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注释春江:春日的江水。
赏析此句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词人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
这两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10-212
2、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29-430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人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苏轼提出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在他的这首题画诗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颇有新意。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3篇诗文 ► 4814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古文岛公众号©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相关知识
读苏轼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启示我们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书本是知识的源泉C.文化的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全诗赏析
带花的诗飞花令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全诗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全诗赏析
纸花桃花手工制作 子龙花卉折纸
纸花桃花手工制作 子龙花卉折纸
论苏轼词中的花卉意象
形容春花烂漫的诗句
古代描写花的诗句
网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赏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3935.html
上一篇: 腊梅花的用法 |
下一篇: 花梅花腊梅冬天大寒小寒腊八植物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