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4月14日:第04版,河南新闻
科技支撑从“增产为主”转向“提质增效”
我省将在30个县探索粮食生产“绿色化”
本报讯(记者卢松)农业发展新形势下,如何用发展新理念引领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打好粮食生产王牌?4月13日,记者从在郑州召开的“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合同签约暨培训会议”上了解到,我省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将从过去追求“增产为主”向“提质增效”转变,省农科院等3家省级农技单位将通过技术集成,在郸城县等30个项目县持续探索粮食生产“绿色化”,示范带动全省粮食生产加快转型升级。
据悉,为有效破解粮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耕地约束、资源紧张、灾情频发等一系列难题,我省自2010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由省农开办牵头组织,依托省农技推广总站、省农科院和河南农大3家省级技术单位,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每年在全省30个粮食生产大县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对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进行集中科技推广示范。
“项目的实施,在全国开创了农、科、技协同推广农业科技的新模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省农开办主任庞学孟说。
2015年,该项目通过抓好“一方两区”(即万亩方、综合技术示范区、单一技术示范区)建设,开展了粮食生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据统计,2015年度科技支撑项目县共建设29个玉米万亩方、1个水稻万亩方,示范推广玉米、水稻新品种38个。其中玉米万亩方较对照地块平均亩增产94.6公斤,“两区”较万亩方分别平均增产5.2%和7%,圆满完成了秋粮生产计划目标。同时,节肥、节药、节水技术也在项目区得到不同程度的示范和推广。此外,项目县共建设30个小麦万亩方,示范推广新品种34个,目前各项目区的小麦长势正常。
据了解,从今年起,“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将正式更名为“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继续在30个项目县实施“一方两区”建设,改变过去主要追求粮食增产的目标,探索粮食生产绿色增产稳产模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悉,该项目今年获得24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每个项目县将获得80万元的项目实施资金。当天,项目夏粮专家李向东博士、项目秋粮专家执行组成员刘京宝研究员,分别就当前麦田管理技术和玉米备播技术对参会人员进行了培训。③12
《河南日报》,4月16日:第03版,河南新闻
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专家
到哈密传授肉羊胚胎移植技术
本报讯(记者卢松)“当地的规模化肉羊养殖场急需先进技术,回来后的这几天,我们抓紧制定了相关技术规程,供他们参考使用。”4月14日,刚从新疆哈密地区回郑不久的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辛晓玲博士又通过网络,对哈密地区畜牧工作站的技术人员进行远程技术指导。
新疆哈密地区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悠久的牛羊养殖历史、较大的牛羊基数、丰富的草场和饲草料资源等。但该地区养殖场(户)近年来花重金从澳大利亚引进“萨福克羊”纯种肉羊后,在进行良种扩繁的过程中,遭遇到了技术瓶颈。
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动物繁殖领域具有深厚的人才和技术积累,尤其是动物胚胎移植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去年12月,以辛晓玲为首的肉羊胚胎移植团队首赴哈密,为哈密市牧祥农牧扶贫专业合作社的“萨福克羊”进行快速扩繁,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年4月1日至10日,受哈密地区畜牧工作站的再次邀请,辛晓玲、施巧婷和滑留帅3位博士再赴哈密,为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健坤牧业开展“萨福克羊”的胚胎移植示范,并对哈密地区畜牧工作站技术人员进行肉羊胚胎移植技术系统培训。
辛晓玲介绍,“萨福克羊”自然繁殖速度较慢,一胎只能生育一个羊羔。利用胚胎移植技术,一只供体处理一次能得到5只羊羔,可实现快速扩群,受到了当地养殖场(户)的欢迎。③7
《河南日报》,4月21日:第03版,要闻
新县两茶园获“有机转换认证证书”
本报讯(记者高长岭)4月20日,在新县香山湖畔的茶园内,省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把一纸“有机转换认证证书”颁给了茶园负责人李根金。
2012年开始,省农科院与我省11个县开展了院县合作,新县就是合作县之一。根据新县政府建议,结合当地茶产业发展趋势,省农科院决定帮助新县打造有机茶园,提升信阳毛尖品质,为大别山地区扶贫贡献力量。
