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近海养殖环境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

中国近海养殖环境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年12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中国近海养殖环境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

张永雨   张继红   梁彦韬   李鸿妹   李刚   陈晓   赵鹏   蒋增杰   邹定辉   刘晓勇   刘纪化   开通知网号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海水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通过开展近海养殖增加海洋碳汇(亦称蓝碳)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的一条新的科学途径.蓝碳是"蓝色粮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提高贝藻等的养殖产量,增加可移出的碳汇,是近海蓝碳开发的一部分.而微型生物蓝碳、溶解有机碳(主要指惰性溶解有机碳)、颗粒碳的沉积等都是养殖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往被遗漏的碳汇部分.从不同角度全面揭示近海养殖环境的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科学评估近海养殖碳汇功能,不仅可为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并可能在未来碳市场中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昊东;孙圣杰;李伟波;乔之怡;中国海洋渔业碳平衡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J];海洋科学;2023年09期 2 潘晨;周哲;杨黎彬;褚华强;周雪飞;杨守业;张亚雷;海洋负排放技术及“人工灰尘”耦合技术概念[J];地球科学进展;2023年12期 3 姜珊珊;黄海军;董玉国;刘艳霞;严立文;王启飞;李冰;山东半岛近岸海带养殖活动对水体光学吸收特性的影响[J];海洋科学;2023年10期 4 尼志杰;张永生;褚洪永;李斌;张明亮;孙琰晴;胡顺鑫;光照与氮磷营养盐的协同作用对海带幼苗释放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22年12期 5 李源;李田慧;梁金水;李发祥;刘长发;辽宁省海洋渔业碳收支及驱动因素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3年02期 6 王纯;袁子茜;原艺杭;李昕钰;于本心;刘鹰;海水养殖尾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碳减排思考[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年06期 7 徐一凡;刘焕平;杨宇峰;沈洪涛;张睿敏;王成;黄志坚;何建国;贺志理;颜庆云;大型海藻江蓠(Gracilaria)栽培碳汇潜力评估及甲烷减排情景分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05期 8 孙军;张歆莹;我国蓝碳开发的理论分析与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23年08期 9 杨晓龙;张秀梅;唐文海;王晓丽;王一航;田晓飞;田阔;浙江省贝藻海水养殖碳汇能力及经济价值评估[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03期 10 王一航;徐颖;盘钰峰;杨扬;田阔;田晓飞;杨晓龙;张秀梅;贝、藻养殖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与计算方法概述[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旭;枸杞岛海藻场大型海藻光合生理及生态效应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22年 2 付传城;海岸带土壤有机碳和重金属的积累、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9年 3 付勇勇;近岸海水养殖区域遥感提取关键技术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闪闪;广东省海域大型海藻对海洋化学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估[D];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 2 陈玉环;山东省海洋渔业碳中和能力因素分解及脱钩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23年 3 刘静;“双碳驱动”背景下烟台市乡村三生空间碳中和路径研究[D];烟台大学;2023年 4 赵秀;大型海藻龙须菜生长和凋落过程中细菌群落演替特征[D];暨南大学;2022年 5 赵元楷;福建三沙湾近百年有机碳埋藏特征及近海养殖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23年 6 赵志方;基于流通式藻类固碳能力测量系统对鼠尾藻可溶性有机碳释放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22年 7 马嘉昕;中国海洋渔业碳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3年 8 王之栋;山东省养殖海带碳汇计量方法与经济价值概算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23年 9 魏颖;中国海洋碳汇渔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23年 10 尼志杰;关键环境因子对海带幼苗释放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2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瑶;赵美训;崔球;樊炜;齐家国;陈鹰;张永雨;高坤山;樊景凤;汪光义;严重玲;卢豪良;罗亚威;张子莲;郑强;肖伟;焦念志;近海生态系统碳汇过程、调控机制及增汇模式[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04期 2 乔璐璐;王震;刘世东;李广雪;刘雪;黄玲玲;薛文静;仲毅;从陆架海到西太平洋:黄、东海悬浮体跨陆架输运通道与机制[J];地学前缘;2017年04期 3 唐启升;刘慧;海洋渔业碳汇及其扩增战略[J];中国工程科学;2016年03期 4 石学法;胡利民;乔淑卿;白亚之;中国东部陆架海沉积有机碳研究进展:来源、输运与埋藏[J];海洋科学进展;2016年03期 5 XIA Bin;CUI Yi;CHEN Bijuan;CUI Zhengguo;QU Keming;MA Feifei;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s analysis and sources of organic matter i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the Sanggou Bay and its adjacent areas, China[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14年12期 6 何培民;刘媛媛;张建伟;吴海龙;于克锋;霍元子;张建恒;大型海藻碳汇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15年03期 7 纪建悦;王萍萍;我国海水养殖业碳汇能力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5年06期 8 蒋增杰;方建光;韩婷婷;李加琦;毛玉泽;王巍;大型藻类规模化养殖水域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估算[J];渔业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9 唐启升;方建光;张继红;蒋增杰;刘红梅;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与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J];渔业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10 