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地粮经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地粮经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生态学报》 1991年02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地粮经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李全胜,张养才,霍治国   开通知网号

【摘要】:本文通过对亚热带东部主要丘陵山地的农业气候生态环境分析,探讨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不同山系和不同坡向的种植适宜性。结果表明:(1)限制粮食作物和经济林木种植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是热量。粮食作物(水稻)受生长季热量和秋季低温影响明显,经济林木(柑桔、茶树等)主要是冬季冻害的危害。(2)双季稻栽培在北亚热带的上限高度以北坡100m和南坡200m为宜,中亚热带为400—500m。(3)经济林木在北亚热带重点是茶树,但神农架南坡应把柑桔摆在首位;中亚热带应是柑桔、茶树并举,南亚热带低海拨处(低于海拔100米)的气候生态环境适宜种植香蕉、荔枝等。此研究为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90318664393818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全胜,张养才,霍治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地粮经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J];生态学报;1991年02期 2 陈迎;做好气候生态资源利用这篇文章[J];新型城镇化;2024年03期 3 杨诗芳;王阔;胡桂萍;王丹丹;关于促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几点思考[J];浙江气象;2023年03期 4 翟晓瑶;王阔;李正泉;宋超辉;方贺;姚霞;张含;郁珍艳;徐婵婵;浙江安吉气候生态产品总值探索和评估[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4年04期 5 胡桂萍;范倩文;朱玉洁;探索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性路径——以丽水国家气象公园建设为例[J];浙江气象;2022年03期 6 黄用辉;丁丽华;张含;以气候品牌为例探索衢州地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J];浙江气象;2023年01期 7 钟克友,梁秀兰广东和巴西玉米气候生态条件比较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2年04期 8 胡幼林漫说陆地水域气候生态[J];湖北气象;2005年01期 9 李胜功樟子松适宜气候生态区的模糊聚类分析[J];中国沙漠;1991年03期 10 吴义城,冯明,柯怡明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气候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刍议[J];湖北气象;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王昉;戚尚恩;皖北气候过渡带冬小麦气候生态条件变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耀先;李莲英;符合;广西龙眼种植气候生态区域的综合分析[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3 甘一忠;刘流;广西荔枝商业性栽培的气候生态适宜区域灰色评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简介[A];2005年中南、西南植物病理学会和中国菌物学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潘学标;开展气候生态经济研究与评估,促进区域持续发展[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左力;西藏经济林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谢远玉;钟名森;肖林长;廖红玲;气候生态对赣南烤烟生产的影响[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安盼盼;王群;赵亚丽;李潮海;黄淮南部玉米产量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响应[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9 瞿花;陈起伟;对保护永平县古茶树的思考[A];2012年云南农业环境保护协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赵洋;刘振;杨培迪;成杨;杨阳;茶树肌动蛋白基因密码子偏性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明革;茶多酚对茶树铅生物有效性的调控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马士成;铝对茶树氟吸收、累积、分布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冯虎;‘龙井43’基因组组装和茶树群体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4 田双;中国亚热带三种森林植物谱系地理学[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5 李美凤;短期中度干旱对采前茶树新梢品质组分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20年 6 施云龙;茶树抗炭疽病和抗冻机制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7 徐劼;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对铅的吸收累积及耐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常笑君;茶树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鉴定、进化及其表达分析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21年 9 王新超;茶树越冬芽休眠与萌发相关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吴姗;农杆菌及基因枪介导的茶树外源基因导入体系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亚热带植被覆盖度和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及气候驱动[D];浙江农林大学;2021年 2 周长剑;亚热带3种主要造林树种凋落叶分解的主场效应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 3 杨柳叶;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研究室的发展历程(1932-1999)[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金凤;基于深度学习的茶树嫩芽生长监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22年 5 王晓林;三亚热带体育旅游目的地国际化进程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姚明桃;辐射强迫对中亚热带三种典型树种幼苗生理生态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7 刘梦瑜;茶树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新型制备[D];天津大学;2020年 8 陈湖芳;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揭示贵州古茶树起源与进化的研究[D];贵州大学;2021年 9 刘青;贵州三都县古茶树遗传多样性研究[D];贵州大学;2020年 10 汪艳霞;水培茶树吸收铅与铜的累积特性及调控作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卉;进一步推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N];中国气象报;2024年 2 记者 许奥博;陕西15地获评全国气候生态品牌[N];陕西日报;2024年 3 记者 叶奕宏;中国气象局批复一省两市开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N];中国气象报;2023年 4 记者 傅天一 通讯员 张靖;打造气候生态品牌[N];淮北日报;2022年 5 记者 吴晖;福州:中国气候生态城市[N];福州日报;2019年 6 记者 蒋友胜;柘城辣椒获评“中国气候生态优品”[N];商丘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宛霞 余亚庆 通讯员 贾辰;独特气候生态铸就四季之美[N];中国气象报;2018年 8 湖北省气象局 姜海如;浅读气候生态文明内涵[N];中国气象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郭静原;2027年基本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N];经济日报;2024年 10 本报通讯员 唐宇琨 赵世发;探索气候生态价值实现“商洛模式”[N];中国气象报;2024年

相关知识

亚热带丘陵山区引种油用牡丹的气候适应性试验研究
湖南地区气候适应性研究
中国热带亚热带山地种子植物多样性格局的机制研究
丘陵山地,农机如何“跑”起来?
河套平原传统汉族民居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传统民居土掌房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黔西北的地理气候环境与花卉布局研究
贵州部分玉米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pdf
亚热带地区医院护理单元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红汁乳菇气候适应性初探

网址: 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地粮经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093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生态基因组与气候变化适应
下一篇: [农民日报]“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