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实际生产中可增加北方地区花鲈苗种量,有利于保护野生花鲈苗种资源,推进花鲈种质改良及选育出新品种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花鲈(lateolabraxmaculatus)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花鲈属(lateolabrax),为我国养殖产量最高海产鱼种之一,年产量超过10×104t。但是,近年来我国花鲈养殖产业正面临着空前挑战,种质退化,缺乏优良花鲈品种,北方地区仍然以捞取野生鱼苗作为苗种,导致野生花鲈资源遭到破坏;同时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全人工繁殖技术进行定向人工选育,长期近亲繁殖导致苗种生长和抗病性能下降。
南方许多地区长期从事花鲈繁殖工作,比如福建闽威实业有限公司等,其主要进行的是群体催产,自然授精,最后收集受精卵的繁殖技术。同时南方天然的优势,花鲈亲鱼可以室外越冬。但其繁殖技术无法进行定向的人工选育,造成长期的近亲繁殖,导致苗种的抗性越来越差,种质资源越来越退化。
我们经过几年的摸索,形成了一套适合北方地区花鲈亲鱼全人工繁殖的技术,每年可稳定生产优质受精卵数百万,成为北方第一家成功突破花鲈亲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实验室,每年可为北方地区提供大量优质花鲈苗种,同时我们的全人工繁殖技术可为花鲈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技术支持。如可选择生长性状突出的北方亲鱼和耐高温等优良性状的南方亲鱼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经过5代选育后,可选育出具有耐高温同时生长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经我们技术支持的利津县双瀛苗种有限责任公司在2018年8月14日获得“利津鲈鱼”商标,也获得山东省花鲈良种场的称号。同时本实验室温海深教授获得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海鲈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项目的岗位科学家。此技术已经经过实际应用,实际验证表明此全人工繁殖技术特别适合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乃至全国花鲈产业具有深远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北方地区花鲈全人工繁殖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经摸索研究建立了适合北方地区科学合理的花鲈全人工繁殖技术,为定向改良花鲈种质资源,培育花鲈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每年可提早半月为南方地区提供北方地区优质花鲈受精卵,同时可为北方地区提供大量优质花鲈苗种,保护野生花鲈苗种资源。对北方地区乃至全国花鲈产业具有深远意义。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繁殖期花鲈亲鱼的挑选;
步骤2,选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两种兽用激素;
步骤3,通过光镜下观察卵的大小、形状,卵的弹性,肉眼观察卵的上浮性以及油球数量,以此来判断卵的成熟度,通过精液是否迅速溶于水以及光镜下精子的密度和活力来判断精子成熟情况;
步骤4,卵、精子成熟后需迅速采用干法授精方式进行人工授精,建立全同胞家系;
