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种华北地区拟自然生态景观耐阴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一种华北地区拟自然生态景观耐阴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一种华北地区拟自然生态景观耐阴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园林景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华北地区拟自然生态景观耐阴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除了希望达到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当今,在打造节约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背景下,人们对园林绿地建设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作为城镇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建设得到不断发展,然而,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反自然、非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如为了过分追求美观,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忽略了植物群落自身的稳定性;植物群落配置不合理,物种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绿地养护管理不到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

拟自然园林植物景观是人们结合自然风景中植物的生长和分布规律通过艺术提炼并应用于园林绿化中的植物景观。拟自然园林景观不但具有原始自然的生物美感,而且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其设计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提升城市地位、打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拟自然植物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乡土植物是指其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故成为拟自然园林植物景观的优选物种。

通常情况下,常规花坛、花海景观在种植后会出现以下问题:植物需要全年不停地浇水,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在花境的养护期还需多次除草、施肥、修剪等,维护费用巨大;此类景观一般可持续时间为1-3年,持续时间短,需要经常重新进行更换和种植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华北地区拟自然生态景观耐阴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具有节约水资源、成本低廉、可持续时间长、物种多样性丰富和后期少人工管理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华北地区拟自然生态景观耐阴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在选定的区域配置三层草本植物群落,所述三层草本植物群落由植株高度依次降低的高架层植物、中间层植物和基底层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混播建植而成,高架层植物选用深根系植物,中间层植物选用根系深度处于深根系和浅根系植物之间的植物,基底层植物选用浅根系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植物群落的物种的选择主要以植物的根系深度作为选择标准,各植物群落层次分别选择不同根系深度的植物,使其各自处于不同的地底层,吸收不同层次的水分和养分,不再需要人工浇水;高架层选用深根系植物,植物的根系可以深入地下较深的位置寻找水源,既可以保证高架层植物的水源充足,又不会与其他层次植物竞争水源;中间层选用根系深度处于深根系和浅根系植物之间的植物,该层植物的根系处于深根系和浅根系植物的根系之间,有充分的水分和其他养分,可以促使其健康成长;基底层选用浅根系植物,浅根系植物能吸取较浅的地下的水分和其他养分,故基底层的浅根系植物可以较好的生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配置三层草本植物群落之前,对选定的区域进行彻底除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防止在植物群落构建好之后,区域内残留杂草的生长不仅影响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美观性,而且还需要投入处理杂草的人力和物力。因此,需要将预建立植物群落的区域内可能生长的杂草进行彻底清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除草后的区域的表面铺设基质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质层并未种植植物,而是在地面上整体铺设有木屑或者小砾石,既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持水分的作用,又可以有效防止杂草的丛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群落节约水资源和减少除草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将彻底除草后的预建立植物群落的区域铺设基质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选用的植物均为华北地区的多年生乡土植物或在华北地区生长较好的多年生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乡土植物与引进物种相比,乡土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和自然条件,另外非乡土植物选用的都是在华北的地区生长较好的多年生植物,因此在本地土壤中的生长情况更好,所需的生长条件更为广泛;另一方面多年生植物的可持续时间长,且选择的多年生植物持续时间长达10-15年,而普通多年生植物大多只能持续2-3年,1-2年生花卉甚至只能持续几个月便需要重新更换,因此所选多年生植物比普通多年生植物和1-2年生植物的成本更低。选用的植物均为华北地区的多年生乡土植物或在华北地区生长较好的多年生植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构建的植物群落内的植物之间均为共生关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层植物群落之内及各层植物群落之间植物种类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上述植物种类之间均应为共生关系,以便整个植物群落的所有植物均可更好的共同生长和进一步成熟,若其间存在竞争或其他关系,则会影响该层植物群落乃至整个植物群落中植物的生长甚至存活,因此,为了使整个植物群落中的植物均可更好的成长和存活,每层植物群落之内及各层植物群落之间均应选用相互之间为共生关系的植株。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不同群落层次所种植的植物物种的种类不同,高架层植物选用1-2种,中间层植物选用7-10种,基底层植物选用2-3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架层的植物种类较少,该层植物的主要作用是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对植物种类的数量无过多要求,因此选用1-2种为宜,以防止该层植物竞争中间层吸引来的昆虫故而影响中间层的物种多样性;中间层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多,承担整个植物群落的观赏性、季相变化、色彩搭配、色感变化等,给人以原始自然的生物美感,此外,能够吸引来更多的昆虫类植物,可以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中间层相比,基底层的植物种类较少,基底层是整个植物群落的打底层,覆盖于裸露地面,起到很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基底层的植物种类较少,同样不会竞争中间层吸引来的昆虫故而影响中间层的物种多样性。此外,种类选择花期、花色、株型、叶色不一的物种,可以做到延长花期,增强观赏效果,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高架层植物株高处于60-100cm范围内,中间层植物株高处于40-60cm范围内,基底层植物株高处于20-40cm范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架层的植物株高比其他层次高,植物体较为高大,承担起整个植物群落的结构性,主要起到对整个植物群落骨架支撑的作用;中间层的植物与高架层的植物相比,植物体相对较小,视觉上给人一种很有层次的感觉,具有原始自然的美感;基底层的植物株高是三层植物群落中最矮的,植物体相对较小,覆盖于裸露地面,对防止地表水分流失和固定土壤起到一定作用;高架层、中间层和基底层的植物具有高度差异,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不但更加具有原始自然的生物美感,而且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高架层的植物数量占整个植物群落总数量的10%-20%,中间层的植物占整个植物群落总数量的50%-60%,基底层的植物占整个植物群落总数量的20%-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层植物群落数量的范围是根据统计调查得出的最符合人类审美和观赏价值的比例,三层之间的植物数量搭配适宜,使整个植物群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赋予其原始植物群落的美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各植物群落层次优选以下物种,

