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螨俗称“红蜘蛛”,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ae),是中国农林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其中,在温室蔬菜上为害严重的包括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等。叶螨体型小、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发生隐蔽,初期不易被发现,高温干旱的条件下迅速繁殖,暴发成灾。设施蔬菜生产中,叶螨一般在棚室的枯枝、腐叶、土缝中或随种苗进入棚室,条件适宜时开始大量繁殖为害;通常以成螨、若螨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结网为害,严重时会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植株矮化、早衰;开花坐果期受害易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造成产量减少,严重时绝收。生产上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叶螨已经引起了严重的抗药性,造成化学防治日益困难。为有效控制叶螨为害,捕食螨的开发和应用开始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
捕食螨是一类具有捕食作用的螨类,能够取食叶螨、瘿螨、跗线螨、蓟马、蕈蚊、粉虱等农林有害生物,包括植绥螨科(Phytoseiidae)、厉螨科 (Laelapidae)、绒螨科(Trombidiidae)等,目前开发和应用最广泛的是植绥螨科捕食螨。捕食螨和叶螨相似,体型小、发育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捕食能力强,且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规模化生产,能有效控制叶螨、蓟马等小型害虫。中国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研究捕食螨,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已经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茶叶、棉花等多种作物上防治害螨。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常见几种捕食螨及防治叶螨的应用技术,包括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胡瓜新小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拟长毛钝绥螨(Amblyseius pseudolongispinosus)等。捕食螨研究进展
智利小植绥螨智利小植绥螨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目、植绥螨科,最早在智利发现,是国际上防治叶螨的明星产品,也是我国目前生物防治中成功应用的捕食性天敌之一。智利小植绥螨是一种对叶螨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的专性捕食螨,个头比叶螨大,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成螨、若螨均为橙色、球形。其活动能力比叶螨强,能够很快的控制叶螨,对叶螨的卵、若螨、成螨均能捕食且捕食量大,通常能捕食叶螨各螨态 5~30 头 /(天·头),捕食能力最强的雌成螨对叶螨卵的捕食量高达 60~70 粒 /(天·头)。智利小植绥螨 20 世纪 70 年代引入中国,之后在全国多个地方开展应用试验。研究发现智利小植绥螨可以在草莓、蔬菜、花卉、茶叶等多种作物上成功防治叶螨。为满足智利小植绥螨的应用需求,国内学者一直在探索规模化繁育技术,目前中国已经能够实现智利小植绥螨的工厂化生产,仅北京地区就已建成 2 条智利小植绥螨生产线。规模化生产采用的是植物─叶螨─捕食螨繁殖法,即第一步是生产叶螨的寄主植物,第二步是叶螨的大量繁殖,第三步是智利小植绥螨的大量生产,其中寄主植物选择和捕食螨的收集是关键技术。在工厂化生产的保障下,智利小植绥螨的大规模应用得以实现,现广泛应用于防治设施蔬菜、草莓、西甜瓜、花卉等多种作物上的叶螨。胡瓜新小绥螨胡瓜新小绥螨属于植绥螨科、新小绥螨属,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捕食性天敌中应用较为成功的一种。胡瓜新小绥螨食性广,不仅可捕食叶螨、跗线螨、瘿螨、粉螨等多种螨类,还可捕食蓟马、粉虱等小型害虫。整个生活史经历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 5 个发育阶段,生存的适宜温度为 21~28℃,湿度为 60%~80%。胡瓜新小绥螨主要的捕食态是若螨和成螨,其中以雌成螨的捕食能力最强,幼螨不取食。