房卫平介绍说,省农科院从信阳茶产地环境、标准化种植、农业投入品监测、有机茶叶认证及有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入手,建设有机茶特色生产基地。经过近两年的准备,通过权威机构监测评估后,当天,新县香山湖茶园和云山茶场都获得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两年后,再经评估检测合格,这两个茶园才能获得正式的有机认证证书。③9
《河南科技报》,4月26日:B1头条
科技支撑老区茶园换新貌
新县俩茶园标准化建设得到有机转换认证
人间四月芳菲尽,茶乡处处香满园。4月20日,记者随同省农科院的专家到新县有机茶园采访,只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人在园中走,如在画中游。新茶飘香,好客的茶农煮茗以待宾客。茶未入口,晶莹剔透的绿色已使人心醉,及至细品轻抿,顿感又甜又香,喉舒肺爽,吐气如兰。在随同专家参加“有机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认证”现场观摩交流会过程中,记者见证了这一杯茗茶幕后的科技力量。
人工云雾出好茶
谷雨时节茶乡忙,田间地头话农桑。一场淅淅沥沥喜雨中,只见山水相依,层林叠翠,无数黄色诱虫板点缀在茶园中,宛若漫天的繁星。在新县副县长王恩情等陪同下,省人大常委、省农科院副院长房卫平带领院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专家先后参观了新县香山茶厂和新县陈店乡云山茶场。
茶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天气晴朗,天空艳阳高照,山外肯定热气逼人,但你一走进茶园,就会发现这里云雾缥缈,湿润凉爽,宛如仙境。原来,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指导下,茶园实施了人工喷雾工程。据项目主持人张香凝博士介绍,新县香山湖核心试验区实施的人工喷雾系统,在山顶建设喷雾系统,下面建设微喷灌系统,从而集成有机茶园雾灌管理系统,使灌溉层内水分分布均匀,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茶园小气候等均能得到合理的调剂,不致产生地表径流、深层土壤渗漏以及破坏土壤结构等弊病,不仅解决茶叶春旱问题,还能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
人工喷雾系统通过提高空气湿度,提高叶片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从而提升茶叶品质;通过提升茶叶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适度提高茶叶产量;这样的造景效果,利于打造生态观光茶园;同时还能将动物源、植物源肥药喷洒至茶叶叶片,实现水肥药一体化。过去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现在通过技术手段,效法自然,巧夺天工,达到“人工云雾出好茶”的目的。
生物防治出品质
如果说人工云雾系统是改变茶园小气候的话,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则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茶叶农药残留问题。省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刘玉霞指出,采用杀虫灯、性诱剂、诱虫色板、糖醋液、修剪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不用施药防治,就可降低茶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上文提到的点缀在茶园中的黄色诱虫板就是诱虫色板。在茶场工作人员指引下,记者看到,每一块诱虫色板上都粘了不少危害茶树生长的各种害虫。
据了解,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措施,比如换种抗 病虫害的品种,在采茶、修剪过程中摘除害虫及虫卵,深埋落叶;物理防治措施包括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有保护和施放害虫天敌,利于生物源农药抑制害虫。
新县香山茶场董事长李根金告诉记者,以前采用农药杀虫,或是粗放式管理,造成品质和产量下降,目前通过物理治理病虫害,同时干旱季节还可以通过微喷解决浇水难问题,使茶场产能大幅度提高。
目前香山茶已有60公顷茶园通过有机认证,茶叶价格高出市场价格的15%--30%。在这一过程中,省农科院资环所、加工所、植保所三个所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指导,省农科院专家多次到现场采集各种土样、水样、茶叶小样标本,来新县解决茶场技术问题,完成了茶园雾化、微灌、有机茶认证,帮助把关达到有机茶叶标准,为企业产品进入市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像喷雾这一项,在国内同行业的技术内算是前列,造景既可以观光,也可以提高和改善品质,吸引了方圆十几个茶场来学习、参观、交流。
有机认证出品牌
房卫平告诉记者,无论是人工喷雾技术还是生物防治技术,都属于省农科院实施的“有机茶园生产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这一项目的目的是在新县集成信阳茶产地环境、标准化种植、农业投入品监测、有机茶叶认证及有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大面积示范,建设有机茶特色生产基地并进行广泛推广,进一步提升信阳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信阳茶叶持续健康发展。
