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天坛公园月季园迎六十岁生日,“月季大师”开门收徒

天坛公园月季园迎六十岁生日,“月季大师”开门收徒

在天坛公园祈年殿西北侧,有一座占地约1.3万平方米的月季园,每至初夏,各类精品月季竞相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一睹芳容。天坛公园月季园曾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开放型月季园,也是国内第一个月季花专类园。今年,这座月季园迎来了它的六十岁生日。

今天(5月19日),已经退休的“月季大师”李文凯开门收徒,将养花技艺和工匠精神传授给新一代天坛月季人。

5月19日,“薪火相传一甲子·赓续奋进再出发”——天坛月季园建园6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举行。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1963年建成国内第一个月季花专类园

“60年的栽培历史和辉煌历程,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可以说跨越了一个甲子的传承。”天坛公园原总工程师徐志长说。

说起天坛月季园的诞生,还要将时间“拨回”20世纪50年代中期。那时天坛月季栽培刚刚起步,根据“南苗北移,四季有花”的园林绿化方针,1956年,天坛公园从南方引进了月季进行盆栽养植。1959年,自美归国的蒋恩钿女士受邀担任了天坛月季栽培顾问,与天坛公园花卉工人合作,采用埋土防寒法,解决了月季在北京地区难以露地越冬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繁育中国月季,1961年,在蒋恩钿女士的指导下,天坛公园开始筹建月季园。月季园整体形状沿袭了天坛“天圆地方”的坛域特点,园内花坛、花台、爬花架等景观均用月季花布置,风景别具一格。

1963年,天坛月季园建造完成,同年5月便迎来了天坛月季的第一个花季。天坛月季园的建成,开创了一种新的园林形式,作为当时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开放型月季园,也是国内第一个月季花专类园,受到了市民游客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每天迎接上千名游客前来参观。

1980年,天坛月季在“北京市月季花赛”上荣获第一名。为了推广月季栽培技术,供月季爱好者共同探讨,天坛公园出版了科普类书籍《天坛月季》,收编了143种月季照片及栽植方法,被英国皇家月季协会列为藏书,天坛月季自此走向世界。

“我们也有月季园,但是盆栽月季养成这样的,我们没有” 

六十年来,天坛月季的类型和品种不断丰富,目前栽植有大花、丰花、地被、藤本等各类月季300余个品种8000余株。月季园种植区土壤和生态条件不断改良,景观环境和观赏价值不断提升,更完美地承担了月季栽培、繁育和展示功能。

历经六十载,月季与天坛相伴已一甲子。天坛月季凝聚了蒋恩钿、刘好勤、李文凯、富迎辉等几代天坛月季大师和无数月季养护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他们成功培育不怕冻的“自生根月季”;成功嫁育独干月季,启动北京最早的树状月季研究试验;成功实现周年花期调控;推进月季老桩盆景和微型盆景发展,这些成果一次次刷新天坛月季事业的高峰。

5月19日,天坛公园,天坛月季培育领军人、北京市月季栽培大师李文凯(左)讲解月季发展历程。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近十年来,天坛盆栽月季在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50余项,数次在世界月季洲际大会、世园会、花卉博览会等赛展中摘得桂冠。

世界月季协会联合会前主席杰拉德·梅兰在看完天坛盆栽月季后,曾感慨地说道:“我们也有月季园,但是盆栽月季养成这样的,我们没有”,“天坛盆栽月季十分优秀,完美无缺”。

盆栽月季为何难养?天坛月季培育领军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月季栽培大师李文凯说,植物讲究根深叶茂,盆栽的花盆容器相对小,限制了月季根部的发育。此外,盆栽月季的盆土和营养物质有限。“月季一年多次开花,每开一次花都要大量消耗营养,所以盆栽月季需要经常补充肥料。”当然,施肥也要适量,多了容易烧根。因此,相比地栽月季,盆栽月季更难养。

但盆栽月季移动性好,适合参展、摆花坛,所以天坛的花匠要把盆栽月季养好。为了给月季及时补水,这些“护花使者”每天盯紧花况,有时一天要浇两次水。“我们还要根据月季根的大小修剪其枝条,使其达到平衡,长势旺盛,外表美观。”

