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介体 土壤中的介体主要指线虫和真菌。已经知道5个属的38种 线虫可传播80种病毒。其中多数属于蠕传病毒属和烟草脆裂 病毒属的病毒。 传毒真菌主要是油壶菌属、多粘菌属和粉痂菌属的5种真 菌,能传播20种病毒。 土壤中的介体传毒距离有限,主要是由根部侵染,远距 离传播主要靠种子和苗木。 1,线虫传毒 主要是外寄生性线虫,属于毛线目的长针线虫、剑线虫 和拟长针线虫。传播的病毒属于蠕传病毒属和烟草脆裂病毒 属。 获毒时间一般为15~60分钟,不经潜育即可传毒。病毒 粒体被选择性吸附在前消化道,随分泌的唾液一起传给寄主 细胞。病毒在线虫体内虽不能复制,但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有时可长达一年。线虫蜕皮后失去传毒能力。 线虫与所传病毒之间是专化的,毛刺线虫只能传播烟草 脆裂病毒,长针线虫科只能传播蠕传病毒属病毒。在种和株 系间也表现专化性。 2,真菌传毒 油壶菌可传12种病毒,如烟草坏死病毒、莴苣巨脉病毒、 黄瓜坏死病毒。 根肿菌目可传17种病毒,如多粘菌传的甜菜坏死黄脉病 毒和麦类黄化叶病毒。 菌传病毒可分为持久性和非持久性两类。持久性传毒可 经游动孢子传播,如多粘菌和马铃薯粉痂病菌传播的棒状病 毒。 锈菌和白粉菌也有传播 线虫的报道。 2、非介体传播 (一)机械传播 如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 引起花叶症状的病毒或由蚜虫、线虫传播的病毒较易机械传播,黄化型病毒和存在于韧皮部的病毒则不易。 (二)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 病毒都是系统侵染,除植物茎尖外,各部都能带毒。如马铃薯、大蒜、苹果树病毒病等。 嫁接能传播病毒、菌原体和类病毒等。 (三)种子和花粉传播 大约1/5的病毒可以种传。 种传的主要危害表现在早期侵 染和远距离传播。 种传病毒的寄主以豆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为多,茄科 植物很少。母株早期受侵染,病毒才能侵染花器,病毒进入 种胚才能产生带毒种子,仅在种皮或胚乳带毒常不能种传。 种子带毒率变化很大,如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可达90%-- 100%,黄瓜花叶病毒可达1%--50%。 种传病毒大多可以机械传,表现花叶,也可由蚜虫非持 久性传播。 随种子成熟度提高,带毒率降低,刚采收的种子带毒率 高,贮存后逐渐降低。 部分木本植物的病毒可由花粉传播,如桃环斑病毒、悬 钩子环斑病毒等。蜜蜂可间接传毒。 (二)病毒在寄主体内的移动是被动的 (1)细胞间转移:通过胞间连丝,转移慢, 8-10个细胞/d(0.01-2mm/d) 胞间联丝是细胞间物质运输的通道。内含链管,两个膜之间的空间约为5纳米,胞间联丝的分子排阻限是800~1000u,病毒粒体或核酸的分子量在105-6u,是运动蛋白扩大胞间联丝通透性。 另外病毒并不是总以完整粒体形式通过。 病毒移动速度受温度影响, 一般每小时几个纳米。 不同部位病毒含量不一致。 (2)长距离移动:筛管:快速转移, 0.1-0.5cm/hr 不完全是被动 通过韧皮部,甲虫传播的病毒是通过木质部。 移动速度每分钟几个厘米。 病毒运动蛋白在运动中发挥很大作用。病毒移动的主流方向是与营养方向一致。 六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病毒作为一界,动、植物和微生物病毒实现了科、属、 种的分类。 (一)植物病毒的分类 1、分类依据 核酸类型,链数,粒体 有无脂蛋白包膜,病毒形态 和核酸分段。 植物病毒共分为15个科,73个属,977个种或可能种。 见图4-11。 2、分类方法 明确科、属、种的关系,科下为属,属下有典型种、种和暂定种。 病毒类似物 卫星病毒:能编码衣壳蛋白 卫星核酸(卫星RNA):不能编码衣壳蛋白,可能是 寄主对病毒侵染产生的一类保卫性物质。 类病毒:双链环状的RNA,单独能引起侵染。 拟病毒 :粒体小,属于RNA病毒遗传物质的一部分, 单独不能增殖。 朊病毒:只有蛋白质的侵染因子。 3、病毒的株系(strain):是病毒种下的变种,具有生产上的重要性。当分离到一种病毒,但还未完全了解其特征、不能确定分
相关知识
植物病毒[PPT课件]
《病毒》PPT课件5
植物病毒分类图谱
《花形态特征术语》PPT课件.ppt
花卉按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分类
植物病毒的分类
被子植物形态学特征课件.ppt
昆虫的形态特征与分类.pptx
课件:《植物病毒》PPT课件.ppt
叶与花的形态特征认知
网址: 植物病毒定义、形态和分类特征.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3975.html
上一篇: 应用细菌磁颗粒RT |
下一篇: 一种检测植物病毒的新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