步骤5,以上人工授精过程均采用一雌对一雄形式,即一对一建立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家系,同时采用线码标记技术对亲鱼进行标记;
步骤6,将上浮的受精卵缓慢倒入特制的孵化网箱进行孵化。
进一步,步骤1中的挑选方法是在繁殖季节通过轻压腹部有无精液流出,判断出雌、雄鱼,然后选择体格健壮、体表光滑、无伤、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生长、颜色、抗病等)、发育较好的雄鱼以及腹部松软、体格健壮、体表光滑、无伤、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生长、颜色、抗病等)、发育较好的雌鱼作为当年待产的亲鱼。
进一步,步骤2中雌鱼注射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800iu/kg+4u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3/kg,雄鱼减半,采用背部肌肉多次注射的方法完成花鲈亲鱼的催熟、催产,催产池雌、雄鱼放养比例为1:1,激素注射周期为五天,成熟好的雌鱼注射第二针后可产卵;
进一步,步骤3中电镜下卵的大小为1.10mm左右,形状为规则的圆球形,透明弹性较好不易碎,卵迅速上浮,油球量为1-2个为最佳成熟卵,而颜色发黄不上浮的为未成熟卵,卵颜色发白沉于底部或悬浮水中的为死卵或过熟卵;雄鱼挤出的精液迅速散于水中为最佳,而挤出后较粘稠,无法迅速溶于水为未成熟精液;
进一步,步骤4建立方法,准备干净的毛巾、塑料容器(如脸盆)和250ml烧杯。首先挑选成熟的雄鱼待用,然后挑选成熟的雌鱼,用干净的毛巾将雌鱼腹部特别是泄殖孔周围的水以及赃物擦拭干净,用手轻轻挤压其腹部,将卵挤于干净的塑料容器中,而后采用相同的方式将雄鱼精液挤于干净烧杯中,精液量应适中,最后迅速将精液倒进卵中,混匀,加入适量的新鲜海水,用干净的羽毛搅拌3-5分钟,完成受精。人工挤卵、精过程中,应避免挤入粪便和尿液。将卵倒入较大的塑料容器中,再次加入适量的新鲜海水,静置数分钟使卵上浮,而后用80目的网兜将上浮的卵收起,洗卵数次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网箱中;
进一步:
步骤1:在冬季和初春水温较低时节,花鲈亲鱼养殖于室内,其中设计5*5*1m水泥池作为花鲈亲鱼室内繁殖池和越冬池;
步骤2,在气温较高的夏季以及水温适宜的秋季,花鲈亲鱼养殖于室外,其中室外池塘设计为水深5米,面积约10亩的土池塘,其内设置特制的5*5*3m网箱作为花鲈亲鱼的室外培育网箱;
步骤3,期间投喂的饲料选择脂质含量较高的鳀鱼;
步骤4,确定室内向室外,室外向室内准确的搬运时间,具体时间与温度密切相关;
步骤5,确定搬运方法为丁香酚麻醉,带适量水用120l方形桶搬运;
步骤6,室外网箱、室内水泥池亲鱼培育的日常管理,包括投喂时间,推底、倒池(换箱)时间等;
步骤7,北方地区花鲈亲鱼性腺指数周年变化及性腺成熟度分期试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水泥池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网箱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网箱结构示意图;
图4是北方地区花鲈亲鱼性腺指数周年变化;
图5是实施例2网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北方地区花鲈亲鱼室外网箱,室内水泥池全人工培育技术:
1.首先培育方法与激素注射时间的尝试,花鲈亲鱼体质量为雌鱼2.50kg以上,雄鱼2.00kg以上,选择5*5*1m室内水泥池,繁殖季节,每隔一天注射一次宁波第二激素厂产的hcg和lrh-a3激素,花鲈亲鱼雌鱼未成熟产卵;
2.室外池塘与室内水泥池培育,搬运采用干法搬用,死亡量较大,当年亲鱼雌鱼未发育成熟;
