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八仙花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八仙花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八仙花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2008/6/28 13:12:07

八仙花绿瓣病


症状植珠矮小、萎缩;花序颜色减退,花瓣通常变成淡黄绿色,花小或无花。

传染途径


是由类菌质体(简称MLO)侵染引起的。类菌质体主要是在雏菊、春白菊、大车前、飞蓬、无人菊、苦芭菜等各种多年生植物上存活和越冬,并主要通过叶蝉从这些植物传播侵染危害。此外,兔丝子也能传毒。

防治方法


1、及时淘汰病件并销毁,减少侵染源。注意清除栽植区周围的杂草及其他野生寄上。
2、虽然种于不带病原物,也应从无病健康的植株上采种作繁殖用,培育健壮的幼苗可提高抗病力。
3、杀虫剂防治传毒叶蝉;及时清除传毒茧丝子,控制病害发生。


八仙花立枯病

症状


近地面叶片、产生水清状黄褐色斑,并蔓延到茎部,导致叶片干枯,茎秆变黑腐烂。在潮湿的土壤,病株基都可见褐色蛛丝状霉。

病原物


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属真菌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

发病条件


15~18℃:左右,土壤潮湿,植株萌生的新镌嫩弱易感染发病。


八仙花叶斑病


八仙花叶斑病为八仙花上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受侵染后初为暗绿色、水清状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到l~3毫米,最大可达15毫米左右。后期病斑暗褐色,中心部分变灰白色,边缘部分紫褐色,略隆起。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病

原为八仙花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hy-drangeae Ell. Et Fv.),属腔孢纲、球亮孢目。分生孢子器生于叶面,直径100~115微米。初埋生于表皮下,后外露。分子孢子长圆形,大小为10~12X23~35微米。

传染途径


病菌在被害叶内落在土表越冬,第二车八仙花重新展叶之后病菌也开始活动,从分生孢子器中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溅传播。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l、彻底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翻土地,减少初浸染源。
2、发病初期喷洒75%苗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硕悬浮剂5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德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八仙花白粉病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可侵染茎。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出现零星白色粉状小斑块。随着病害的发展,叶子像法了一层白粉。幼叶严重受害时,生长停止;老叶受害后,叶色变浅,逐渐枯死。嫩茎有时也可受害。

病原


为白粉病菌 Microsphaera alni(Wallroth)Salmon。

传染途径


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气温高、湿度大,发病严重。另外,种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施氮肥过多,都有利于此病发生。

防治方法


1、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栽植。栽植不宜过密,以利通风透光。入秋后,及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 传染源。
2、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波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波喷雾。


八仙花缺铁症

症状


①植株的新叶除了叶脉全部黄白化,渐渐地叶脉也失绿;②腋芽出现同样的症状;③用营养液培养的幼苗可见到黄化现象,尤其是上位叶。

诊断要点


①缺铁的症状是出现鲜黄化,叶绿正常,不停止生长发育。主要看新叶是合畸形、萎缩,叶缘是否枯死;②凋查土壤PH。出现症状的植株根际土壤呈碱性,有可能是缺铁;虫为害很少出现与此类似的症状。

缺铁特征


①铁在植株体内移动小,所以在生长点附近的叶片开始出现黄化;
②新叶的叶脉间先黄化,逐渐全叶黄化,但叶脉间不出现坏死症状;
③如发现叶片黄化,及时补铁,可在黄白叶上方长出绿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

相关知识

八仙花病虫害防治方法
八仙花病虫害防治
如何防治八仙花的病虫害?
花卉常见病虫害有哪些?花卉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大花圆锥八仙花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八仙花常见的病虫害
八仙花怎么种植?八仙花繁殖方法及管理要点
红薯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花椒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花生常见病虫害防治及方法

网址: 八仙花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227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保《看高手如何诊断田间蔬菜病虫
下一篇: ߲˲溦Ϸͼ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