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生态适应性试验稻区生态特性.doc

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生态适应性试验稻区生态特性.doc

《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生态适应性试验稻区生态特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生态适应性试验稻区生态特性.doc(2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生态适应性试验稻区生态特性稻区西南稻区负责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试验点位置地处东经12040,纬2505,低纬高原粳稻区,海拔1901米。生态型特征气候属北亚热带、暖温带混合型,平均气温14C,雨量993毫米,无霜期222天,日照2073小时。整个生育期内易遭受3月和8月低温,建议参试新组合为耐寒性强一季中粳稻类型。土壤情况土地肥沃,农业水利化程度高。主栽品种特性特征主栽品种以一季中粳稻品种为主,稻作期一般为3月中旬播种,5月上中旬移栽,7月底、8月初抽穗,9月下旬成熟,株型紧凑,剑叶挺直,杆硬不倒伏,谷粒黄色,颖尖白色,落粒性适中,熟相好。株高90-100厘米,

2、单株有效穗7-12穗,剑叶长25-28厘米,剑叶宽1.28-1.50厘米,穗长18.6-22.1厘米,穗总粒数128-146粒,穗实粒数114-139粒,结实率72-93%,千粒重24克左右,全生育期160-180天。稻区京津冀稻区负责单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试验点位置天津,E117.2,N39.154,海拔5.0m。生态型特征年平均气温11.412.9,年积温4584,年降水量522.2663.4mm,年日照时数2470.92912.9小时,无霜期216天。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冰雹、大风等。土壤类型滨海盐碱土,地下水位较高,含盐量高。主栽品种特性特征春稻种植,4月中

3、旬播种,5月中下旬移栽,全生育期178天左右,株高110cm,分蘖力中等,前期分蘖较慢,中期分蘖快,栽插株行距为301518cm,成穗率70-75%,穗长23.5cm,穗粒数150粒左右,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84.7%,千粒重25-27g。抗病性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稻区黄淮稻区负责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盱眙试验站试验点位置江苏省盱眙县,E118.5,N33,海拔50m以下。生态型特征盱眙属季风性湿润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降温早,夏季较炎热最高气温37-39,平均气温14.7;春、秋两季度光照足,年平均日照总量2222.4小时

4、,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1005.4毫米。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冰雹、大风等。主栽品种特性特征春稻种植,4月10号播种,5月15号插秧,作麦茬稻种植,5月上旬播种,6月上旬插秧,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高110cm左右,一般亩成穗17-18万穗,每穗180-20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6-27克。抗病性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稻区长江中游稻区负责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点位置东经11718,北纬3151,海拔25.0米。生态型特征年平均气温15.5,年降水量940毫米,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年无霜期230天。土壤类型黄壤土主栽品种特性特征5月上旬播种,全生育

5、期145天左右,株高120cm,穗长25cm,每穗有效穗18-20万,每穗总粒数70-200万,结实率85%,千粒重25-27g。抗病性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病和条纹叶枯病等。稻区长江下游稻区负责单位上海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点位置东经12148,北纬3122,海拔5.0米以下。生态型特征本区大部属北亚热带南缘,气候温暖湿润,春季升温早,秋季降温迟。年平均气温1516,无霜期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0002200小时。年降雨量为10001150毫升,其中69月份的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4055%。本区积温为56005700。土壤类型黄壤土主栽品种特性特征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 6月上中旬移栽。株型紧

6、凑,叶片挺直,分蘖力中等,株高105cm左右,成穗率高,每亩有效穗18-19万,每穗总粒150粒左右,千粒重27克;耐肥抗倒,后期熟相好,青秆黄熟,抗病性强,米质优。全生育期135-150天,单、双季均可种植。抗病性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稻区东北稻区负责单位辽宁省水稻作物研究所试验点位置东经12337,北纬4151,海拔一般仅为45米。生态型特征本稻区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714.9mm,年均气温6.9,5-9月日照时数1259.2小时。海拔100-500m,无霜期140-200天,10积温3100-3200。土壤类型棕壤主栽品种特性特征辽优2006,在沈阳全生育期165天左右。株高110-120厘米,穗长25-30厘米,成熟时穗呈“叶下禾”状,散穗型。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亩有效穗数一般为22-24万,每穗成粒120-130,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28克。灌浆期较长,活秆成熟。插秧规格96寸,每亩1.1-1.2万穴,每穴3棵壮苗。

相关知识

水稻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转基因水稻生态安全性研究
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白三叶在凉山州生态适应性的调查
东北地区牡丹生态适应性及抗寒性研究
优质早熟抗病粳稻新品种南粳98的选育
粗柄独尾草种子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生态组合技术净化城市景观水体的现场试验研究
野生杜鹃生物学特性观测及人工栽培的适应性研究
天津引进耐盐碱树种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

网址: 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生态适应性试验稻区生态特性.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09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一篇: 【植物手记】花荵 Pole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