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用中文演唱《大中国》。
(资料图片) 通讯员 摄
2016年4月23日,首届中国文化节暨麦大孔院和鲁扬子中学合作办学签约仪式上,学生在表演太极。(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见习记者 肖畅
“老师,我走了,去看看你曾经挥洒过汗水的地方,去做你曾经义无反顾去做的事。”
日前,湘潭大学法学院研二学生黄霞给导师洪永红发了条微信后,踏上了去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麦大孔院”)的征程。未来,她将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在这个位于非洲东部乌干达的孔子学院里,开启一段中非文化交流之旅。
目前,全球共有548所孔子学院、1193个孔子课堂、5665个汉语教学点,湘潭大学与麦克雷雷大学合作共建的麦大孔院成立于2014年12月,在去年底召开的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湘潭大学成为湖南省唯一一所获得2018年度“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殊荣的大学。
“要用一颗诚心和爱心,让中非文化的‘热恋’,在乌干达开花结果……”洪永红在微信中回复道。这位已结束4年任期的麦大孔院首任中方院长,回国后仍在为中非文化的交流四处奔走……
“能够为中非文化交流尽一份力,是我最大的荣光”
“教学设施比较齐全,非洲朋友们的热情也很高,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苦。”2014年11月1日,刚到任的洪永红看到筹备中的麦大孔院时,这样说道。
中国和乌干达自1962年10月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顺利。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下,湘潭大学与乌干达最高学府——麦克雷雷大学结成合作伙伴,双方在环境工程、能源工程、国际法、汉语等领域进行了频繁而卓有成效的合作,麦大孔院是两校迄今最重要的合作成果之一。
“最大的难题就是教师资源的紧缺,当时整个麦大孔院只有4名中文教师。”洪永红说。这位长期从事非洲法研究的法学院教授,在得知麦大孔院招聘中方院长时,在第一时间报了名,“中非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能够为中非文化交流尽一份力,是我最大的荣光。”
经过严格而系统的竞聘与培训后,2014年10月底,52岁的洪永红登上了去乌干达的飞机。看着舱外的暖阳将白云镶成金边,脚下的屋舍从火柴盒变成了分不清形状的小黑点,盘旋在洪永红脑海里的那些关于孔子学院的规划与未来,变得越来越清晰。
麦大孔院位于乌干达首府坎帕拉,这里树木葱郁、景色秀丽,街道依山势起伏而建,不远处的维多利亚湖碧波荡漾,岸边的棕榈树随风摇曳……刚踏上非洲土地的洪永红顾不上欣赏这份美景,马不停蹄地开始制定有关教学、人事、财务等13项管理制度。
“洪院长对我们非常严格,从课程的设置到教案的准备,每一步他都要把关。”麦大孔院中文教师刘康康说,“不能辜负非洲朋友对我们的信任”,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4年时间,麦大孔院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与办学质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本科汉语课程班和短期课程班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学生班、教职工班、华人子弟班等,学生人数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人。
同时,学院还与乌干达国家课程发展中心建立伙伴关系,汉语成为乌干达中学五大外语课程之一,新办的本科学位专业——“汉语与亚洲研究”,也将于今年8月正式招生。
“走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非洲朋友用‘你好’跟我们打招呼,彼此像一家人一样,非常亲切,还拉着我们的手要我们教他们讲中文。”麦大孔院志愿者杨璨说。
“感谢你们把汉语推广到乌干达”
“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啰!”“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洪永红打开手机视频,一段他与麦大孔院学生表演的湖南花鼓戏跃然屏幕。
时间回转到2015年4月26日,麦大孔院被阳光包裹着,鲜嫩的绿草泛着耀眼的光芒,茎高叶密的芭蕉树竞相生长,散发出阵阵幽香。
户外草坪上,洪永红带头唱起了《刘海砍樵》,孔院的学生们有的跳起了《最炫民族风》的广场舞,有的则现场展示中国书法、武术、剪纸、茶艺……首届麦大孔院开放日活动吸引了500余名当地学生观看和参与。
自2014年12月19日揭牌以来,麦大孔院除语言教学外,还通过孔院开放日、春节晚会、乌干达国庆日等活动,增进双方之间的友谊。