3.室外10亩土底池塘,网箱处水深至少5米,以及5*5*3m简易网箱与5*5*1m室内水泥池联合培育,以及室内水泥池培育对比试验,室外123尾亲鱼雌鱼90%成熟并且产卵,室内120尾亲鱼雌鱼30%成熟,并且仅有5%成熟产卵同时产卵量、孵化率显著低于室外网箱;室内和室外海水盐度不低于23,亲鱼室内培育水温15-35℃;图1为水泥池1,水泥池1为5m*5m*1m,水泥池1中部为一条地沟2,地沟2两侧均布若干亲鱼保种池3,亲鱼种池3内设有进水阀门4、中心设有排水口5,亲鱼种池3通过排水口5连通地沟2,可排水。图2为网箱6的立体图。网箱6包括网衣7和pe主浮管8。
和图3为网箱结构。
4.搬运时间的确定
搬运时间主要根据温度的变化,经过两次尝试,确定每年4月初,当室内水温为12.5-19℃,亲鱼可由室内移到室外网箱培育,这样可以在寄生虫和细菌病爆发前完成搬运,减少得病几率。温度高于25℃时,禁止搬运,此时花鲈受外界刺激,应激严重,搬运将造成重大损失;温度13℃尝试进行亲鱼由网箱向室内的搬运,此时花鲈亲鱼性腺将处于退化阶段,还需要进行升温处理,增加成本。经过3年实践,证明当室外水温由20℃降到15℃(9月30-10月13日)时,进行亲鱼由室外网箱往室内的搬运,开始进行人工催熟。同时确定在天气晴朗,光线较弱的傍晚进行搬运,减少花鲈的应激反应。
5.搬运方法的确定
首先,加水搬运,直接死亡率为0,物理伤害较高;麻醉后搬运,直接死亡率为0,物理伤害为0,以丁香酚为麻醉剂,按照1:9(丁香酚:无水乙醇)配好,然后按照85ml:1l海水的比例进行麻醉,亲鱼麻醉后,用120l的长方形桶进行搬运,搬运时桶内加水至15cm,用以保持鱼体的湿润。
6.冰鲜鱼与配合饲料的选择:以鰕虎鱼为主的混合杂鱼,虽价格较低廉,但其营养、口感等均被证明不适合作为花鲈亲鱼培育的饲料,最终选择脂质含量较高的鳀鱼作为花鲈亲鱼培育的冰鲜饲料;选择浮性配合饲料进行繁殖期后越冬花鲈亲鱼的投喂饲料。
7.日常管理:花鲈亲鱼采取每天定时投喂,其中投喂时间与光照条件相关(即投喂时间因季节而异),选择在弱光照条件下进行投喂,同时投喂标准为不再有鱼摄食。早晚定时巡查(巡查时间因季节而异,如夏季:早5:00,晚9:00),检查亲鱼的游动情况。
春季室内水泥池培育期间,投喂半小时后需进行换水、推底操作,主要将粪便推出池外,每天换水量保持100%,同时每两周进行倒池操作,以此为花鲈室内春季培育提供一个良好水环境。夏季室外网箱培育期间,需定期注入新鲜海水,进行水交换,并在高温季节注入适量的淡水以保持盐度的稳定;同时以增氧机保持水中适宜的溶解氧水平;定期拉网检查亲鱼状态;根据水色变化情况定期泼洒高锰酸钾等降低水中有机质的含量,保持良好的水质状况。当温度高于29℃时,需要停食,以此降低花鲈室外培育的死亡率。冬季室内水泥池培育期间,每天换水量40%-50%,少量投喂配合饲料,根据池中情况进行推底操作,一个月进行一次倒池。
8.北方地区花鲈亲鱼性腺指数周年变化及性腺成熟度分期试验:北方地区花鲈亲鱼性腺系2014年7月到2015年6间按月采集自东营利津双瀛水产苗种有限责任公司,每月采集雌雄各5尾。现场采集性腺计算性腺指数并用波恩氏液(bouin’s)固定保存,石蜡包埋切片,切片厚度6μm,选用苏木精-伊红对染法进行染色,应用olympusbx53生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应用olympuscellsensstandard系统进行图片采集。性腺指数是指性腺重与鱼体重的比值,是反映性腺成熟度的一个测量指标。试验通过计算北方地区花鲈亲鱼周年性腺指数(见图4)并观察变化可知,性腺指数变化规律与花鲈亲鱼繁殖行为周年变化是同步的。花鲈的性腺发育受到温度的影响,伴随降温性腺逐渐成熟。我国北方地区花鲈亲鱼性腺成熟一般要早于南方一个月左右,一般在九月中下旬开始进入成熟期,十月达到完全成熟。
实施例二:北方地区花鲈亲鱼全人工繁殖技术,
1,亲鱼的挑选:繁殖季节通过轻压腹部有无精液流出,判断出雌、雄鱼,然后选择体格健壮、体表光滑、无伤、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生长、颜色、抗病等)、发育较好的雄鱼以及腹部松软、体格健壮、体表光滑、无伤、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生长、颜色、抗病等)、发育较好的雌鱼作为当年待产的亲鱼;
