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作为优质乡土竹种,用途广泛,但正是因为其自身优良的特性,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忽视其管理措施,制约了慈竹原料林经营达到产业资源培植的目的。本文以2011年四川省林木新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慈竹新品种慈竹6号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慈竹6号苗期新竹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配比施肥处理下慈竹6号苗期发笋数、新竹地径杆高、新竹产量和发笋前后土壤养分,探讨了影响发笋和新竹性状的关键因素,构建拟合度较高的产量模型,揭示地下养分动态变化,提出最佳施肥配比方案,为慈竹6号原料林大面积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NPK比例、微肥种类和NPK总量对慈竹6号苗期发笋、新竹地径杆高、新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苗期发笋数与NPK比例、微肥种类、NPK总量之间的效应模型:Y_1=4.266+0.363X_3-0.141X_3~2Y_2=2.438+0.275X_3+0.094X_2~2-156X_3~2Y_3=5.969+0.450X_3-0.062X_1~2+0.125X_2~2-0.281X_3~2Y_4=5.750+0.500X_3-0.216X_1~2+0.125X_2~2-0.250X_3~2+0.148X_2X_3Y_5=5.000+0.425X_3-0.094x1~2+0.125X_2~2-0.281X_3~2Y_6=4.563+0.325X_3-0.125X_1~2+0.094X_2~2-0.281X_3~2+0.050X_2X_3建立了慈竹6号苗期新竹地径、杆高与NPK比例、微肥种类、NPK总量之间的效应模型:Y=2.219-0.038X_3~2Y=2.412+0.054X_3-0.042X_3~3建立了慈竹6号苗期产量模型:Y=3.999+0.264X_3-0.130X_3~2-0.107X_1~2+0.083X_2~2-0.051X_2X_3经F值检验,以上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二次逐步回归模型拟合较好,可以作为预测不同施肥配比对慈竹6号苗期不同阶段发笋数、发笋结束竹笋成林后新竹地径杆高、新竹产量影响的综合评价。(2)整个发笋过程中,NPK比例、微肥种类和NPK总量对慈竹6号苗期发笋量的贡献率均为正向效应且NPK总量贡献率最大。三因素对慈竹6号苗期发笋的作用大小依次为:NPK总量>微肥种类=NPK比例=0(第15d),NPK总量>微肥种类>NPK比例(第30d),NPK总量>微肥种类=NPK比例(第45d),NPK总量>NPK比例>微肥种类(第60d),NPK总量>微肥种类=NPK比例(第75d),NPK总量>微肥种类>NPK比例(第90d)。即在发笋刚开始时,只有NPK总量发挥了作用,而在第30d天时微肥开始参与发笋过程,发笋高峰期部分竹笋成竹,NPK比例开始发挥作用。NPK总量是影响慈竹6号苗期发笋的最重要因素。(3)在对于慈竹6号苗期发笋和新竹生长的研究以及产量模型的构建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促进慈竹苗期发笋和产量的最佳施肥组合为:NPK比例1:0.5:0.5,微肥类型Zn肥,NPK总量0.3kg/丛;对新竹地径和杆高数据分析,其只受NPK总量影响,新竹地径NPK最佳施肥量0.2kg/丛和0.3kg/丛;新竹杆高NPK最佳施肥量0.3kg/丛。而在对于土壤动态的研究中,本研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配比方案:NPK比例1:0.5:0.5,微肥类型Zn肥,NPK总量0.2kg/丛。根据课题目标,在降低肥料用量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施肥配比,达到产量增加、养分充分利用的目标。综合两者结果,慈竹6号苗期施肥方案为:NPK比例1:0.5:0.5,微肥类型Zn肥,NPK总量0.2-0.3kg/丛。这一方案满足了合理的配施原则,能够有效的实现在优质高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土壤养分的目标。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相关知识
不同肥料配比对蝴蝶兰花芽分化的影响试验
有机肥及化肥不同配比对玉米产量策略配对.doc
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不同配比对油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肥料配比对土壤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水氮配比对棉花花铃期土壤无机氮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氮磷配比及水肥配比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初报
不同水肥配比对核桃生长的影响
楠竹栽培管理技术
不同水肥配比对加工型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土壤速效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网址: 不同施肥配比对慈竹6号苗期发笋、新竹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2840.html
上一篇: 罗汉松的养殖方法:注意土壤、施肥 |
下一篇: 粤北食用百合的N,P,K配比施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