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榈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花榈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 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自然繁殖率较低。本文系统地总结归纳了各种人工繁殖技术,为花榈木的人工繁殖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种子繁殖、组织培养和无性繁殖等国内外主要的花榈木人工繁殖技术,通过分析各种技术的关键技术点,发现各繁殖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终点指出方向。

关键词: 花榈木  /  人工繁殖  /  研究进展  

Abstract: Ormosia henryi was listed as one of the second grade national protective plants, with low rate of natural reproduction. Typical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for O. henryi, including the seed reproduction, cutting reproduction, grafting reproduction and tissue cul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se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had certain inadequacies. Finally, the focus and direction was put forward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n O. henryi.

[1] 于永福.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版[J]. 植物杂志, 1999,(5):3~11. [2]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浙江植物志:三卷[M]. 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10. [3] 姚军. "材貌双绝"花榈木[J]. 园林, 2007,(3):17~18. [4] 孟宪帅, 韦小丽. 濒危植物花榈木野生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J]. 种子, 2011,30(7):66~68. [5] 左家哺, 李明红, 彭珍宝, 等. 南岳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研究[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40(3):161~166. [6] 邹芸, 李晓辉, 曹晓平, 等. 上饶市花榈木资源数量及群落学特征研究[J]. 南方林业科学, 2017,45(4):24~26. [7] 方卫华. 歙县野生花榈木居群分布现状与保护对策[J]. 安徽林业科技, 2017,43(4):46~47. [8]

Feng Shixiu, Hao Jing, Xu Zhifang, et.al Polyprenylated isoflavanone and isoflavonoids from Ormosia henryi and their cytotoxicity and anti-oxidation activity[J]. Fitoterapia, 2012,83(1):161~165.

[9] 刘鹏, 何万存, 黄小春, 等. 花榈木研究现状及保护对策[J]. 南方林业科学, 2017,45(3):45~48. [10] 王兴龙, 金则新, 李建辉, 等. 花榈木光合作用日进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40(3):143~147. [11] 陈坚波, 潘春燕, 张慧芳, 等. 花榈木中毒急救1例[J]. 浙江中医杂志, 2014,49(6):456. [12] 张都海, 袁位高, 陈承良, 等. 花榈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03,23(3):10~12. [13] 邓兆, 韦小丽, 孟宪帅, 等. 花榈木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初步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 2011,39(5):69~72. [14] 杨四知. 松溪县花榈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林业勘察设计, 2007,(2):111~114. [15] 王枞祁. 花榈木根插及大苗培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6):203~205. [16] 邓兆, 韦小丽. 珍稀树种花榈木种子休眠破除方法研究[J]. 种子, 2016,35(11):1~4. [17] 韦小丽, 孟宪帅, 邓兆. 珍稀树种花榈木种子繁殖生态学特性与濒危的关系[J]. 种子, 2014,33(1):82~86. [18] 江昌志. 花榈木育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 2004,(9):26. [19] 沈绍南, 柳尚贵, 蔡焕留. 珍贵树种花榈木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81~84. [20] 钟球泰, 赖仁龙. 花榈木播种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J]. 绿色科技, 2015,(12):82~83. [21] 李筱生. 不同贮藏方法的花榈木种子播种育苗和密度试验[J]. 林业勘察设计, 2018,38(1):36~38. [22] 姜顺邦, 韦小丽. 供水量对花榈木苗期耗水、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及灌溉制度优化[J]. 林业科学, 2016,52(10):22~30. [23] 彭丽. 珍贵乡土树种花榈木播种育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 2012,(2):30. [24] 杨鹏. 花榈木不同播种育苗方式效果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 2011,(2):26~27. [25] 虞志军, 单文, 潘国浦, 等. 花榈木播种苗在庐山越冬生存适应实验初探[J]. 种子,2008,27(7):55~56. [26] 段如雁, 韦小丽, 张之栋, 等. 珍贵树种花榈木容器苗配方施肥试验[J]. 森林与环境学报,2017,37(2):225~230. [27] 陈志萍, 李从瑞, 潘德权, 等. 花榈木实生苗苗期的生长发育节律[J]. 贵州农业科学,2014,42(12):191~194. [28] 彭明良. 如何对花榈木进行科学的管理[J]. 北京农业, 2013,(12):76~77. [29] 徐芳玲, 韦小丽, 古定豪, 等. 贵州花榈木主要害虫种类、危害及防控方法[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3):41~43. [30] 范辉华, 李朝晖, 张蕊, 等. 红豆树的组织培养技术[J]. 福建林业科技, 2011,38(3):100~102. [31] 杨根水, 刘新荣. 赣南林区值得驯化繁殖的几种优良乡土树种[J]. 现代园艺, 2013,(8):211. [32] 姚军, 李洪林, 杨波. 花榈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43(1):123~124. [33] 高丽, 李洪林, 杨波. 花榈木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33):16271~16273. [34] 桂平, 韦小丽, 乔栋, 等. 花榈木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 种子, 2018,37(11):135~139. [35] 乔栋. 花榈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D]. 贵州大学, 2016. [36] 乔栋, 韦小丽, 李群. 珍稀树种花榈木组培不同外植体的无菌繁殖体系构建[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29(7):1719~1723. [37] 赵正霞. 花榈木埋根育苗技术[J]. 湖南林业, 2007,(5):22.

相关知识

花榈木根插及大苗培育技术
水族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人工繁殖技术应用研究
园艺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人工繁殖技术
花?人工繁殖技术规范
花的一年两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花?人工繁殖技术规范 (DB5101/T 106
花卉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干燥花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兰花育种及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

网址: 花榈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503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平泉市人民政府 动态要闻 我市利
下一篇: 苏丹凤仙花的栽培技术、繁殖方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