代服饰》中写到时“在清初,苏州妇女崇尚百裥裙,裙式是用整幅缎子打折成百裥的。曾见有三条百裥裙实物,前面裙门绣花加花边阑干,左右打细裥,相合恰好是一百裥”。百褶裙在清初较流行,后来凤尾裙出现,不再流行。
到了晚清同治年间,百褶裙演化出鱼鳞百褶裙。在折裥之间以丝线交叉串联,以免散乱。因展开后形似鱼鳞,而得名,流行于清同治年间。
如雪青暗花绸印花鱼鳞百褶裙,暗花是由卍字连接的菱形格内饰树叶纹组成。平幅裙门,印花有蝙蝠、兰花、盘长、如意边。裙两侧各打细褶,并用丝线交叉串连缝合,印蝴蝶、朵花。下摆阑干内饰盘长、方胜,底边饰流苏。
清晚期 雪青暗花绸印花鱼鳞百褶裙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4、凤尾马面裙
凤尾裙是马面裙中比较特殊的一种,也是清代裙的特殊品种,由彩色条布接于腰头而成,布条尾端裁成尖角,有的在凤尾末端附加彩色缨穗或铃铛(带有铃铛又称“铃铛裙”)对于凤尾裙的起源时间,研究学者存在分歧。但“凤尾裙”一词,最早的记载见于乾隆时期李斗《扬州画舫录》(1795年刊行),原文为“裙式以缎裁剪作条,每条绣花两畔,镶以金线,碎逗成裙,谓之凤尾”。可以确定凤尾裙的起源时间不晚于乾隆时。
最初的凤尾裙,因条布之间空隙较大,不能单独穿着,常作为附属服饰围系于马面裙之外;清晚期,将凤尾裙的飘带缝于马面裙之外,形成了简化的凤尾马面裙。
清中期以前,凤尾裙或许仅为汉族高级品官命妇之服,且多为她们婚嫁时的礼服。清中期以后,凤尾裙穿着者的泛围逐渐广泛,满汉女性皆有穿着,穿着场合也逐渐增多,除婚嫁和正式场合以外,日常也多有穿着。
5、月华马面裙
俗称“晕裙”。明末时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明末清初李渔(1611~1680)在《闲情偶寄》中提到吴门新式,“月华裙者,一裥之中,五色俱备,犹皎洁月之现华光也”。叶梦珠(1624~?)在《阅世编》记载:“有十幅者,腰间各褶用一色,色皆淡雅,前后正幅,轻描细绘,风动色如月华,飘扬绚烂,因以为名。然守礼之家,亦不甚效之。”
清早期 五彩仕女游春什锦月华马面裙 北京张月林私人收藏
6、小结
各个时期的流行款式交替形成“时样裙”,清同治11年刊(1872年)扬静亭原编李静山增补的《增补都门杂咏》中有《竹枝词·时样裙》:“凤尾如何久不闻,皮棉单夹费纷纭。而今无论何时节,都着鱼鳞百褶裙。”当然,马面、褶裥、阑干、百褶、鱼鳞、凤尾、月华等元素,也会两种,或多种出现在同一件马面裙中,种类繁多。
此外,还有些特别的马面裙,如沈阳故宫博物馆里有两件夹裙(里外两层),可能是清代皇家之物。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外贸公司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分成两扇,用像框装裱起来,用于出口。
马面裙有着多样的工艺、面料、色彩、图案。历代马面裙或清新素雅,或华丽富贵,或缤纷斑斓,或妩媚多姿,始终保持着东方特有的神韵。此外,在马面裙上往往会有很多华丽的绣花元素,比较柔美华贵,富含淑女气息,且层次丰富,精致感强。可以轻松穿出华贵、柔媚的效果,而且由于本身较为宽松流畅,也容易穿出一种舒适大方的感觉。
马面裙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精粹,智慧的结晶,独具匠心的结构更是把实用性与装饰性完美结合在一起,她有不同于褶裥裙的修长流畅、华贵端庄,更多了无褶裙没有的轻盈散逸、简洁便利。无论古今,都展现多彩多姿的中国审美。
推翻帝制后,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这些传统款式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边缘化。
马面裙的前世今生 四 浅探“马面裙”名字的由来
马面裙的前世今生 六 京剧中的马面裙
相关知识
“最美马面裙”惊艳亮相
中式顶流!首部马面裙学术专著在沪发布,百余条“最美马面裙”惊艳亮相
【环时深度】从“马面裙争议”看文化挪用与尊重
文汇报头条:中式顶流!首部马面裙学术专著在沪发布,百余条“最美马面裙”惊艳亮相
服饰文化 马面裙之月华裙:褶裥颜色绚烂 如皎月之华光
中国传统服饰之“顶流”来了!“最美马面裙”惊艳亮相
“最美马面裙”亮相 体味藏在中华传统服饰中的东方美学
顶流来了!《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惊艳亮相
文化中国行|马面裙有中国哪些传统色彩?名字有何由来?这本学术专著出版
曹县马面裙、江米人亮相上合组织妇女论坛,还有这些菏泽手工艺品一同亮相……
网址: 马面裙的前世今生 五 明清马面裙形制及传世文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8914.html
上一篇: 小菊盆景当代宗师——记于派小菊盆 |
下一篇: 浅谈保护水资源的意义和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