胡瓜新小绥螨 20 世纪 80 年代引入中国,2000 年以后成为国内研究最多,规模化生产程度最高的种类,在中国成功地控制了多种作物上的害螨。国外 1982 年开始大规模生产胡瓜新小绥螨;国内经过多年探索,福建省农林科学院张艳璇等 1997 年成功地研制了胡瓜新小绥螨的人工饲料配方,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胡瓜新小绥螨作为国际上各天敌公司的主要产品,用于防治叶螨、蓟马等害虫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在中国也已广泛应用于柑橘、棉花、设施蔬菜、草莓等作物上防治害螨、蓟马等。胡瓜新小绥螨曾在新疆被采到过,为本地品种,但在国内大量释放与应用地区未发现定居。加州新小绥螨加州新小绥螨也属于植绥螨科,是国际上用于防治叶螨的捕食螨品种之一,除叶螨外还可捕食跗线螨、蓟马等。最早在美国加州被发现,广泛分布在欧洲、美洲、北非、日本、韩国等地。国内 2011 年首次在广东省鼎湖山采集到加州新小绥螨,明确为中国的新记录种,并研究发现其对多种叶螨、蓟马等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潜力。目前,己经可以用替代猎物对加州新小绥螨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州新小绥螨捕食叶螨的能力不如智利小植绥螨,但是食性广,抗逆性和耐饥饿能力优于智利小植绥螨;研究发现,加州新小绥螨与智利小植绥螨联合使用,能实现优势互补,可有效控制黄瓜叶螨。目前北京市已建立加州新小绥螨工厂化生产线 2 条,为加州新小绥螨的大面积应用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技术储备。巴氏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生物学习性与胡瓜新小绥螨类似,也是一种广食性螨类,20 世纪 80 年代初,在国际上与胡瓜新小绥螨几乎同时被商业化开发。巴氏新小绥螨在国内外均有分布,是目前国内生产量最大的本土捕食螨种。巴氏新小绥螨因其发育历期短、饲养简单、分布广泛、对蓟马和叶螨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近年来成为国内重点研究与应用的对象,被认为是最好的生物防治天敌产品之一。巴氏新小绥螨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 25~30℃、相对湿度为 80±5 %。巴氏新小绥螨食性广,除捕食叶螨、跗线螨和瘿螨等螨类外,还捕食蓟马、蚜虫、介壳虫、粉虱,猎物匮乏时植物花粉和昆虫蜜露也可作为补充食物。另外,研究发现巴氏新小绥螨对植物线虫也有捕食作用,并能完成生命周期。中国近十年在该螨的产业化生产与规模化应用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广泛应用在柑橘、桃、苹果等果树上和茄子、辣椒、黄瓜等设施蔬菜上防治叶螨、蓟马。还可与其他产品联合使用,如与球孢白僵菌联合使用防治西花蓟马,与剑毛帕厉螨联合使用防治彩椒蓟马等。拟长毛钝绥螨拟长毛钝绥螨是中国 1 种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对许多蔬果花卉等作物上的多种叶螨如二斑叶螨、朱砂叶螨等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拟长毛钝绥螨由我国著名蜱螨学专家忻介六先生1981 年发现并定名,是首个对叶螨具有显著防效的本土植绥螨种。研究表明,拟长毛钝绥螨对果树、设施蔬菜、花卉等作物上的叶螨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北京市于 2009 年就已实现其工厂化生产,并大面积应用于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上叶螨的防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捕食螨应用技术
作者:孙贝贝,郑书恒,梁铁双,张群峰,侯峥嵘,李金萍,尹哲(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本公众号欢迎分享,凡转载文章,除了为作者署名外,还请在文章最前或者最后注明:本文转载自:温室园艺农业工程技术公众号。
相关知识
收藏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各种害虫天敌盘点
“虫虫作战”——以虫治虫的绿色技术
“以虫治虫” 抑制农作物病虫害
以虫治虫,天敌昆虫潜能有多大?
生物防控:“以虫治虫”大显身手
阿维螺螨酯治什么虫
害螨严重困扰多 “以螨治螨”见成效
中国“以螨治螨”领军人物和天敌商品化的开拓者
“以螨治螨”——农作物虫害防治的重大突破
[农民日报] 以虫治虫,天敌昆虫潜能有多大?
网址: 以虫治虫,几种害螨杀手的研究与应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99750.html
上一篇: 房屋散白蚁防治技术的研究 |
下一篇: 栀子花上有茶黄螨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