2021年,北京市富迎辉月季技能大师工作室创立,更多科技与文化属性融入月季培育工作。随着特性修剪、水肥精准管控、花期调控等技术的成功应用,“株型美观”“上花量大”“开花整齐”“花大色艳”“花随人愿”成为天坛月季的特色标签。在经过人工干预控制后,可以实现想让花何时开,它就何时开。

在“百年百花 向建党百年献礼”系列活动中,天坛公园三次成功实现花控,让天坛月季在“五一”“七一”“十一”如期绚丽绽放。“天坛荣光”“凯歌嘹亮”“霞珲”等多个自育品种月季入选国家林草局、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百佳”自育月季。

大师收徒,“身先士卒”传承养花匠人技艺

自“月季夫人”蒋恩钿将月季扎根天坛,富迎辉拜“月季大师”李文凯为师,到今日公园依托大师工作室平台,发扬“传帮带”加速新力量,一代代匠人们将花艺技术薪火相传,推动天坛月季在技术传承、人才培养、科普文化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今天,天坛公园举行纪念天坛月季园建园六十周年活动启动仪式。天坛公园副园长於哲生就月季文化展、劳模月季导赏、月季学术研讨会等7项活动内容进行发布。

启动仪式后,李文凯开门收徒。天坛公园青年职工陈鹏飞向他呈递拜师帖、敬茶、行拜师礼,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2008年,杰拉德·梅兰曾送给李文凯一把花剪,当天,他将这把剪刀转送给徒弟,“希望你能剪出最美的花。”

天坛公园青年职工陈鹏飞向李文凯(左)恭行拜师礼。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活动现场,天坛公园青年职工陈鹏飞向李文凯(左)呈递拜师帖,并在现场嘉宾的见证下,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成为李文凯的第二任徒弟。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作为李文凯的大徒弟,如今,首都劳动模范富迎辉已成为天坛月季班的顶梁柱。带徒弟有何诀窍?李文凯说,除了真诚待人,身先士卒也很重要。“身教重于言教,比如月季该浇水了,不能说我在这儿坐着,光让徒弟干活,要主动浇壶,逐渐对徒弟产生影响。”

同时,他也赞成要培养兴趣,善于鼓励。他回忆说,自己1975年刚来天坛公园工作时,是个毛头小伙,对当花农并无兴趣。“那会儿车铣刨磨才是技术工种,我的师父就循循善诱,说把花养好了,游客来赏花特别高兴。慢慢地,我也对月季着了迷。”

李文凯也有严苛的时候,他经常跟大伙儿说,养月季浇水差一点儿,施肥差一点儿,往往最后的成败就是在这“一点儿”上。如果把“每一点儿”都做好了,花肯定能养好。

尽管已经退休8年,但李文凯仍关心着月季园的发展,他经常来到月季班,和年轻人探讨养花技术问题。“月季园需要我的时候,我会一直都在。”他期待,徒弟也能把天坛养花技艺传承下去,进行发展和创新,为月季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文凯(中)送给入门徒弟一把剪刀,希望他剪出最美的花。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当天,富迎辉也正式开班收徒,4名青年职工成为富迎辉月季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第一批学员。富迎辉说,天坛月季展现出的不只是天坛的文化,月季作为北京市市花,展现的也是首都北京的文化形象。“我不仅要把这三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养花技艺全部倾囊相授给新一代天坛月季人,更要把从李文凯师傅那里学到的‘养花就像养孩子’的匠人精神传递下去,用行动去感染、带动身边的年轻人,肩负起天坛月季传承与发展的使命。”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

相关知识

天坛公园月季园迎六十岁生日,“月季大师”开门收徒
择一花 终一生——专访北京市“月季栽培大师”李文凯
郑州市第十六届月季花展
北京菊花文化节6大展区待赏花人 约60万株鲜花亮相——人民政协网
3000种月季花竞相开放
“月季|前世今生”
花团锦簇!北京市属公园21组主题花坛亮相
77万株鲜花装点天坛 动感花坛感受大美中轴
揭秘!广场巨型花篮如何诞生
走花路上下班!武汉160余万株月季串起“鲜花项链”

网址: 天坛公园月季园迎六十岁生日,“月季大师”开门收徒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525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择一花 终一生——专访北京市“月
下一篇: 社区园艺师来了,家庭养花有高参了