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l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受粉(正交和反交)
①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写出以aabb为母本,AaBb为父本的遗传图解。
(3)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如何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紫茎抗病植株?
试题答案同步练习册答案在线同步课程在线搜题7、(1)不相同 子代样本数目太少
(2)①不同。AaBb的植株会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影响子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
子代
♂配子
♀配子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子代表现型及分离比
1紫茎不抗病
1绿茎抗病
1绿茎不抗病
(3)取AaBb的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用相应病原体感染紫茎植株,保留抗病植株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题型:
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型为AB的花粉活力正常,但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 (填相符合或不相符合),最可能的原因是 。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授粉(正交和反交),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为什么?
(3)仅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如何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紫茎抗病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题型:
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 (2分,填相同或不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
。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受粉(正交和反交)
① 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 写出以aabb为母本,AaBb为父本杂交的遗传图解。
亲本 : ♀ aabb × ♂AaBb
配子: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3)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如何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紫茎抗病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2012届安徽省合肥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题型:综合题
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成花粉管,进而不能完成受精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这三对性状的遗传 (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提出的解释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285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5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 (填“相同”或“不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 。
(3)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纯合紫茎抗病植株与绿茎易感病植株杂交,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受粉(正交和反交)。
①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写出以aabb为母本,AaBb为父本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亲本产生的配子和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5)检测植株是否抗病的最有效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2011届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题型:综合题
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 (2分,填相同或不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
。(2分)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受粉(正交和反交)
① 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② 写出以aabb为母本,AaBb为父本杂交的遗传图解。(8分)
亲本 : ♀ aabb × ♂AaBb
配子: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3)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如何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紫茎抗病植株?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2010届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盟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题型:综合题
(10分)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型为AB的花粉活力正常,但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 (填相符合或不相符合),最可能的原因是 。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授粉(正交和反交),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为什么?
(3)仅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如何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紫茎抗病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卷题型:综合题
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成花粉管,进而不能完成受精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这三对性状的遗传 (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提出的解释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285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5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 (填“相同”或“不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 。
(3)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纯合紫茎抗病植株与绿茎易感病植株杂交,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受粉(正交和反交)。
①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写出以aabb为母本,AaBb为父本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亲本产生的配子和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5)检测植株是否抗病的最有效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2010-2011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题型:综合题
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 (2分,填相同或不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
。(2分)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受粉(正交和反交)
① 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② 写出以aabb为母本,AaBb为父本杂交的遗传图解。(8分)
亲本 : ♀ aabb × ♂AaBb
配子: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3)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如何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紫茎抗病植株?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2010届江西省联考盟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部分)题型:综合题
(10分)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型为AB的花粉活力正常,但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 (填相符合或不相符合),最可能的原因是 。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授粉(正交和反交),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为什么?
(3)仅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如何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紫茎抗病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题型:解答题
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型为AB的花粉活力正常,但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1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____(填相符合或不相符合),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授粉(正交和反交),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为什么?____
____
(3)仅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如何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紫茎抗病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题型:
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Yy)自交所结全部种子播种共得l5株植株,其中有10株结灰色种子共300粒,有5株结白色种子共100粒,则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与孟德尔定律预期分离比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2)如果只考虑茎的颜色和抗病性状的遗传:让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和aabb的植株相互受粉(正交和反交)
①子代性状分离比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写出以aabb为母本,AaBb为父本的遗传图解。
(3)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材料,如何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紫茎抗病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
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Y)对白种皮(y)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型为AB的花粉活力正常,但不能萌发长
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
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两对性
假如水稻高秆为显性.抗病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 A.18B.116C.316D.38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玉米(2n=20)是遗传研究的模式植物。已知植株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上;糊粉层有色(C)对无色(c)为显性,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
某自花传粉植株(2N=20),其花色、株高、抗病能力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对三对性状开展了如图所示的研究:(花色、株高、抗病能力的基因分别用A
某二倍体(2n=14)植物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该性状同时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每对等位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利用甲、乙、丙三种纯合品系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一:甲×乙→F1(红花)→F2红花:白花=27
某种植物的E基因决定花粉的可育程度,F基因决定植株的是否存活。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抗病基因导入EEFF植株的受精卵,获得改造后的EeFF和EEFf两种植
芥蓝(2n=18)是自花传粉植物,有几对典型的相对性状:花色的白色和黄色受3号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和a控制;叶片的蜡质对无蜡质为显性,受5号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和b
矮牵牛是很受人们喜爱的观赏花卉,其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途径如图甲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矮牵牛花色的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
网址: 某自花传粉植物灰种皮为显性.紫茎为显性.抗病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请回答: (1)如果只考虑种皮颜色的遗传:将亲本植株——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3876.html
上一篇: 某二倍体两性花植物种子的长粒对圆 |
下一篇: 病原菌对植物的作用及其受环境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