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蛙养殖疾病防治和常备药物(养蛙笔记)

蛙养殖疾病防治和常备药物(养蛙笔记)

常见疾病处理

任何品种随着人工高密度养殖后,病害都会发生,笔者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生物防治的健康养殖理念。具体临床使用配伍方案,请参考你的养殖场医生(渔医或兽医)的建议!

01

红腿病

(1)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红腿病又称败血症,为蝌蚪、幼蛙及成蛙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其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

(2)症状:病蛙精神不佳,无食欲,弹跳无力,两后腿和趾部充血并有浮肿,前肢充血,体表腹面及颌下皮肤有出血点和血斑,腹部膨大,腹腔内有腹水,肝、肾肿胀,临死前病蛙有呕吐和便血情况。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水环境恶化容易引起此病,流行季节为每年5-10月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3)措施: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定期使用碘制剂类产品对水体消毒。对发病青蛙采取内服:“恩诺沙星”+“维生素K3粉”进行治疗,同时使用“EM菌/复合菌类”、使用改水改底产品改良水质与底质。

02

腹水病、肠炎病

(1)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

(2)症状:病蛙行动迟缓,厌食,腹部充水膨大,病灶明显。流行季节为每年春、秋季,发病率可达50%,致死率30%-50%。投喂不干净饵料、 青蛙暴饮暴食等均会引发此病。

(3)措施:加强投喂管理定期内服“复合多维制剂”、“三黄散提取物”、“有益菌产品”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对发病青蛙采取内服“四黄止痢提取物”效果很好再加上“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复合多维”治疗三天可以控制。保持优良水质。定期使用“乳酸菌”、“芽孢杆菌”、“高铁酸钾”等水质改良制剂改良水质与底质。

03

蝌蚪气泡病(其他原因此处不详述)

(1)病因:一般情况下气泡病多是由于池中有机质大量发酵所产生的气泡被青蛙、蝌蚪吞食而致。水温过高,水中溶解氧、硫化氢等气体过饱和都会成为发病诱因。

(2)症状:蝌蚪肠道内充满气体,腹部膨胀,身体失去平衡而仰浮于水面,严重时,膨胀的气泡阻碍正常血液循环,破坏心脏,解剖后可见肠壁充血。

(3)措施: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控制池中水生植物数量。对发病青蛙可采取向养殖池加食盐(每立方水体15克左右)或加井水的方法进行治疗,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全池泼洒“芽孢杆菌”。

04

脑膜炎(“歪脖子”或“白内障”)

脑膜炎是近年来对青蛙高密度养殖造成较大危害的一种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无特效治疗药物等特点。该病在养殖集中区域多发,2017年,湖南益阳地区发病率较高,蝌蚪、幼蛙和成蛙均可感染此病。

(1)致病菌:脑膜炎的致病菌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伊丽莎白菌属)。

(2)症状:行动异常、病灶明显,头歪向一侧,在水中打转,失去平衡感。幼蛙阶段,“歪脖子”和眼球“白内障”是其典型症状。

(3)措施:切断传染源(带菌病蛙)和传染途经(水体污染)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梅雨季节加强内服“三黄中药提取物”、“保肝护肾中药提取物”提升免疫力。发病初期采取内服“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复合多维”+“三黄提取物”一个疗程。对于发病蛙池要及时清除无法采食病蛙,水体用二氧化氯泡腾片等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人行道撒生石灰、蛙池可以放干水,很快就可以控制疾病传播。如遇到连续雨天,治疗几乎无效。

05

水霉病

青蛙、蝌蚪越冬期身体擦伤易发生水霉病。该病死亡率不高,会影响青蛙生长并引发其他疾病。

(1)致病菌:水霉和绵霉属真菌。

(2)症状:青蛙体表形成棉絮状绒毛,严重时会造成皮肤、肌肉溃烂。

(3)措施:青蛙运输、分池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造成外伤。一旦发病,可以使用“水杨酸钠”、“戊二醛”、“络合碘”等,对水霉病具有抑制和治疗作用。

06

寄生虫病

在蝌蚪期,车轮虫、锚头鳋、斜管虫等会寄生蝌蚪引发疾病。 防治措施:彻底清塘、勤换水,使用专用杀虫药物对寄生虫进行杀灭,使用方式方法请遵医嘱!