“中非相距遥远,但相似的历史遭遇、渴望共同发展的理念,使中非人民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中国梦与非洲梦彼此联结。”洪永红认为,中非文化的交流,并不局限在教授中文、展示传统文化这一层面上,而是要深入探究双方文化的源头,寻找文化的契合点。
4年时间里,麦大孔院除了与乌干达教育部启动本土教师培训项目,合作编写本土汉语教学大纲和本土教材,与中资企业和当地社团制作电视教学片外,还在全球孔子学院中率先举办“中非法律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关系展望”“新时代中非法律文化的比较与交流”等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双方专家学者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系牢命运共同体的感情纽带。
他的努力得到了乌干达政府的充分肯定。乌干达副总统塞坎迪曾接见洪永红,并为孔子学院题词“We wish you the best at all times”(愿你们每时每刻追求卓越)。乌干达教育部部长阿鲁普说:“Thank you for bringing Chinese language to Uganda”(“感谢你们把汉语推广到乌干达”)。
在离任之际,洪永红还收到了来自麦克雷雷大学授予的嘉奖状、乌中友好协会和乌干达中学校长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以及家长和学生送来的锦旗。
“非洲朋友的热情很高,我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需求。”洪永红坦言,“这4年,我使出了‘洪荒之力’了。”
“希望中非友谊之花,盛开在每一位中非人民的心中”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5月上旬,乌干达教师穆赫韦齐·阿斯拉夫在卡文佩穆斯林中学的教室里,用中文教学生们唱起了湖南经典民歌《浏阳河》。而在一年以前,她是这所学校的一名英语和文学专业教师。
“我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学校教授中文,中文教学已经在乌干达全国各地的中学铺展开来。”阿斯拉夫说。
2018年,包括阿斯拉夫在内的30余名乌干达青年教师来到鲁扬子中学,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封闭式集中培训。这一在全球孔子学院中创新开展的全新教学模式——“乌干达本土汉语教师培训项目”,将为乌干达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中文教师队伍。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争取把他们培养成稳定的中文师资力量,从而帮助更多乌干达人学习中国语言、体验中国文化。”洪永红说。
据了解,“乌干达本土汉语教师培训项目”最初由乌干达教育部提出申请,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和乌干达教育部合作设立,旨在创新本土汉语教师培训方式,分期分批进行。每期要授课和考核,安排了汉语综合、听力、口语、书写课程以及中华历史文化和国情知识的介绍,并设有中文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法等内容。
“学员们在顺利通过中文水平四级考试后,将回到各自的学校进行中文教学。”麦大孔院乌方院长奥斯瓦尔德·恩多莱里尔说,“三期培训结束后,受训总人数预计达到100人,将在100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
5月的湘潭,就像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画。绿茵苍翠中,夏花盛开;徐徐南风中,稚鸟摇曳。洪永红望了一眼五彩斑斓的窗外,不禁想起了远在万里之外的乌干达:那里的维多利亚湖,依旧柔美娴静;一种叫做“马托基”的香蕉饭,香甜醇厚,别具风味;还有那里的朋友们,淳朴善良,心灵澄澈……
如今,已结束任期的他仍然在为中非文化交流中心(即孔子大楼)的援建工作四处奔走,“希望中非友谊之花,芬芳乌干达,也盛开在每一位中非人民的心中”……
——载《湖南日报》2019-5-31第6版
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9-05/31/content_1391946.htm
相关知识
【湖南日报】“花”开乌干达——湘潭大学洪永红教授的中非文化交流之旅
中非友谊之花全面盛开
浇灌友谊之花,展现中非合作中的“东华范儿”
翠木繁花,绘就诗与远方!湖南日报重磅推介湘潭花卉苗木产业
杨晓红(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
湘潭七夕节订花,2024年湘潭七夕节送花上门服务!
杂交稻制种调节花期的几项措施
“非”说不可2022丨中肯农业合作是雪中送炭 也是锦上添花
洪德元
“一花一石总关情”2021湖南;湘潭花石第七届湘莲文化节开幕
网址: 【湖南日报】“花”开乌干达——湘潭大学洪永红教授的中非文化交流之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616.html
上一篇: 都江堰市玉禾流年“同心明牌”喜获 |
下一篇: 连云港市侨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