夏斌;陈碧鹃;崔毅;崔正国;张旭志;刘淮德;丁东生;蒋增杰;夏季桑沟湾养殖水域有机碳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晶;胶州湾水体及沉积物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雨;张继红;梁彦韬;李鸿妹;李刚;陈晓;赵鹏;蒋增杰;邹定辉;刘晓勇;刘纪化;中国近海养殖环境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12期 2 黄凯旋;“双碳”背景下森林碳汇功能及展望[J];辽宁林业科技;2024年01期 3 范振林;“自然资本中和”提升碳汇潜力的路径思考[J];中国土地;2021年04期 4 李洁华;广东林业碳汇探索与实践[J];花卉;2017年16期 5 张迎春;创建青海碳汇功能区探讨[J];青海金融;2013年07期 6 高晋丽;宋艳宇;宋长春;宫超;马秀艳;高思齐;刘桢迪;北方泥炭地氮素有效性的变化及其对碳汇功能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22年10期 7 吴友芳;碳汇造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探究[J];南方农业;2017年33期 8 高明森;刘娜;建立青藏高原碳汇功能区是实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的有效途径[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6年04期 9 张雅薇;王允磊;韩启峰;石晓龙;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提升新疆森林碳汇功能的思考[J];温带林业研究;2023年04期 10 王为磊;高光;戴民汉;海洋“造林”的碳汇效率之争[J];科学通报;202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寅智;碳汇认购:生态环境替代性修复方式再拓展[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地方实践(2022卷)[C];2024年 2 王森森;陈丽卿;郭鑫;董风霞;陈悦龙;卢琦瑶;黄举;竹林碳汇计量方法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4年 3 张慧鸣;碳汇的概念及几种典型碳汇发展概况[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一)[C];2023年 4 李静;李林轩;动态平衡理论视角下“认购碳汇”措施差异化适用之理性思辨及规制路径[A];人民法院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3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22年 5 刘淑敏;乐艳艳;郭睿;王军鑫;幸福林带城市绿地碳汇效应与优化策略研究[A];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风景环境规划)[C];2023年 6 郭婷婷;邵锋;付彦荣;章银柯;碳汇视角下的园林绿地营建和管理[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1年会论文集[C];2021年 7 董克库;米晓琴;李英;李忠有;浅谈设立宁夏六盘山地区碳汇功能区的重要性[A];宁夏林学会第二届林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1年 8 李德亮;张婷;肖调义;王红权;陈开健;刘安民;李祖军;大通湖软体动物碳汇功能初探[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郎平;张文;赖长鸿;唐才富;汪晖;代丽梅;谭欣悦;四川林业碳汇造林发展潜力分析[A];四川省森林可持续经营学术研讨会2017论文集[C];2017年 10 刘玮;王文杰;孙伟;崔崧;东北人工林不同林分土壤呼吸及其碳汇功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媛媛;大小兴安岭森林植物组成与生物量碳汇功能耦合机制解析[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21年 2 齐清;苔草草丘湿地景观—结构—碳汇功能变化对水文条件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2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惠玲;广东省基于林农的林业碳汇交易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2 徐英明;南亚热带不同造林模式碳汇林碳积累与碳汇功能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3 李昊;基于InVEST模型的五华县不同碳汇林碳汇能力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8年 4 张静娉;碳汇林经营风险识别及生成原因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5 古强;跨区域草原碳汇管理协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年 6 吴杭纬经;东极养殖海域碳通量计算及扩增碳汇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7 袁辰;基于演化博弈的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利益共享体构建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8 张冬阳;基于树盘图像数字化北京松山主要树种碳汇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9 吕斯涵;山东省农业净碳汇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 王青;中国碳汇政策文本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岳宝彩;发展海洋碳汇渔业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海洋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曾惠娟 马佳;应对减排压力海洋碳汇大有可为[N];国家电网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陈慧;种植碳汇林 “卖空气”挣钱[N];河南日报;2017年 4 记者 张瑛;我区开启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功能研究[N];宁夏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赵杰 陶乐;专家认为:内蒙古应注重发挥草原碳汇功能[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6 记者 胡海林;精准提升林草质量 充分发挥碳汇功能[N];辽宁日报;2022年 7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 郭健;开发草原碳汇功能 转变牧区发展方式[N];农民日报;2010年 8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白峰哲 嘉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李胜功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万师强;草原建设应重视碳汇功能[N];农民日报;2010年 9 记者 高琳;致公党中央培育草原碳汇功能应对气候变化[N];中国气象报;2010年 10 通讯员 铁铮 记者 肖国忠;发挥森林碳汇功能与工业节能减排同抓并举[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知识

中国海藻养殖的碳汇及环境效益分析
科学网—中国东部近海沉积有机碳的分布、埋藏及碳汇效应
近海新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效应
中国正打造碳汇生态系统减少碳排放
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pptx
焦念志院士:海洋碳汇未来将纳入CCER市场,可建立海洋碳汇交易平台!
张继红等:服务碳中和目标:海水养殖践行“海洋负排放”的途径
碳汇渔业与中国海水贝类养殖
[中国自然资源报] 碳中和的“蓝色方案”——聚焦我国蓝色碳汇的现状与研究
热带海草床的碳汇过程与机制获得新认知

网址: 中国近海养殖环境碳汇形成过程与机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1957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山水园林激活消费新场景
下一篇: 尚普咨询: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