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系统: 三种欺骗性兰花的传粉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系统: 三种欺骗性兰花的传粉生态学

CAS IR Grid 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Author任宗昕  Degree Level博士 Issued Date2010-11 Degree Grantor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Supervisor李德铢 ; 王红  Major植物学 Abstract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大科之一,但生境丧失和过度采集使得兰科植物成为最濒危的植物类群之一。当今,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迅速丧失的大背景下,兰科植物的保育显得极其重要和迫切。传粉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兰花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有研究猜测杓兰属三稜组(Cypripedium Sect. Trigonopedium)为蝇类传粉,但一直未见详尽的报道和对其传粉机制的解释。对虾脊兰属(Calanthe)的传粉生态学的研究仅见极少种类的昆虫描述。本论文以云南巧家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毛瓣杓兰(Cypripedium fargesii)、药山虾脊兰(Calanthe yaoshanensis)和三棱虾脊兰(C. tricainata)三种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繁育系统,进一步揭示了传粉昆虫与兰花的互作关系和传粉吸引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的保育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三种兰花都不为传粉昆虫提供任何形式的报酬,通过欺骗实现传粉;都是自交亲和的,在自然条件下没有自交机制。异交种子具有活性胚的比例显著高于自交种子,表明都存在自交衰退。2.毛瓣杓兰的传粉昆虫为专性的扁足蝇(Agathomyia sp.),扁足蝇作为有花植物的传粉昆虫为本研究首次报道。毛瓣杓兰拟态受真菌感染的叶片,吸引扁足蝇访问,在有花植物的传粉中是一种全新的拟态方式。其主要证据:(1)在扁足蝇成虫口器和足上发现大量有枝孢菌(Cladosporium sp.)的菌丝和分生孢子,表明成虫以真菌孢子为食。枝孢菌能感染植物叶片和果实形成深色霉斑块;(2)毛瓣杓兰叶片正面具有黑色或红黑色的斑块,与受该类真菌感染的其他植物的叶片非常相似;(3)花气味中3-methyl-1-butanol为典型的霉菌的气味成分,该化合物与2-ethyl-1-hexanol和1-hexanol普遍存在于枝孢菌的挥发物成分中。因此,毛瓣杓兰利用扁足蝇特殊的食性,其带斑块的叶片和花气味拟态被枝孢菌感染的叶片,从而达到诱骗扁足蝇传粉的目的。3.新种药山虾脊兰的主要传粉昆虫为蜂蝇(Eristalis tenax)。药帽存留的时间大于昆虫访花时间,从而起到阻止自交和克隆群体内近交的作用。传粉吸引方式为泛化的食源性欺骗,黄色花、假蜜导和花气味吸引昆虫拜访。 4.三棱虾脊兰的主要传粉昆虫是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生境破坏严重,自然条件下结实率极低。带刺的黄背栎和峨眉小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三棱虾脊兰的护理植物。5.本研究对三种兰花的保护提出建议。毛瓣杓兰以原生地保护为主,两种虾脊兰可以进行原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Language中文 Available Date2013-01-28 源URL[http://ir.kib.ac.cn/handle/151853/16060]   Collection昆明植物研究所_昆明植物所硕博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任宗昕 . 三种欺骗性兰花的传粉生态学 [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其他版本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相关知识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系统: 中国兜兰属植物的传粉生态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系统: 青藏高原三种高山植物的传粉适应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系统: 玉凤花属植物的繁殖生态学和生殖隔离机制
中国热带北缘分布的兰科铠兰属植物传粉生态学研究获进展
兰花:植物界的“骗子”
狡黠的花朵 受骗的虫——昆明植物所揭示兰科植物传粉生态学机制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系统: 稻属 AA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系统: 金盏花和藏木香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系统: 雨水对植物的花期、花部结构及花粉抗水性的影响
昆明植物所在“腐尸花”植物类群的繁殖策略(欺骗性传粉及胡蜂攻击性传播种子)方面取得新进展

网址: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系统: 三种欺骗性兰花的传粉生态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432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院情简介
下一篇: 毛瓣杓兰传粉生态学研究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