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符合严格定义的早期被子植物大化石在全球范围内仅有8属10种,而中国辽宁西部和周边地区发现的就占了7属9种,分别命名为梁氏朝阳序、辽宁古果、中华古果、十字中华果、始花古果、中华施氏果、迪拉丽花、中华星学花、道虎沟太阳花。这些产自早白垩世到侏罗纪的早期被子植物大化石,为揭示被子植物起源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鑫在最近出版的英文专著《被子植物的曙光》中指出,围绕被子植物的起源,人们曾先后提出了不少假说,而唯一能够辨别这些学说孰真孰伪的办法,就是找到相应的化石来检验。在这个意义上,近十几年来辽西及周边地区发现的一批早期被子植物大化石,可以说是功莫大焉。 王鑫举例说,中华施氏果的发现把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研究带入一个新的阶段。长期以来,主流的古植物学家都认为,被子植物的历史不会早于白垩纪。这种观念使得国内外提倡更早被子植物起源的古植物学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相应的研究也几乎停滞不前。 200......阅读全文
这些新发现揭示了早期有颌类崛起的过程——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欣欣向荣;到了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成为人类的进程。朱敏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直以来,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都是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脊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14日消息指,该馆工作人员近日在当地乌拉特后旗楚鲁庙地区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一处较完整恐龙化石,根据对骨骼形态的研究,初步判定为禽龙类恐龙。官方表示,此次在乌拉特后旗新发现的禽龙类化石,属于距今约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时期产生的恐龙。从发现的化石骨骼来看,恐龙化石个体
最古老章鱼复原图 作者供图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十只手臂的章鱼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3亿-3.23亿年。该化石被认为是已知最古老的幽灵蛸(吸血鬼乌贼)和章鱼的祖先,并被命名为Syllipsimopodi bideni。作者称其灵感来自美国第46任总统约瑟夫·拜登。
昆明桃的模式标本图片。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组研究员周浙昆、副研究员苏涛及合作者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桃核化石,化石距今约有260万年,并被命名为昆明桃。昆明桃的发现为桃子起源于中国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
近日,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科学家确定了所有有鳞动物的最古老“祖先”,其生活在中三叠纪——大约2.4亿年前,在爬行动物历史中处重要位置。该研究同时认为,有鳞动物的起源和双孔亚纲爬行动物的分化,可追溯到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之前,即约2.52亿年前。 有鳞类动物是陆地脊椎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科学家确定了所有有鳞动物的最古老“祖先”,其生活在中三叠纪——大约2.4亿年前,在爬行动物历史中处重要位置。该研究同时认为,有鳞动物的起源和双孔亚纲爬行动物的分化,可追溯到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之前,即约2.52亿年前。有鳞类动物是陆地脊椎动物种类最多的
兰科植物起源于大约80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 兰科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为丰富的花卉植物,但是关于它的起源问题一直没有弄清。美国科学家近日对一个含有兰花花粉化石的蜜蜂琥珀研究发现,兰科植物起源于大约80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8月30日的《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载了这一研究成果。 研究兰花起源问题相
这些新发现揭示了早期有颌类崛起的过程——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欣欣向荣;到了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成为人类的进程。 朱敏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一直以来,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都是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脊
苏门答腊兔化石种类被首次发现。我国学者的这一发现为苏门答腊兔的系统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数据,对揭示这类兔的起源及探讨东南亚地区第四纪期间哺乳动物扩散事件以及古生态环境变迁等目前科学界关注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等新
病毒性真核生物起源模型(viral eukaryogenesis model)认为,病毒感染原核生物导致了膜结合的细胞核与其他真核生物特征的产生。证据是真核生物和病毒在大分子结构上存在一定相似性,譬如,线性DNA链、mRNA的加帽,以及与蛋白质的紧密结合(病毒的外套膜类似于组蛋白)。该假说的其中
植物也有“左撇子”?据报道,现生缠绕植物超过90%都偏爱右旋。然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内蒙古约3亿年前“植物庞贝城”沼泽森林中却发现一种稳定左旋的缠绕植物化石。这是地质历史上第二例缠绕植物化石,该发现将植物缠绕习性的出现追溯至3亿年前的晚古生代。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最
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科学》发表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张兴亮、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公布了该团队在中国宜昌长阳地区发现的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软躯体化石库,即“清江生物群”。 寒武纪大爆发与生命起源、智能起源等重大里程碑事件一起被列为六大自然科学难题。
保存于化石墙上的“元始巴山龙”标本 受访者供图在恐龙世界里,剑龙是一种奇特的恐龙,从前颈部到尾巴沿背脊有两列直立的骨板,并在尾末端有2-4对大的骨刺作为武器,而脑袋却只有西瓜那么大,再加上只爱吃素,成为了大众熟知的明星恐龙。恐龙化石是人们了解亿万年前恐龙如何生活、灭绝的重要
NAC蛋白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中。NAC蛋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器官模式建成的许多特异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AC蛋白在植物应答生物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应用基因组学学科组博士研究生朱婷婷在彭俊华研究员
近日,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古生物团队在中生代鞘翅目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团队对缅甸北部白垩纪琥珀生物群中的腐食类甲虫进行鉴定分析,确定了一新属种Gryzmalia wukong Bao, Bao et Alekseev, 2022(格氏悟空甲),并对其古生态意义进行了讨论。相关研究发表于《白垩纪研究》。中山
