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会仙湿地增强环境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会仙湿地增强环境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新华网北京10月1日电(孙榕蔓)“白鹭飞泽国,舟楫荡古今。”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的会仙湿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公园,河道蜿蜒,湖泊静谧。

  据会仙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副主任秦继华介绍,会仙湿地总共规划面积586.75公顷,约8900多亩,拥有湖泊、沼泽、湿地等自然景观。

秦继华介绍湿地保护情况。章佳礼 摄

  由于前些年周边村屯人类活动加剧,例如畜禽养殖排放未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农村生活垃圾与生产废弃物等有毒有害物质随意丢弃或者直接倾倒湿地公园之中、占用湿地围垦、开挖鱼塘进行水产养殖导致有害生物入侵等,原有湿地不断受到破坏与蚕食,水面面积逐渐萎缩,地面逐渐疏干,沼泽和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针对这些问题,会仙湿地公园开展一系列整治措施。秦继华称,会仙湿地做好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分组对湿地公园进行日常巡护,引导游客有秩序开展生态体验游览,开展保护湿地的研学科普教育活动,对周边村委村庄进行日常走访,提醒和制止村民在湿地内和控制线内非法搭建房屋。

  “我在2015年来的时候,湖面基本上被水葫芦覆盖了。经过治理以后,河道上的水葫芦被清除了,河道也变干净了,农民可以撑船进去进行农作物耕作,也可以进行生态旅游,收入增加了。”秦继华说。

  据他介绍,会仙湿地公园通过近年来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新增了纯鱼骨、花鱼骨、豆雁、灰翅鸰、萍蓬草,水杉,狐尾藻等动植物,种植睡莲30亩、荷花100亩、菖蒲30亩,垂柳等植被恢复面积约50公顷。湿地水系在涵养水源、蓄洪抗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会仙湿地游人乘船游览。章佳礼 摄

  湿地治理为旅游业创造附加值,“我们的生态好了,游客就多了,附近的村民通过开民宿和开展游船生态体验增加收入。”秦继华表示。

相关知识

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在行动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在行动
湿地保护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
江苏多措并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绘就美丽生态新画卷
聚焦黄河丨分论坛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林草贡献
王芊佳:环境DNA,能让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入新时代吗?
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网址: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会仙湿地增强环境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626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湿地保护 法律不能缺位
下一篇: 本地和入侵凤仙花物种之间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