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04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欧阳慧 周如军 傅俊范 徐喆 赵杰锋 开通知网号
【摘要】:白鲜灰斑病为近年来辽宁白鲜生产上新发生的重要病害,各调查田均有发生,病情指数5.3~59.6,其致病菌为Paracercospora dictamnicola。该菌为新种,国内外Paracercospora属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明确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能够为后续研究及田间病害防控奠定理论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为CA培养基,最适p H值为6,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光照有利于病菌的生长,菌落致死温度为54℃10min;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值为6,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1%葡萄糖溶液,最适氮源为1%硝酸钾溶液,致死温度为53℃10min。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智慧;周如军;郝宁;李自博;陈计澎;朴静子;辽宁省药用植物白鲜病害种类调查及病原鉴定[J];植物保护;2022年04期 2 沈宝宇;孙文松;宋国柱;贾慧群;郭晓雷;张天静;辽宁道地药材白鲜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2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智慧;白薇病害鉴定及丝核菌叶斑病病原学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21年 2 柳靖婷;天麻内生菌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丹;傅俊范;周如军;李大刚;李玉娥;白头翁叶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高金欣;高增贵;张小飞;张硕;陈璐;一种简捷的玉米大斑病病菌单孢分离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10期 3 许世泉;焉石;张瑞;逄世峰;张清华;白鲜栽培管理[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年10期 4 阎合;徐秉良;梁巧兰;薛应钰;唐丽婧;徐福祥;甘草叶斑病的发生与病原菌鉴定[J];植物保护;2009年03期 5 孙俊;刘志恒;黄欣阳;杨红;王玉坤;辣椒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植物保护;2009年05期 6 武海燕;药用植物白鲜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3期 7 栾洪涛;范建国;白鲜栽培[J];新农业;2007年05期 8 杨建忠;王勇;陈昱君;刘云芝;王明生;三七麻点叶斑病发生危害调查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2006年06期 9 杜程芳,杨欣欣,屠鹏飞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21期 10 张益先,吕国忠,梁景颐,杨红,白金铠玉米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知识
蝴蝶花枯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pdf 全文免费在线看
我国近10年植物致病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综述
兰州百合枯萎病病原鉴定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茉莉白绢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橡皮树灰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 根盆网
几种山药病虫害危害症状识别及防治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芒果新病害露水斑病病原生物学与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迎春花轮斑病病原物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山茶灰斑病病原菌斑污拟盘多毛孢的研究
网址: 白鲜灰斑病的危害症状及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3759.html
上一篇: 不同杀菌剂防治芦笋茎枯病的田间药 |
下一篇: 渭北旱塬苹果树氮元素失调症防治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