2,通过选择宁波第二激素厂产的hcg和lrh-a3两种兽用激素、激素注射量hcg800iu/kg+4uglrh-a3/kg,最终确定采用靠近心脏背鳍基部肌肉(鳞片覆盖的边缘,有利于针头的刺入)多次注射的方法完成花鲈亲鱼的催熟、催产,催产池(5*5*1)雌、雄鱼比例为1:1,花鲈亲鱼搬进室内时进行第一针的注射,此时温度为17-18℃,盐度为28,同时池内放入水泵进行流水刺激,激素注射周期为五天,成熟好的雌鱼第二针可产卵,此时水温为16℃;
3,通过光镜下观察卵的大小、形状,卵的弹性,肉眼观察卵的上浮性以及油球数量,以此来判断卵的成熟度,通过精液是否迅速溶于水以及光镜下精子的密度和活力来判断精子成熟情况:其中电镜下卵的大小为1.10mm左右,形状为规则的圆球形,透明弹性较好不易碎,卵迅速上浮,油球量为1-2个为最佳成熟卵,而颜色发黄不上浮的为未成熟卵,卵颜色发白沉于底部或悬浮水中的为死卵或过熟卵;雄鱼挤出的精液迅速散于水中为最佳,而挤出后较粘稠,无法迅速溶于水为未成熟精液;
4,卵、精子成熟后需迅速采用干法授精方式进行人工授精,建立全同胞家系:准备干净的毛巾、塑料容器(如脸盆)和250ml烧杯。首先挑选成熟的雄鱼待用,然后挑选成熟的雌鱼,用干净的毛巾将雌鱼腹部特别是泄殖孔周围的水以及赃物擦拭干净,用手轻轻挤压其腹部,将卵挤于干净的塑料容器中,而后采用相同的方式将雄鱼精液挤于干净烧杯中,精液量应适中,最后迅速将精液倒进卵中,混匀,加入适量的新鲜海水,用干净的羽毛搅拌3-5分钟,完成受精。人工挤卵、精过程中,应避免挤入粪便和尿液。将卵倒入较大的塑料容器中,再次加入适量的新鲜海水,静置数分钟使卵上浮,而后用80目的网兜将上浮的卵收起,洗卵数次后,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网箱中;
5.以上人工授精过程均采用一雌对一雄形式,即一对一建立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家系,同时采用线码标记技术对亲鱼进行标记。线码标记工具包括注射器、扫描器和注射芯片,其中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
6,将上浮的受精卵缓慢倒入特制的孵化网箱完成孵化过程。
孵化条件:温度16℃,盐度28,约72h孵化出初孵仔鱼。
特制的孵化网箱:如图5所示,网箱由前后、左右四片网衣构成,上部连接竹竿或铁棒支撑,下部沉子固定,使孵化网箱悬浮于孵化池中,网箱中放入一气石,使海水翻滚,受精卵由上部倒入网箱,孵化过程中死卵由底部沉于池底,每天换水50%,换水时注意缓慢用新鲜海水冲刷网箱四周,将帖附在网箱四周的受精卵冲入网箱。待受精卵进入心跳期或尾牙期时(即将出膜时)从底部将受精卵收起,放于培育池中进行鱼苗后期的培育。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相关知识
以养为主,花鲈苗种培育中“自相残杀”、“三个死亡高峰”如何规避?南北方有何技术差异?
科学网—解开花鲈的基因密码
解开花鲈的基因密码—新闻—科学网
《海水养殖鲈鱼生理学与繁育技术》出版发行
利津:建成我国北方最大花鲈工厂化育苗基地
广东省花鲈养殖产业存在问题及展望
花鲈传染性疾病
水族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人工繁殖技术应用研究
花的一年两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东星斑(豹纹鳃棘鲈)苗种培育技术
网址: 一种北方地区花鲈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5032.html
上一篇: 陕西省地方标准《花魔芋切块繁殖技 |
下一篇: 花卉绿植租赁合同绿化租摆养护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