科学家在周五发布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中警告称,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燃烧化石燃料,那么大约30年后,气温就将升至危险水平。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发现,由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人类行为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过去60年间“真真切切的”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如今,温室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四名古生物学家根据曾遍布全球的巨型蚂蚁的化石,发现了全球变暖如何影响5000万年前生命的分布。该论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上。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布鲁斯和罗尔夫、加拿大布赖顿大学的大卫·格林伍德以及美国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柯克·约翰逊描述了一种新的巨型蚂蚁化石
直立人是人类演化史上非常关键的一个种。他们最早开始用火,以狩猎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可以制造石器,还能像现代人那样奔跑。 2012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栾川孙家洞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原生层位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尔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在其中惊喜
科考队员在恐龙化石发掘现场工作(4月14日摄)。由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新疆地质调查院的专家组成的科考队,最近在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发现了我国迄今最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已发掘出的大量骨骼化石显示,该恐龙体形巨大,仅其股骨就长达2米多。科学家据此推算,该恐龙体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报批评了10家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销售的燃气企业。该厅称,通过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液化石油气掺混二甲醚专项执法检查,发现燃气企业掺假销售现象相当普遍。 据专家介绍,二甲醚也是一种可燃气体。由于其比液化石油气便宜,受利益驱动,一些充装单位纷纷在
清洁能源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速度还不够快。图片来源:Kevin Frayer了解最近的能源趋势似乎是一个高风险的罗夏墨迹测试。一些专家认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以及许多国家远离煤炭,让世界走向了全球变暖的拐点。另一些人看到的则是继续依赖低成本的化石燃料、政府行动迟缓、全球灾
6月8日,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质检系统代表约200人齐聚宁波,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质检合作对话会。 作为古代大运河南端出海口、记载“一带一路”历史的“活化石”,宁波曾于2015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部长合作发展论坛。时隔两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官员、学者、企业家再次欢
研究人员日前报告称,他们在一个不太可能的地方——摩洛哥发现了最古老的智人化石。 研究人员在大西洋海岸附近的一处考古遗址,发现了可以追溯到距今31.5万年前的早期智人的头骨、脸和下颌骨化石。这一发现意味着,智人出现的时间要比之前的预期早了10万年——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现代人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起
如果让你画一只蝴蝶,你会怎么下笔?用像舌头一样的喙在花朵上吸取甜甜的花蜜。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多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蝴蝶化石,研究人员如今估计,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生长着喙的蝴蝶就已经在这颗星球上遨游了。 科学家一直很感兴趣:地球上是先有蝴蝶还是先有花朵?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新近发表报告说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洞穴沉积物研究显示,南非早期人族的化石记录偏重于气候较干旱时期,而这一重要发现暗示可能存在化石记录空白,很可能模糊了演化模式,从而影响了科学家们对该地区早期人族的生境和饮食行为的理解。 南非早期人族化石最集中的地方,在约翰内斯堡西北部的洞穴,那里也被称为“人类
1 月20 日,特朗普就任美国第45 任总统。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曾简短地提到了科学,在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后不久,他又一次重申了改变气候变化法规的承诺。我们准备开启神秘的太空,把地球从疾病的痛苦中解救出来,同时利用明天的能源、产业和技术。特朗普在一个俯瞰华盛顿特区国家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735.shtm巴西外交部一个专门从事文化和教育外交的机构——吉马莱斯·罗萨学院称,经过两年多的谈判,南美洲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羽毛状结构的非鸟类恐龙化石——乌比拉哈拉化石已经准备回归了。 ?
生物学家曾在35亿年前的历史悠久地质构造中发觉了相近蓝细菌的化石。蓝细菌比绝大多数病菌都大,可以代谢一层层薄薄细胞壁。最关键的是,蓝细菌可以产生大的糜棱岩构造,这类构造被称作叠层石。假如将这类叠层石磨好薄薄片,之中将会发觉储存细致的蓝细菌和藻类植物化石。 病菌既没有硬实的人体骨骼,都没有硬实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51.shtm 在凌杂的世界中,大家都有自己的偏爱。我喜欢神话,喜欢历史,喜欢远古的遗物——不管是化石,还是文物。总之,只要是挖出来的,我都喜欢。我师兄说过,他学古生物学就是为了可以光明正大地
比利时列日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一个研究团队在距今约17.5亿年的一种蓝藻化石中发现了类囊体膜结构,这是迄今已知的最古老类囊体化石,比此前类囊体化石的最早纪录提前了约12亿年。新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蓝藻和产氧光合作用的演化提供了线索。 据公报介绍,列日大学研究人员对分别采自全球3个地点的页岩中含有的
相关知识
花的起源 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变果”化石为花朵演化研究提供新启示
被子植物“变果”化石为花朵演化研究提供新启示—论文—科学网
辽西惊现古生物化石
被子植物的起源
地球上的花起源于中国辽西
被子植物“变果”化石 助力花朵演化研究
【辽宁日报】地球上最早的典型的花开在辽西
该团队在南京花化石研究取得新进展,证实被子植物在侏罗纪的存在
花的起源是什么
网址: 辽西化石为揭示被子植物起源提供关键证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7055.html
上一篇: 国际首次从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现存 |
下一篇: 花卉文化与植物造景讲义.rar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