07

水生昆虫

有些青蛙养殖池清塘不彻底,或是进水时带入水生昆虫,会发生比较严重的虫害,如水蛭、水蜈蚣等。防治措施:蛙池放蛙养前做好清塘工作,进水口用滤水网袋进行过滤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

保健注意事项:

一、在蝌蚪中期30天左右需要给蝌蚪多补充点营养,加强一下蝌蚪的免疫力,防止蝌蚪在登陆上岸的同时因为气温的变化大,体质差导致的死亡。先给蝌蚪内服驱虫药(请遵医嘱)连用三天,再停两天,然后清热解毒:三黄中药提取物+保肝护肾中药提取物物+复合多维,一起溶水后拌饲料内服用5天(按保健周期内服直到上岸)。

二、蝌蚪发育到45-50天左右,慢慢开始出前腿,需要持续关注蝌蚪投饵量,需要逐步减料,长出前腿后蝌蚪逐渐缩尾上岸,此阶段是不吃饲料,靠吸收尾部营养为主。

三、蝌蚪上岸进入缩尾期,此时蛙肺部逐步发育完善,肺部开始变为主要的呼吸器官,蝌蚪变态是由鳃呼吸转变为肺呼吸的重要过程,在这个阶段是非常脆弱的需要细心照顾,蝌蚪养的好,幼蛙死的少。此时需要及时的提供附着物,或者逐步退水,露出食台区。以免处于变态期的幼蛙长时间在水中被淹死。幼蛙上岸退水后,用复合碘满池喷雾消毒再对水沟撒改底片。

四、幼蛙上岸后食台陆地两边的护水草及护栏草保留不动,根据天气情况去除铺设食台位置的杂草(对陆地驱开蛙可靶向点喷除草剂)。

五、幼蛙变态数量在30%-50%间开始铺设食台。食台用40目1.2m-1.5m宽网布在蛙池食台区铺设整体食台,食台宽度1m-1.3m米.蛙池有多长食台就铺多长.食台网布两个边用泥巴压住,防止幼蛙钻到下面,也可以用木条做单个的食台。

六、变态上岸的幼蛙整池数量达到70%-80%了,统一开口训食(可加腥味诱食剂)。

七、训食基础:定时、定点、定量训食。未完成期间不要随意改变喂食时间。幼蛙开口用0.8颗粒的料,饲料在投喂前用复合维生素兑水软化一下投喂(水不要放多,刚刚拌匀带点湿度,等饲料吸干水分,表皮干即可投喂)。

八、刚开始训食饲料最好早晚各喂一次,(早20% 晚80%)如果蛙晚上吃的很饱,早上喂食蛙吃的很少,注意控制好量避免浪费的太多。

九、幼蛙开始吃食2-3天后饲料拌3天左右的预防肠炎(三、四黄散中药提取物)及保肝护肾中药提取物预防。

十、喂食时间可定在每天早上7点--下午4点开始投喂(具体时间根据自己情况定)。经过5-10天的驯养,幼蛙全部都会开口吃饲料。

十一、在训食过程中遇到阴雨天,在雨停了就及时喂料。(见缝插针,避免长时间不喂出现严重的大吃小现象)。

十二、幼蛙训食完成后就可以做好后期的遮阳工作。

十三、后面再结合气候环境和场内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成蛙期内服保健方案。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只有实事求是的管理。

养殖场常备药物

一、消毒类:

①生石灰(人行道消毒用)

②复合碘或聚维酮碘(水体消毒或蛙身)

③戊二醛(与碘交叉用食台草丛都行)

④过硫酸氢钾、高铁酸钾、氯制剂泡腾片(成蛙期排水沟消毒)

⑤食盐(每个立方水体15克左右)

二、口服中药提取物类

首选中药提取物能溶于水,药效好使用方便。中药散剂超微粉之类,不适合拌料用了也是浪费,泡开水之类的方法还不如直接用提取物,又不是买不到。

①清热解毒类(三黄散提取物等)

②保肝护肾抗病毒类(保肝护肾中药提取物等)

三、抗生素化药类(登陆后保健方法类同陆生动物)

①氟苯尼考粉

②多西环素粉

③复方磺胺粉

④驱虫药

四、营养制剂类

①复合多维

②有益菌类(可内服也可用于消毒调节环境),可购买成品(如乳酸菌)也可以自己发酵培养。

相关知识

库伦旗:林蛙生态养殖 “蹦”出致富路
珠三角城市生态系统蛙类记录
用于蛙类免疫的粘质沙雷氏菌免疫增强剂.pdf
最古老蝌蚪揭示蛙蟾演化史—新闻—科学网
青蛙养殖 养出来的青蛙人收购
生物多样性 | 万盛黑山谷鲤鱼河段“花臭蛙”保护性研究
宝可梦大集结甲贺忍蛙技能怎么用 宝可梦大集结甲贺忍蛙技能
三农资讯 大冶政府网
还在违法销售黑斑蛙、豪猪、野鸭、花龟?上海公布一批野生动物保护案件
生境片段化对花臭蛙食性、遗传结构及其偏性扩散的影响

网址: 蛙养殖疾病防治和常备药物(养蛙笔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030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四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推进中药材规范
下一篇: 低成本+有效,全年鱼病 怎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