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生物量监测及固碳释氧效益初步研究
《甘肃林业科技》 2008年03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退耕还林生物量监测及固碳释氧效益初步研究
高嵩 开通知网号
【摘要】:通过对退耕还林林地上生物量的监测,退耕还林6年的乔木型、乔草型、经济林型、荒山造林封禁区典型林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6 043、6 575、18 790、2 980 kg/hm2。在生物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与固碳释氧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了退耕还林林地上固碳释氧总效益为22 916.4万元,从而科学客观地评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在固碳释氧方面的效益,为退耕还林效益监测、工程总体效益评估、生物固碳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依据。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嵩;退耕还林生物量监测及固碳释氧效益初步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2 高嵩;不同模式退耕还林地上净生物生产力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3 退耕还林绿染长武[J];陕西林业;2002年02期 4 杨柳英;赵翠薇;李朝仙;胡震;徐志荣;李爽;田仁伟;基于山地村域耕地质量评价的退耕还林效益研究——以贵州省凯里市大田村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年06期 5 王芝莲浅谈退耕还林在我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J];甘肃林业;2004年05期 6 纪永安 ,刘万苍总结成功经验 搞好退耕还林[J];甘肃林业;2003年02期 7 王月明 ,刘耀青武山退耕还林坚持“五结合”“四落实”[J];甘肃林业;2003年05期 8 陈庆加快退耕还林建设步伐[J];陕西林业;2003年01期 9 付贵清略阳退耕还林坚持“四个到位”[J];陕西林业;2001年06期 10 张兴龙;庆阳:退耕还林成效显著[J];中国林业;2006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怀满;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退耕还林工作[A];第十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姚清亮;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确保退耕还林持续健康发展[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3 姚清亮;李宗领;河北省退耕还林实践与后续发展[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4 霍建光;任元英;尚兴杰;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探析[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5 林士杰;刘原樟;朱红波;韩忠辉;马晓伟;对吉林省退耕还林存在问题的认识及后续工作的探讨[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6 毛陇萍;刘广振;实施退耕还林 建设山川秀美的新陕西[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7 张勇;李有华;杜轶;区域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8 吴志文;对实施退耕还林(草)的问题与对策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张忠义;发展优质苗木,保证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李元华;种草先行是退耕还林的重要步骤[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草)实践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高海清;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草)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柯水发;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姜恩来;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成六三;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6 房世波;“3S”技术在川西干旱河谷退耕还林(草)监测与生态还林决策中的应用——以甘孜州九龙县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7 孔忠东;退耕还林工程效益与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傅煜;区域尺度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不确定性度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9 肖庆业;南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组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邢祥娟;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鸣;不同年限退耕还林(草)效果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2 董耀;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马丽琼;我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法律规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4 张丽华;基于农户调查的退耕还林(草)意愿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康;我国退耕还林法律制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宁恽营;我国退耕还林(草)补偿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高秀君;退耕还林(草)的理论与实践[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8 车莉蓉;退耕还林的政策效力与社会经济意义[D];四川大学;2007年 9 贺金红;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与粮食安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吴付英;我国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胜伟 记者 王婷;退耕还林有利土壤固碳[N];浙江日报;2014年 2 ;退耕还林要搞好规划[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记者 宋波;退耕还林要和农民长远收益相结合[N];中国花卉报;2003年 4 曹瑞智 记者 宋伟;我市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N];延安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粼粼;退耕还林工作重点转向巩固和发展已有成果[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记者 赵春光;我市退耕还林工作成绩斐然[N];延安日报;2006年 7 张峰碧 刘建国;退耕还林促进商洛增绿脱贫[N];商洛日报;2016年 8 董存丽 周润;我州圆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N];楚雄日报(汉);2014年 9 通讯员 汤晓燕 张薇薇;郭镇退耕还林绿了山川富了民[N];汉中日报;2011年 10 缑铁林 记者 陈涛;富县退耕还林工作取得骄人成绩[N];延安日报;2010年
相关知识
【景观·学术】天津市绿地植物固碳释氧效益测算与分析
【文献】园林植物固碳研究现状及进展
空气质量对北京市常见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影响
上海地区151种绿化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的研究
《浙江森林碳汇功能监测》【价格 目录 书评 正版】
18种常见灌木绿化树种光合特性及固碳释氧能力分析
生态修复的固碳机制、实现途径及碳中和对策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森林固碳效益评估
园林植物碳储存及碳汇效益研究
碳中和专辑|上海城市绿色空间碳汇评估及提升策略
网址: 退耕还林生物量监测及固碳释氧效益初步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