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非遗之“花”绽放英伦

中国非遗之“花”绽放英伦

图片说明

中国非遗亮相英伦。

  今晚网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工匠、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精心筹备,“中国·时代记忆非遗英国行”代表团一行36人,带着10余项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飞到了英国,开始英伦之旅。

  这些项目以原汁原味的中国天津非遗项目为主,包括老美华、益德成闻药、杨柳青木版年画、风筝魏、葫芦庐、茉莉花茶拼配技艺、花丝镶嵌、满汉双文书写艺术、津派玉雕、宫廷补绣、联升斋刺绣等众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首次集中亮相英国伦敦和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展现了中华文化魅力。

  “中国·时代记忆非遗英国行”由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天津荣程集团共同主办,时代记忆文化公司承办,此次活动所掀起的涟漪一波又一波。来自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各自非凡的技艺,让中国非遗之“花”绽放在英伦,也让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对天津有了新的认识。

  外国人进来看看中国

  “中国·时代记忆非遗英国行”踏上英国的第一个活动是在伦敦“中国站”举办新闻发布会。可以说,首次亮相就出人意料,也非常漂亮。“中国站”,是2015年香港著名艺术收藏家邓永锵爵士在伦敦中国城开设的传播中国文化的空间,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市中心能有这样一个浓浓的“中国元素”非常难得。邓永锵爵士曾说过,“‘站’即火车站,有来有往”,“中国站”作为一个平台,外国人可以进来看看中国,中国人也可以进来看看世界。他表示,创办“中国站”是为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向英国民众展示中国最好的东西。

  “中国·时代记忆非遗英国行”于伦敦当地时间8月17日下午在“中国站”召开此行新闻发布会。为了把握这一难得的亮相机会,主办单位决定,不仅仅有主办单位介绍情况,同时也请所有非遗传承人一起来到现场。新闻发布会现场布置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在40余米的展台上,各非遗项目亮出了各自“绝活”,风筝魏的迷你风筝在室内飞舞,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人现场手工制作一张张精美的作品,茉莉花茶让满室飘香,花丝镶嵌展柜前围满观众……“中国站”负责人说,看过许多活动的新闻发布会,天津这一次有新意。“我们利用新闻发布这样一个隆重的形式,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呈现在英国的民众面前。”本次活动项目负责人之一、来自天津荣程集团的杨丽英也谈到了这次活动的初衷。

  当天,86岁高龄的英国侨领单声和夫人到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作为全英华人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的单声博士曾因将自己大量收藏捐赠给祖国家乡而备受人崇敬,他的到来是想了解一下海河之滨的工匠技艺。在看了现场的展品后,老人非常兴奋,他不断地夸赞作品精致、讲究,极具收藏价值。他认为,目前国内越来越重视的“非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扬光大。

  “今天我所看到的简直太让人震惊了。前两天我在城市移动巴士车体上看到了这个活动的宣传广告。因为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所以今天特地赶到了这里。现场看到了雕刻、绘画、制作等很多工艺,都是很有民族感、神秘感的。”伦敦当地市民德里克告诉记者,这让他非常想到中国去看一看,还有多少这样美丽的事物。

  据英国朋友说,8月29日,63岁的“中国站”创始人邓永锵爵士因病突然逝世。来自天津的“中国·时代记忆非遗英国行”新闻发布会是他在世举办的最后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大型活动,天津非遗传承人在“中国站”讲述的精彩的中国故事可以告慰这位一生热爱中国文化的“中国站”创始人。

  中国风燃亮莱斯特广场

  伦敦时间8月19日,“中国·时代记忆非遗英国行”在伦敦负有盛名的莱斯特广场闪亮登场。写有“中国·时代记忆非遗英国行”的5米长、2.5米高的中国红宣传展板在熙熙攘攘的广场显得格外醒目,15个1.8米长的中国门展柜一字排开,很是壮观。莱斯特广场在当地的位置和地位相当于天津的滨江道,每天的人流量大约在10万人左右。

  展示现场,来自南非的医生玛丽亚在益德成闻药的展台前停留许久,她表示对中国医药非常感兴趣。中医现在在全球越来越流行,她在为病人进行理疗和按摩的时候也会推荐病人使用中药。“我会把这些纯粹的草药制作的好东西推荐给更多的朋友。”玛丽亚专门尝试了鼻烟,很好奇传统闻药的效果,一次就买了不同风味的闻药。

  在葫芦庐传承人的手里,经过精巧的设计和烙烫,渐渐地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熊猫就出现在了葫芦上。现场手工技艺的展示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这次葫芦庐不仅带来了传统宫廷范制葫芦,还制作了熊猫等手绘葫芦。