高架层植物优选蛇鞭菊、千层薄荷、华北耧斗菜、桔梗、全缘叶金光菊、黑心菊、千屈菜、石碱花、射干、大油芒、大叶铁线莲;

中间层植物优选萱草、大花萱草、马蔺、山鸢尾、西伯利亚鸢尾、落新妇、玉簪、翠雀、红花山梗菜、玉蝉花、矾根、美国薄荷;

基底层植物优选德国景天、费菜、灰毛景天、夏枯草、崂峪苔草、铃兰、山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植物群落优选的植物均为耐阴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在阴冷潮湿且缺少光照的环境下,选用的植物均可以正常生长,故不会因为阴暗潮湿缺少光照而影响该植物群落内物种的生长情况,进而影响该植物群落的整体观赏性;高架层优选的蛇鞭菊、千层薄荷、华北耧斗菜、桔梗、全缘叶金光菊、黑心菊、千屈菜类、石碱花、射干、大油芒、大叶铁线莲均为直立性较强的植物,植物体较为高大,可以承担整个植物群落的结构性,对整个植物群落的骨架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中间层优选的萱草、大花萱草、马蔺、山鸢尾、西伯利亚鸢尾、落新妇、玉簪、翠雀、红花山梗菜、玉蝉花、矾根、美国薄荷,上述植物虽然植物体相对较小,但是可以承担起整个植物群落的观赏性、季相变化、色彩搭配、色感变化等,给人以原始自然的生物美感,此外,能够吸引来更多的昆虫类植物,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基底层优选的德国景天、费菜、灰毛景天、夏枯草、崂峪苔草、铃兰、山韭,上述优选植物覆盖于裸露地面,是整个植物群落的打底层,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通过植物搭配,达到延长观赏花期的作用。

