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青藏高原种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
依托单位:农林科学院
成立时间:2022年
一、主要研究方向
(一)突破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精准鉴定。对青藏高原具有抗逆、优质、高产等的栽培种、农家品种和近缘野生种进行广泛收集和保护。开展种质资源的表型-基因型立体精准鉴定,以及新基因/优异等位变异等高通量发掘。创制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新种质。重点解决我省种子产业发展过程中优异种质资源缺乏和挖掘不足的问题。
(二)攻关育种技术与多元用途品种培育。开展主效基因选择、全基因组选择等育种前沿技术的探索与研发,建立高效品种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为品种的定向高效遗传改良提供支撑。进行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肥、宜机宜饲、专用特用新品种培育研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绿色高效发展。着力解决我省作物育种技术手段落后、突破性品种少的瓶颈性问题。
(三)完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创新体系。在提升“育”的创新能力的同时,联合种业企业开展种子繁殖和品种推广的商业化运作,强化“繁推”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完善优化“育繁推”一体化的育种组织方式,建立产学研融合的联合攻关团队。充分利用青海省海拔高、气候冷凉等自然特点,重点开发独特、优良作物的种子生产潜力,打造国家级的优良种子繁育基地。
二、实验室运行管理
(一)开放共享
以农业农村部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建设为标准,严格各项管理制度,积极贯彻“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方针, 为国内外高原作物遗传育种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学术交流和试验环境。一方面,通过设置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国内外合作研究、国内外会议、短期访问以及讲座等形式,加强国内外联系与合作,鼓励国内外优秀人才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向国内作物遗传育种单位开放共享,真正实现仪器设备使用的“开放共享、严格管理、物尽其用”目标。并依托国家农业科研示范展示基地加大公众开放度,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二)人才培养
依托现有作物学和草学博士点,扩充师资队伍,提升导师团队整体学历和学术水平。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打造更先进的人才培养平台,营造更活跃的人才培养学术氛围。同时,高水平建设好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加大博士后合作导师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起点、高水平的博士后人才指导团队。
(三)学术交流
通过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国内外会议、中短期访问以及讲座等形式,加强国内外联系与合作,鼓励国内外优秀人才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三、实验室负责人简介
杜德志: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春油菜育种工作。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青海省首届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奖等荣誉和奖励。主持选育春油菜杂交种12个,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刊源论文11篇。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 项、二等奖2 项、三等奖1 项。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23名。
相关知识
我院新增1个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我校新增3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
功能无机材料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农业农村部公示!全国57个建设项目,大批仪器采购计划
作物所科技人员参加2024年全国马铃薯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研讨会
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营养与生理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生...
农业农村部肉蛋鸡养殖设施工程重点实验室
网址: 农业农村部青藏高原种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08854.html
上一篇: 河南日报丨中药材新品种培育——中 |
下一篇: 水稻核心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全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