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近十万部网络文学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近十万部网络文学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央广网上海11月11日消息(记者沈梅)“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们,为我们讲述了两百余种非遗类型,其中有很多我也是看了参赛作品才第一次知道。这样的盛况证明:‘非遗并不是孤独的化石’,相反,他已经浸透到了亿万中国人的饮食起居中,故乡记忆和口耳相传里。”11月11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的“阅见非遗”第二届征文大赛颁奖仪式上,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的一番话激起了在场每一位嘉宾与观众的共鸣。

图片

颁奖仪式现场的古琴非遗技艺展演 (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阅见非遗”征文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累计征稿近10万部,创作字数超20亿,涌现出《我本无意成仙》《泼刀行》《一梭千载》等百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其中多部作品入选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

图片

颁奖仪式现场的非遗展品 (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好故事不止于文字。首届征文大赛获奖作品《我本无意成仙》《一纸千金》等将陆续推进有声、出版、动漫及影视化改编,读者不仅可以在网络文学中“阅见非遗”,还能在影视、动漫、有声剧等优秀改编作品中见人、见物、见生活,进一步体验非遗、了解非遗。

昨天的颁奖仪式现场,本届征文大赛获奖作品逐一揭晓。融汇了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展现陕西特色民俗的网络文学作品《泼刀行》获金奖,作品以中华传统武术为主要看点,将西安鼓乐、红拳、秦腔、皮影、社火等近百项非遗元素融入小说创作,通过全新的视角展现了非遗与网络文学创作以及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一揽芳华》《仙工开物》《天津人永不掉SAN》获银奖,《乌鸦的证词》《岁时来仪》《秘烬》《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四合如意》《冰不厌诈》获铜奖。《云去山如画》《国药大师》《神农道君》《临安不夜侯》分别获得最具传承价值奖和出版观察团选择奖。上述获奖作品融合了绒花制作技艺、木偶戏、锦灰堆等非遗元素。此外,24部征文大赛优秀作品以及恭王府博物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著作及相关文献资料入藏上海图书馆。

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苏宁表示,“阅见非遗”征文是一次对非遗的深情致敬,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徐强表示,上海图书馆将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馆藏资源,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阅读的深度融合,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与活力。颁奖仪式上,“阅见非遗”第三届征文大赛同步启动。

相关知识

“一带一路”泉州绽放:交流互鉴 非遗瑰宝焕发活力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风劲扬帆
江苏徐州:保护传承文化血脉 让非遗之花绽放时代芳华
推进非遗相关立法 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区市场监管局:期待!双牌楼、慧食猫、非遗大戏……荔湾花市即将上新!
守护文化瑰宝 绽放非遗魅力
非遗传承视域下知识产权创新管理平台模式探析
海原:非遗宝藏流韵焕彩
非遗进景区 “景”上更添花
当非遗遇上数字科技——“焕燃艺新”数字文化体验主题展览开放

网址: 近十万部网络文学让非遗焕发新活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872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私家花园设计常用植物【红梅】
下一篇: 第十一届“华图杯”安徽省模拟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