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近几十年以来,台海两地的电视文化交流一直就没有中断过,但是始终都是你有你做,我有我做。台湾电视台大量涌入内地,拍摄各式各样的剧集,做各式各样的节目,同时也输出大量的艺人。内地方面稍微端一点,除了冠冕堂皇的政策行为,关注更多的也都是台海问题、局势走向一类的大方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和剧集始终没有出现过。
至于真正意义上的两岸合作,最起码在电视剧集方面几乎是没有的。一般来说,大多是由一方主导,另一方提供场地或者是人员方面的交流,真正协商合作,优势互补的剧集,完全没有。
当然,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时半会,因为两岸之间或明或暗的一些问题,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出现。但是一部名为《瑰宝1949》的台湾偶像剧集,却绕开了以上种种问题,成功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瑰宝1949》由老牌影星沈时华的制作公司独家制作完成,沈时华、寇世勋、金士杰三位老戏骨压阵,从一只明代官窑画花长颈瓶时隔六十年几乎一模一样的遭遇入题,讲述的故事内容却包罗万象。有当代中国文物界的黑幕;有六十年前故宫文物撤台所引发的兄弟反目,爱侣离散的人伦大悲剧;更有台湾莺歌陶瓷文化基地的兴衰;更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去台人民思乡情。看似曲折离奇的剧情线索,交织出的依然还是浓浓的中华情。更为难得的是,剧集虽然并没有内地方面的投资合作,但是在预设立场,以及最终的主题传达方面,却非常难得地上升到了中华一统的文化高度上,同时又没有忘记切实地体现台湾本土民众的基本生活诉求。
反观内地的一些反映两岸民间交流的剧集,却经常犯一些大而无当的毛病。尽管主题正确,指导思想也无误,但是却因为切入点完全无法引起观众共鸣,细节又严重脱离两岸实际的生活状态。要么就飘在半空中下不了地,要么就顾左右而言它,根本不关老百姓什么事,于是自然而然地被淘汰,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早在08年就抢占两岸直航先机,主打台湾观光旅游的剧集《爱在日月潭》,虽然号称是首部反映两岸民间交流的电视剧集,但是在剧情设置上几乎完全照抄韩剧,并没有将两岸交流这一重点落到实处。更令人好笑的是,文章和柯淑元两位演员的身份互换,北京演员演台湾阔少,台湾囡仔却演一个内地青年,表演风格上大相径庭,又没有好好地磨合,整部剧集出来的效果与所谓的两岸交流主题完全不搭界。
当然,从演员表演方面来说,《瑰宝1949》也并不能说是尽善尽美。比如剧中回忆主线,反映1949年南京下关码头,故宫国宝撤台一段时。台湾青年演员寇家瑞、吴中天等人的表演就还是略显浮夸了点,没有足够的热血青年气质。但是好在剧集现实部分,寇世勋、金士杰两位老戏骨的表演足够压场,台词功底深厚,气质和表现又别有韵味,才将整部《瑰宝1949》的基调给托到了一个扎实的高度上。
除此之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瑰宝1949》深入浅出地交代了瓷器文化、文物买卖市场的种种相关知识。同时又能把看似与普通老百姓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古文物、古瓷的一整个流程,从仿冒制作、出土、拍卖等等的过程,用两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巧妙的糅合在一处,最终编织成剧集扣人心弦的主线情节。而不是象内地的某些剧集或是电视节目那样,所谓的文物节目就高高在上,而且黑幕重重。从《瑰宝1949》剧情中所透露的只鳞片爪,也表现出台湾电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明显高出不只一筹。
当然,对于笔者而言,更感兴趣的反而是台湾莺歌陶瓷文化街的别样风情。或许在那条街上居然有人可以仿冒出故宫遗宝的剧情设置,稍嫌夸张了点,但是其独特的台湾本土文化风情,以及台湾着力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从民间角度,切实提升本土人民的文化品位等想法,还是非常值得内地电视工作者学习的。
最后必须一提的,还有周杰伦和方文山这两个名字。周杰伦派出门下弟子浪花兄弟和袁咏琳,不只是演唱了《瑰宝1949》古意盎然的主题曲,更亲自参与了剧集演出。中国风的旋律很搭剧集风格,也是方文山和周杰伦擅长的路数,不只动听,而且点题,更直接拉近了古与近,文物与现实的距离,是非常不错的尝试!
这篇影评有剧透
相关知识
一只画花长颈瓶串起的两岸民间电视文化交流
两岸花植设计师聚首昆明 共展中华花艺魅力
两岸花植设计师作品亮相昆明 以花为媒打造文化盛宴
两岸青年妙笔生花 共绘家园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松花江畔聚焦文教交流制度化
两岸代表齐聚畅谈花艺教育
两岸花艺大师齐聚南京 交流花道——中国青年网
云台花艺师以“花”为语 共述“两岸一家亲”
“花艺传情 两岸同心” 温台两地爱好者共叙花艺文化传承
【浙江水利70年⑪】八百里瓯江,串起一幅秀山丽水的韵味山水图
网址: 一只画花长颈瓶串起的两岸民间电视文化交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628.html
上一篇: 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明对话 |
下一篇: 许地山——东方学者型作家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