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大国农情

大国农情

基于世界人口最多国家这一国情,中国的许多农产品产量都居世界第一。

但是,人们也耗费了大量资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白色的塑料废弃物污染、黑色的畜禽养殖污染,拉响了红色的资源警报。

破解农业的不可持续发展路径,需要借助祖先的传统智慧,但回归过去是没有前途的。从中国数千年农业文明中重新汲取力量,探索绿色发展之道,是中国农业的未来。

这里是中国人最大的饭碗。

东北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千里沃野,种植了全中国最多的水稻、玉米和大豆。开垦、耕耘、收获。一年又一年,当年的“北大荒”已是“北大仓”,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调出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然而,肥沃的黑土地已显疲态。

位于松嫩平原的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是全国产粮大市,当地黑土的有机质含量从30年前的5.8%已降至4%。这对庄稼来说,差不多是生长发育的临界点了。全市土壤容重从每立方厘米0.79克增加到1.27克,这表明土壤“黏”了。

三江平原的黑土地,同样面临变“瘦”、变“薄”的问题。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管理局,所辖区域东临乌苏里江、西至倭肯河畔,南靠完达山、北涉松花江等河流,农田一望无际,管理着友谊农场、八五二农场、八五三农场、五九七农场等12个直属农场,这些都是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创下赫赫功绩的明星。

在这块北大荒精神的发祥地、中国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黑土层厚度已由开垦初期的80到100厘米下降到20到30厘米,部分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原来的3%到6%减少到2%到3%;当地人说,当年这黑土“一攥都能出一把‘油’”,现在“一攥连水都不出了”。

耕地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在东北。华北平原耕层厚度已低于适宜耕种厚度3到7厘米;西北5省区盐碱耕地面积超过4000万亩,一半以上属中重度。部分生态脆弱区过度开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打开中国地图,一条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展现了中国生态环境“家底”——这条线西北方,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这条线东南方,住着94%的人口,环境压力巨大。

过去几十年来,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中国一直通过“多熟制”的耕作模式走高复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耕地长期高负荷开发利用,强度过大,一些地方的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

由于过量使用化学品,中国耕地污染问题严重。根据2014 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我们的生命所仰赖的万物都源自脚下的泥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时候让耕地缓一缓劲了。

2015 年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让一部分最需要恢复地力的土地休养生息,成为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变化。

轮作包含了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同一田块在不同时间种植不同的作物是时间上的轮作,而空间上的轮作是指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时间里种植在不同的田块。为什么要轮作?实质就是利用不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常见的轮作模式有禾谷类轮作、禾豆轮作、粮食和经济作物轮作、水旱轮作等。

而休耕是一种更彻底的耕地休养生息方式。顾名思义,就是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从而使耕地减少水分、养分消耗,促进土壤的养分转化。休耕分为季节性休耕、全年休耕和轮作休耕。这是中国实行“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新战略中的一环。

其实,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农业大国,包括轮作休耕在内的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思想,一直是中国农业的传统制度之一。东汉的何休在对《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的注释中说:“司空谨别田之高下、善恶,分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肥饶不得独乐,硗确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一岁一垦”“二岁一垦”和“三岁一垦”,均指根据地力差异而选择种植制度。北魏《齐民要术》中也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等记载。

在国外,轮作休耕也是常用的耕地保护措施。上世纪三十年代,休耕成为美国农业的一项基本政策。日本于1970年开始实施稻田休耕转作项目,将部分土地退出粮食生产。欧盟的轮作休耕则始于1992年实施的麦克萨里改革,目的是增强地力,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

轮作和休耕会直接影响粮食以及其它农产品的产量。但是,中国的粮食生产有这个底气,也有迫切需求。不再一味追求产量,转而在产量、质量、品种、资源等诸多考量中寻求平衡之道,正是中国农业的转型之路。

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实施部分耕地轮作休耕成为会议代表们讨论的一大焦点话题。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通过轮作、休耕、退耕、替代种植等多种方式,对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综合治理。

尽管近几年随着国际贸易格局、世纪疫情持续等因素,粮食供给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需要更精准地在需求、供给和资源等诸多方面寻求更好的平衡。但无论如何,不再竭泽而渔、更可持续地利用耕地、水资源,用更小的生态代价实现更长远的绿色发展,将是未来中国农业坚定前行的必由之路。

大国三农工作室 原创出品

相关知识

农情定点监测系统
金乡农商银行举办“情系浪漫七夕,爱心赠送玫瑰”主题活动
“百年花韵——川农心,母校情”校园插花艺术大赛圆满结束
科技“应用之花” 绽放大国重器、也开进寻常百姓家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一款物美价廉的农情定点监测系统@2023已更新
农情预警
中国兰指的是哪些兰花,详细介绍5大国兰品种
抓住暑假的尾巴来参加“大国小工匠”活动
人民网:桐城 千亩荷塘花争艳 农旅相融促振兴
农业智能监测站助推植保信息化发展,打造农情监测“千里眼”

网址: 大国农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295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苏州市耕地轮作
下一篇: 2021年黑龙江省耕地轮作休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