  来自天津的书法家蒋玉麟突然出现在“老美华”的摊位前,这让“老美华”的老总董建设惊喜不已,蒋玉麟曾给天津的“老美华”店制作过许多牌匾,此时他正在英国看望家人,是从伦敦的双层大巴上看到天津活动广告的,这让他非常激动,没想到在英国能看到家乡这么精彩的展览,他带着亲戚和朋友来到现场,为朋友介绍家乡的非遗产品,自豪感一直挂在脸上。

  每个展台就是一个天地,15个非遗技艺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英国人通过这个展览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他们向本次活动主办者表示,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中英文化有更多的交流方式,中国的工匠能不断带来更多的文化作品。

  面对蜂拥而至的市民和各国记者,荣程集团副总裁史船表示:“作为主办方,当把你准备已久的东西真正展现在大家眼前的那一刻,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这一次我们特意选择了与市民零距离接触,把中国的非遗作品直接带到广场来展示,应该说我们有这种文化自信,才能以这种方式展现。”5个多小时的展示,来自中国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在莱斯特广场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潮”。

  登上国际艺术节舞台

  “中国·时代记忆非遗英国行”最后一站落脚在爱丁堡,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每年的八月,在英国的爱丁堡都会举行一次属于全世界艺术家和民间艺术家的盛会。爱丁堡艺术节创立于1947年,是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艺术节之一。今年恰逢艺术节成立70周年。此次,天津非遗传承人的加入,是天津非遗项目首次登上国际艺术节的舞台。

  “前期,我们把所有参展项目的内容介绍,包括每一个项目的特点、传承人的情况,都以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提供给组委会,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我们所有的项目和传承人都要通过爱丁堡艺术节组委会的审核和筛选,我觉得这已经证明了我们是顶级的。”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之一杨丽英告诉记者,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组委会要考察这些项目是不是具有代表性,是不是具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艺术门类最独特的地方。

  在爱丁堡艺术节举办地的展厅门口,“英国行”团队从中国带来了一个长长的中国式卷轴,每一位外国友人进来的时候都签上自己的名字,有的人转了一圈之后有了新的感受会再次写在上面。提前得知消息,专门前来观看的英国艺术家佩吉表示,她自己和丈夫非常喜欢手工技艺,这次同中国艺术家的交流对她的启发很大,“我和我丈夫平时也会制作一些风筝,做一些手绘,并且在大学里教授给学生们。这次见到了中国艺术家,他们的创造力让我震撼。”满汉双文书写艺术的第四代传承人佟振海现场挥毫泼墨,吸引了大量观众。联升斋刺绣工艺也受到热捧,尤其是一幅精美的半成品,让英国人大为赞叹。联升斋刺绣艺术总监郁兴英现场展示劈丝技艺,用十六分之一的蚕丝线绣图,绣工精湛,赢得现场观众交口称赞。

  “之前,从来没有中国的非遗项目受邀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这次我们带着天津乃至全国的一些优秀的非遗项目来到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可以说是一次创新型的文化交流活动。”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李治邦讲道。通过这次非遗文化海外行活动用生动的文化形式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了天津城市文化的吸引力。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以非遗项目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抓手,以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为舞台,以主流媒体、专业社团和优质企业三方联手运作,以来自中国优秀非遗项目为展示主体,不仅成为近年国内一次大规模的非遗文化走出去活动,同时,也尝试了新的对外文化交流的模式。来自中国天津的非遗传承人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最好的成绩单,国内外上百家媒体运用文字、图片、电视、视频、广播等形式全面跟踪报道此次活动,实时在线视频观看人次超过50万,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在其报纸和官方网站上均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重点报道,视频网Youtube的拍摄团队主动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天津多位非遗传承人在节目中介绍了非遗项目的历史以及制作过程。这些媒体传播提升了天津的国际形象,彰显了天津的文化底蕴。

相关知识

非洲鲜花+非遗文化,农博会绽放中非文化交融之花
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融合发展综述
民族文化之花绚丽绽放——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融合发展综述
非遗知多少|探索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韵(五)
守护中国非遗文化,传递国货品牌匠心 花皙蔻非遗牡丹青花瓷礼盒上市
唱响中国“花儿”传承非遗“瑰宝”
“中国非遗文化”中国传统插花——传承东方花艺之美!
翠湖公园第十一届荷花展之“非遗+传统文化主题集市”活动等你来
“非遗+红色旅游”:开出文化传承绚烂之花
甘肃文化丨“绒线编织花束” 永不凋零的非遗之花

网址: 中国非遗之“花”绽放英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70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助力苗族文化传承,润百颜让艺术之
下一篇: 秀出新“花”样,2024禅城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