因此,本发明构建的拟自然生态景观植物群落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利用不同根系深度的植物构建花境园林景观的植物群落,不同根系深度的耐阴植物可以自行在地下相应深度寻找水源,供自身生长和成熟,可以达到全年不用浇水的效果,因此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优点。

(2)通过利用华北地区且相互之间存在共生关系的多年生乡土植物或在华北地区生长较好的多年生耐阴植物来构建拟自然园林景观的植物群落,成本低廉。

(3)通过利用华北地区的多年生乡土植物或在华北地区生长较好的多年生植物作为该植物群落选择的物种,这些植物对本地的适应能力强,可以持续存活较长时间。因此,可以达到建立的植物群落可持续时间长的效果,且植物群落层次之间的相互配合,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后期的维护费用较少。

(4)通过利用多种植物种类来构建生态花境园林景观植物群落,且花卉可以吸引多种昆虫加入该生态植物群落,使该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a、高架层;b、中间层;c、基底层;d、基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华北地区拟自然生态景观耐阴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植物群落的层次搭配:所构建的花境园林景观植物群落分为以下三层——高架层a植物、中间层b植物、基底层c植物,高架层a选用1-2种株高在60-100cm之间且直立性强的深根系植物,中间层b选用6-10种株高在为40-60cm之间的根系深度处于深根系和浅根系植物之间的植物,基底层c选用2-3种株高为20-40cm低矮的浅根系植物。

高架层a植物选择蛇鞭菊类(菊科蛇鞭菊属)、千层薄荷类(唇形科薄荷属)、华北耧斗菜(毛茛科耧斗菜属)、桔梗(桔梗科桔梗属)、全缘叶金光菊(菊科金光菊属)、黑心菊(菊科黑心菊属)、千屈菜(千屈菜科千屈菜属)、石碱花(石竹科肥皂花属)、射干(鸢尾科射干属)、大油芒(禾本科大油芒属)、大叶铁线莲(毛茛科铁线莲属),承担整个植物群落的结构性,上述植物的根系可以深入地下较深的位置寻找水源,不会与其他层次中根系较浅植物竞争水源,既可以保证高架层a植物的水源充足,又不会因高架层a植物与其他层次植物竞争水源,而使其他层次的植物因缺水而产生一系列负面症状。

中间层b植物选择如萱草(百合科萱草属)、大花萱草(百合科萱草属)、马蔺(鸢尾科鸢尾属)、山鸢尾(鸢尾科鸢尾属)、西伯利亚鸢尾(鸢尾科鸢尾属)、落新妇(虎耳草科落新妇属)、玉簪(百合科玉簪属)、翠雀(毛茛科翠雀属)、红花山梗菜(桔梗科半边莲属)、玉蝉花(鸢尾科鸢尾属)、矾根(虎耳草科矾根属)、美国薄荷(唇形科薄荷属等)。上述植物的根系深度处于深根系和浅根系植物之间,其根系位于深根系植物根系的上方,深根系植物在此处并未汲取水分和其他养分,故该层植物的根系在此处有充分的水分和其他养分,可以促使其健康成长。上述植物不仅可以起到承担植物群落的观赏性、季相变化、色彩搭配、色感变化的作用,给人以原始自然的生物美感,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昆虫类植物,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基底层c植物选择如德国景天(景天科景天属)、费菜(景天科景天属)、灰毛景天(景天科景天属)、夏枯草(唇形科夏枯草属)、崂峪苔草(莎草科苔草属)、铃兰(百合科铃兰属)、山韭(百合科葱属),上述均为浅根系植物,根部深入地面的程度较浅,只能吸取较浅的地下的水分,刚好其他两层的植物并未汲取该位置的水分和其他养分,所以基底层c的浅根系植物可以在此处较好的生长。基底层c是整个植物群落的打底层,覆盖于裸露的地面,对防止地表水分流失和固定土壤均起到一定作用。