几年来,省农科院结合当地实际,完善有机茶叶标准体系,强化相关知识的培训;落实有机茶叶项目的具体细节,注重示范引导;注重优化生态环境,从每个细节抓起,向有机生态模式看齐;指导企业有机知识,从申请前的准备到提交认证申请,现场评审及获证后的监督,切实把关。经过近两年的准备,通过权威机构监测评估后,新县香山湖茶园和云山茶场都获得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4月20日,房卫平分别给新县香山茶场、云山茶场颁发了有机转换认证证书。两年后,再经评估检测合格,这两个茶园才能获得正式的有机认证证书。据了解,健康农产品分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三个层次,其中“有机”是最高等级。
据省农科院加工所王安建研究员介绍,通过实施“有机茶园生产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使广大茶农提高了认识,使茶乡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了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迫切需要,能更好地解决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问题,打造茶乡品牌。
据悉,新县茶场有30万亩,年产茶叶500万公斤,年产值10亿元,目前通过有机茶叶认证的还不足1%,通过这两个茶场的有机认证,进而在当地打造推广模板,能带动和辐射新县茶叶升级换代,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依靠省农科院科技支撑,老区茶园换了新貌。(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中国科学报》,4月27日:第8版,区域
河南省农科院科技人才援疆传授新技术
本报讯 日前,从河南省农科院畜牧所了解到,受新疆哈密地区畜牧工作站的再次邀请,该所辛晓玲博士带队一行三人,完成再赴哈密开展的“萨福克羊”胚胎移植示范与培训工作,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新疆哈密地区具有良好的畜牧业发展基础,悠久的牛羊养殖历史、较大的牛羊基数、丰富的草场和饲草料资源等。然而,该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需要有良种的支撑,在引进良种肉羊品种后进行良种扩繁的过程中,遇到了扩繁生物技术缺乏的困境。
2015年12月,以辛晓玲博士为首的羊胚胎移植团队首赴哈密为牧祥农牧扶贫专业合作社的纯种萨福克羊进行快速扩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悉,该团队已为全国多个肉羊养殖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服务,成功扩繁多个肉羊品种。
此次“萨福克羊”胚胎移植工作在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健坤牧业开展,经过整个团队连续多天的辛勤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并取得了多项进展:共超排处理纯种“萨福克”羊71头进行快速扩繁,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全面提高了哈密地区畜牧工作站技术人员的胚胎移植水平,包括供体处理、手术操作、检胚过程和胚胎冷冻等多个方面;在双方的合作交流中延伸出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通过全基因组简化测序,分析绵羊超数排卵反应效果的分子遗传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的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史俊庭)
联系电话:0371-65747002 电子邮箱: hnnkytgc@126.com
相关知识
海盐至安吉公路桐乡凤鸣至洲泉段景观绿化及配套设施工程第1标段—11月30日工作简报
春到园区花争妍 ‖ 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春耕备耕见闻
倾力打造节能环保居住小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大唐四季花园建设纪实
关于禾韵(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奎山“花能互补”示范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准予水行政许可决定书
第二批西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户 评 选 结 果 公 示
临洮县举办花卉产业发展示范培训班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举办四川插花花艺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
智卉园艺专注玫瑰无土栽培示范
开封市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区段)建设项目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樱花园项目)
东篱生态休闲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网址: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工作简报(第69期)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284.html
上一篇: 病虫害进入活跃期 草莓生产要注意 |
下一篇: 花剪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