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表现亮眼,文化消费需求较快释放,文化新业态行业快速发展,文化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文化企业如何在强国建设中彰显使命和担当?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给出了清晰答案。比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出品并投放市场影片14部,累计实现票房145亿元,占同期国产影片票房的57%。博纳影业出品的《长津湖》系列两部电影最终累计票房约98.5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成绩最高的系列电影,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通过发挥社会效益的巨大力量来实现对市场效益的引领,坚持双效统一,是文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的关键。
追求市场价值并不等于文化产业发展要将市场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更不能为了短期内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就刻意迎合消费者某些低审美需求。文化企业是精神产品的供应商,生产的文化产品首先应正确引导社会价值,投放优质健康的文化内容。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擦亮红色演出招牌,推出《千里江山》等一批经典和原创剧目;完美世界推出中文音乐盒《花脸》,让全球超4000万用户首次听到了中国非遗文化瑰宝秦腔之美。事实证明,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必然受到市场高度认可。这些文化企业之所以经济效益好,正因坚守文化价值,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审美需求。
我国已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但要看到,我国每年虽出版40多万种图书,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还远远不够;我国动漫产品数量剧增,但能体现本民族特色的产品仍然凤毛麟角。下一步,文化企业还要在“量的提升”基础上加快实现“质的飞跃”。
核心竞争力要增强,创新脚步要加快。一方面,文化菜单要进一步丰富、细化。我国文化市场供给一直很丰富,但仍存在大量重复、同质化的内容,分众化、个性化的产品还不够多。文化企业要在多样化市场需求中“百花齐放”,用创新产品充分激发潜在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含科量”要增加。科技加持、数字赋能,正是推动文化火车加速的不竭动力。近年来,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以数字藏品为例,已经与文物、音乐、游戏、影视充分融合,释放强大版权价值。在用好新技术的同时,文化产业依然要坚持内容为王,用技术创新倒逼内容革新,用市场竞争力彰显企业使命担当。
(作者:姜天骄 来源:经济日报)
(一审:杨露 二审:卢小伟 三审:蒋玉青)
相关知识
【文体市场面面观】“两个效益”彰显文化企业使命担当
沈阳工行担当文化传承使命 让“东北大花”出圈更出彩
【会员风采】刘东:创新酒店管理 树立品牌形象 甘于奉献有担当
苏州相城:文体旅融合 惠民政策激活假日市场
丹东:文体旅融合一路生花
亮相国家级盛会!肩上芭蕾《花木兰》打响古都文化品牌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第十二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青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参加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
民生银行宁波分行:助力脱贫攻坚 彰显为民情怀 “为民而生,与民共生”既是 民生银行 理念使命,更是民生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真诚服务社会的经营之道、行动所向。民生银行宁波...
文化企业千岩竞秀
网址: 【文体市场面面观】“两个效益”彰显文化企业使命担当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034.html
上一篇: 袁熙坤:在市场上走出发展文化的坦 |
下一篇: 中外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加速“双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