s2.去除杂草:在预定的种植区域喷施一遍除草剂,7-10天后,把长出的杂草清理出去,再喷施一遍除草剂,7-10天后,观察是否有长出来的新的杂草,如没有,则除草过程结束,如还有杂草,则再重复一次,直到没有新的杂草长出。对于预建立植物群落的区域的杂草一定要彻底清理,以防止后期杂草的生长影响整个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观赏性。

s3.铺设基质层d:在除草后的区域覆盖10-15cm腐熟的直径3-4cm的木屑或直径1-2cm的小砾石,可以较好的防止地面水分的流失,达到保持水分的作用,对植物群落节约水资源起到一定作用;又由于木屑和小砾石的密集铺设,可以防止杂草落于该区域深根发芽,故可以有效防止杂草的丛生,对该植物群落的稳定和减少除草成本均起到重要作用。

s4.种植植株:在植物种植之前,需要把植物盆里面的杂草移除,将土坨表土上面的一层表土清理掉,这样可以把表土层的杂草种子清除。先将待种植的植株按照规划好的植物群落的层次搭配摆放在指定位置,按照高架层a植物、中间层b植物和基底层c植物分别占总植物群落的10%、50%和40%的比例种植植株,将覆盖的基质层d拨到两边,挖出植物土坨大小的洞,将植物放进挖好的洞中,回土,基质层d复原,在基质层d复原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把土掺到基质层d中,以防杂草种子进入基质层d中。

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植物群落构建方法是从大自然中学习建立的、模拟自然中生态植物群落的规律得到的方法,并且挑选适宜华北地区气候的不同根系深度的植物作为该植物群落的物种。此外,植物种类选择花期、花色、株型、叶色不一的物种,可以做到延长花期,增强观赏效果,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这些植物不仅适应华北的气候,抗性比较强,且植物群落分为不同的层次,不会争夺水源,挑选植物的时候选择不具有蔓延性的植物,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共生关系。基底层c的植物也有保存地面水分的功能。此外,地面覆盖10-15cm的基质进行保水。而普通的花坛花境在移栽成活后,还需要定期浇水,尤其是6-9月,需要频繁浇水才能维持植物正常的生长。由此可知,本发明提供建立的生态耐阴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可以使建立的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节约水资源的效果。

在本生态植物群落的构建中,总投入成为为180元/平米,养护费用为12元/平米,每年的总成本为192元。普通的花坛、花境用花成本一次为100元/平米,一年平均换3次,成本为300元/平米,养护费用为20元/平米/年,每年的总成本为320平米。此外,普通的花坛、花境每年还需要持续投入,而生态群落建立后,除每年的维修费用外,不再投入任何成本。由此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建立的生态耐阴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节约投入和维护成本的优势。

普通花境园林景观建立后可维持2-3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建立的生态耐阴植物群落,可持续时间较长,可达到10-15年。维持时间的不同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决定的:首先是植物的特性,目前大多数的花境使用的品种是进口的园艺品种,寿命比较短,而生态植物群落使用的基本上是起源于当地的原生种,寿命比较长;其次,一般的花境在设计的时候只考虑植物的高度、花期、颜色,本发明提供的生态植物群落设计时除了以上因素,还考虑了植物的共生关系,是否具有侵入性,一种植物会不会蔓延侵蚀掉另外几种植物。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建立的的生态耐阴植物群落建立后具有可持续时间长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依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知识

新自然|成都九道堰河流域拟自然花境营造
一种构建园艺疗法花园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林下自然缀花草坪建植方法与流程
破损山体的生态景观构建——建大花园山体公园景观设计
生态草本植物景观配置及在地种植方法与流程
蝴蝶生态景观构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耐阴耐寒好养的庭院花卉
成都市城市森林的近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拟自然花海的种植方法
一种运用生境修复生态演替措施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与流程

网址: 一种华北地区拟自然生态景观耐阴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325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仙湖植物园木兰科主题花卉展览开幕
下一篇: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中大规模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