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盆一世界,非遗创作体验带市民感知美好生活

一盆一世界,非遗创作体验带市民感知美好生活

跟随非遗传承人体验非遗技艺,

制作属于自己的精美小盆景。

国庆黄金周,

上海植物园每天开一节非遗技艺展示课——

海派盆景创作体验,

吸引着一批批市民游客。

市民体验海派盆景创作

在上海植物园2号门附近,大花芙蓉葵、扶桑等鲜艳夺目的夏花,与百日草、醉蝶花、长春花以及小兔子狼尾草、蒲苇等优雅多姿的秋季花草,编织出一幅夏秋交替的美景。

盆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之一,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海派盆景于2020年被徐汇区人民政府列入第十二批徐汇区级非遗名录,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盆景艺术流派,集植物栽培学、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景观艺术和植物造型艺术于一体。海派盆景集众家之所长,在学习和研究我国传统盆景艺术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师法自然,苍古入画”的海派风格,是中国五大盆景流派中最年轻的一派。

盆景艺术大师赵伟为市民讲解盆景文化

10月4日下午,在植物园报告厅,20组家庭在指定的区域就座,听非遗传承人讲解海派盆景制作技巧。眼前这盆柏松有两根粗干、两根细枝……园艺师捧着柏松转了几圈,从各个角度端详,选好正面,并构思好每根枝条的空间布局。体验者学着样,捧起花盆,仔细观察每株柏松的外形,和园艺师商量盆景的空间构思。

蟠扎是盆景制作的重要步骤,用不同直径的铝丝绑扎在枝干上,弯曲铝丝和枝干便可做出造型。在非遗讲座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盆景赏石协会专业委员会主任赵伟介绍,最粗的铝丝直径有十多毫米,一端固定在树干上,绕时贴近树干但又不能摩擦伤害树皮。绑扎好便可弯折,需要控制好手劲。盆景艺术讲究师法自然,尽量减少人工痕迹,让盆景自然舒展,尊重树木本身的生态习性。

盆景讲究“三分做七分养”,平日的养护非常重要。赵伟介绍道,修剪时要“去强留弱”,为控制住树冠的轮廓和树枝生长方向,就要把顶端长势最强的枝杈剪掉,培养正在生长中、看起来相对较弱的枝条。演示时,他并不用剪刀,怕枝叶伤口留下暗红色锈斑,直接徒手去掐、揪、摘、拧,手上常常沾满植物的汁液。

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前身龙华苗圃始建于1954年,早在1974年植物园成立前就承担了收集、培养盆景、苗木的工作,被认为是海派盆景的发源地。体验好盆景创作,赵伟带领体验者走进国内最大盆景专类园——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园子里有千余盆盆景,100余种树种,其中,既有2.5米高、250岁,大气俊朗的“松鹤延年”五针松大型盆景,也有动静有致、收放自如的罗汉松盆景,还有各类小巧别致、明快流畅的落叶树盆景。

青年盆景师展示非遗技艺

国庆黄金周,上海植物园联合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盆景赏石协会主办,植物园盆景管理中心和徐汇区非遗办承办的海派盆景精品展,将展出经典造型、样式的盆景以及山野草。此次展出的盆景作品,不仅有中国高级盆景艺术大师汪彝鼎、王元康、赵伟最新创作作品,还有王娟、姜知其、王玥明、孙立、王相文等多位青年盆景师的作品,各具特色,妙趣横生。“传承中创新,让更多海派盆景走进百姓生活”成为青年盆景师作品的一大亮点。王娟介绍说,他们积极创作小微盆景、山野草盆景等,试行精细化养护,已经成为海派盆景的一大新形式,备受市民的喜爱。

原标题:《一盆一世界,非遗创作体验带市民感知美好生活》

相关知识

世园会新体验:“影像展示+非遗体验”探索成都青羊魅力
市民学堂|手上生花,一口千年!一起体验舌尖上的非遗
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系列活动(10)之非遗文化手工缠花
来越秀二沙岛制作押花团扇!体验非遗与环保的碰撞
世界公园非遗艺术节暨2024世界非遗博览会发布、郁金香国际文化周成功启动
植物拓印 让居民体验非遗魅力
2024年非遗广州红活动正式启动!来逛展览、体验AI变装
当非遗遇上数字科技——“焕燃艺新”数字文化体验主题展览开放
传承非遗,从我做起——建筑工程学院师生赴“花馍”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参观学习
这堂传统插花非遗体验课,深受白领欢迎!

网址: 一盆一世界,非遗创作体验带市民感知美好生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198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非遗江门行》第三十期收官之作:
下一篇: 什么是盆栽?感受日本风情的盆栽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